说道春秋战国时期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春秋五霸的一些英雄人物,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姜小白,一般大家称之为齐小白或是公子小白。他的成功离不开两个人,那就是管仲和鲍叔牙的辅佐。这么一位牛逼哄哄的人物晚年尽然是被活活饿死的。
周武王建周后,分封很多诸侯国,其中之一就有他的老师姜太公。姜太公被分到齐国,姜太公打天下是把好手,治国家也不逊色。别看人家一把年纪了,但是创业激情满满,以仁义治齐,齐国土地贫瘠,就鼓励大家发展手工业,姜太公在位期间,为齐国打了夯实的基础。
姜太公后经历了几代君主后,到了公子小白的哥哥齐襄公和齐王公孙时期齐国内乱,齐襄公在内乱中被杀,新立的国君又死于内乱,齐国一下子群龙无首了。当时公子纠和公子小白都流亡在外,齐国的消息传到了公子纠和公子小白那里都觉得是天赐良机,他们俩都想赶回去做国君。纷纷以最快的速度回国继位。公子小白在莒国,而公子纠在鲁国,从地理位置来看当时公子小白距离齐国要近的多,那么齐小白一旦先行回国,自然也就没有公子纠的位置了。情况紧迫,公子纠的老师管仲决定先带一支队伍去挡住他!管仲带一支队伍赶到即墨县。
一打听,说公子小白刚刚过去不久。管仲催车狂追赶,走了三四十里后,终于追上了齐小白一行人,管仲找准机会倫倫弯弓射箭,正中公子小白,小白大吼一声,口吐鲜血,随即倒下。管仲见齐小白被一箭射死,便放心地回头去迎公子纠。回齐国途中公子纠思量着既然对手已死,自己也没有必要披星戴月的飞赶回去。其实,公子小白并没有死,管仲射出的那一箭,恰好落在他的带钩上。
齐小白是为了麻痹敌人,将计就计才装死的。目的就是让管仲中计,随后赶忙同鲍叔牙等人一起昼夜兼程偷偷潜回到齐国,登上了王位,就这样公子小白成了国君,即历史上的“齐桓公”。齐小白即位后开始,兴修水利,开垦荒地,齐国由弱转强。齐桓公有一个老师名叫鲍叔牙和管仲是朋友,相信大家都知道管鲍之交的典故,说的就是二人间的友情。鲍叔牙是个实在人,重友情,同时更加看重管仲的才能,不想就这样埋没了他的才华,于是向齐小白推荐管仲齐桓公说道:“这老匹夫曾经可是想要杀掉我,你莫不是忘了吧。”
鲍叔牙知道齐恒公的担心就说:“管仲虽然害过您,但是那时各为其主,大王您要是想当一国之君,有我自己辅佐就够了,但如果您想当一方霸主,以我的能力,是无法助您实现的,想要成就霸业只有管仲可以助您,管仲有大才,您必须封他为相。齐恒公听了鲍叔牙的分析后觉得很有道理,同时对鲍叔牙另眼相待,鲍叔牙不仅没有居功自傲,一心为国着想,丝毫不担心自己的位置被威胁。于是,胸怀宏阔且慧眼识才的齐桓公以非常隆重的礼仪迎管仲为相并加以重任。重新回到齐国后,并且是以这样的方式可以说是管仲辉煌人生的开始,齐桓公不计前嫌,任用管仲,听从他的主张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晚年的齐恒公开始有些飘飘然,昏庸无德,落了个饿死的悲惨结局。为什么这么说呢,齐国有个叫易牙的厨子。说起易牙这个人,是以心狠手辣出名。都说“虎毒不食子”,可这易牙竟心狠至极,连自己的亲生儿子都给杀了,只为讨好齐小白的胃。相传有一次,齐桓公对着易牙抱怨说:“唉,我这什么山珍海味都品尝过了,你这就没什么新菜色的吗?我都吃腻了。大概这世间就只有人肉我没吃过了吧?实在是遗憾至极啊!”就这么一句普通的抱怨,被有心的易牙记住了。回家后竟然就把自己儿子给杀了,做成肉羹,献给齐桓公享用了。
齐恒公得知自己喝的这碗肉羹是厨师杀了儿子做的,除了觉得有一点点慎得慌以外,竟然还觉得这易牙是忠心耿耿的可靠之人,还奖励了易牙。管仲和鲍勃牙两个人就看出易牙不是个好东西,自然各种建议齐桓公把易牙放逐了。可是好景不长,管仲没多久就去世了,齐桓公的胃也开始想念起了易牙高超厨艺所作的美味佳肴了。被召回的易牙可不只甘心当个厨子,在得到齐恒公的信任后,开始拉帮结派祸乱朝堂,搞得齐国是乌烟瘴气,奸臣当政的局面。
公元前年,齐桓公病重,易牙等人就逮住了这个机会,将宫门给堵死了不让任何人进入,最后活活饿死了齐桓公。齐桓公的尸体就这样被放置了两个多月无人问津,直到有一天尸虫爬出了齐桓公的房子,齐国大乱。竖刁、易牙趁机发动兵变攻打世子昭,随即立公子无亏继位。其他诸公子认为公子无亏无权即位,于是发兵群攻。这时世子昭请得宋襄公联合各路诸侯相助,伐齐无亏,国人杀无亏、竖刁,易牙出奔楚国。世子昭入临淄即位,是为齐孝公。算是结束了齐恒公晚年因昏庸亲信小人造成的内乱。伟大的一生,晚年竟然添上这么一笔,这让我想起了近代的一位伟人也是如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