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知负荆请罪,却不知廉颇与蔺相如

“负荆请罪”是家喻户晓的一则著名成语,也是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本中的一篇重要课文,这个典故中廉颇和蔺相之间发生的故事很有教育意义。

众所周知两人都是春秋战国时期赵国朝中的重要人物,“负荆请罪”这个事件的发生不是偶然,它与蔺相如之前所立下的两件功劳有一定的关联,他们分别是“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这三个典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将相不和,才有“负荆请罪”

“负荆请罪”发生的原因其实与蔺相如本身的行为关联不是很大,从史记中对廉颇这个人物的记载中不难发现,作为武将的廉颇虽然衷心意胆,有勇有谋,但是有时也会犯武将都会容易犯的一个错误。

那就是对一些流言蜚语的分辨能力还有些差,容易的受人蛊惑,这从他后期的一些判断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蔺相如在“完璧归赵”时期其实连官员都算不上,当时的他只是宦者令缪贤的一个门客。在令缪贤的推荐下,蔺相如通过自己勇敢机智和秦王进行斗争,最终于完璧归赵,也是因为此项功劳赵王拜他为上大夫。

在此之后的赵惠文王二十年,也是公元前年,秦王在渑池之会上已让赵王弹瑟为由羞辱赵王。当时的秦国国力雄厚,一言不合就开战,小小的赵国自然是不敢招惹,只能忍气吞声。

而蔺相如以性命为要挟遏制秦王,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没有办法的秦王只好妥协。这才让赵王免受凌辱,此次的“渑池之会”蔺相如用自己的机智和勇敢,维护了赵国的尊严。

经此一事后蔺相如被提拔为上卿,这时他的官位已经超过武将廉颇,廉颇本人并不是善妒之人,但是听了他人对蔺相如的描述之后,他认为蔺相如只不过是动动口舌,却官拜上卿,很不服气。此后便有了廉颇处处针对蔺相如的事件发生。

再后来的结果大家就都比较熟悉了,蔺相如以德报怨,廉颇深感愧疚,这就有了历史上著名的“负荆请罪”。

举“将相”之力,仍不能救“赵”

春秋战国时期七国鼎立,其中秦国最为壮大,赵国虽说实力没有秦国强劲,但是有蔺相如和廉颇的共同辅佐,赵国的实力也是不容小视的。

赵惠文王二十年至三十年之间(公元前-年),廉颇带领赵国大军先后攻打齐国、魏国并且大获全胜,随后在与秦国的交战中也大破秦军。

公元前年赵惠文王去世,蔺相如也因为连年的操劳重病缠身。随后赵孝成王继位,这时的秦国已经逐渐壮大。

公元前年,秦国对韩国进攻,攻打韩国上党,韩国无力抵抗请求赵国支援,并将上党交予赵国。廉颇深知秦军的实力,他采用保守的作战方式与秦军在长平对垒。

但是当时的赵孝成王受奸人挑唆,认为廉颇怯战,强行罢廉颇用赵括为将。而此时的蔺相如曾极力阻止赵孝成王重用赵括,却没能成功。

赵括是个只会纸上谈兵的将军,秦军最后大败赵括军于长平,灭赵军四十余万。随后秦军乘胜追击,包围了邯郸长达一年多时间,此时的赵国几近灭亡,最后求助于楚、魏两国军队,才得以解困。

人亡国亦破,晚景凄凉

蔺相如的晚年被疾病缠身,在得知赵孝成王将廉颇召回,启用赵括之后,他的病情每况愈下,不久后就在一声叹息后离开了人世。

赵孝成王二十一年(公元前年),赵孝成王去世,其子赵悼襄王继位。廉颇在赵悼襄王继位后被免去了官职,此时的廉颇由于几任赵王的不信任早已心灰意冷,在幕僚的建议下转而投奔了魏国。

然而魏国的君主却对廉颇不是很信任,一直认为他有思赵之心。所以虽然给了廉颇容身之所,却一直没有给予廉颇信任和重用。

而这时的赵国已身陷囹圄,因为多次被秦军围困,且无人有与秦军对抗的能力,这时的赵王又想起了廉颇。赵王偷偷派遣使者前去试探廉颇。廉颇虽然年龄大了一些,但是依然是老当益壮,他不仅能披甲上阵,而且一顿饭吃一斗米,十斤肉,尽显大将雄风。

而这时廉颇的仇人郭开却早已花钱买通了前来试探的使者,使者返回赵国后,没有将廉颇的真实情况说明,反而对赵王进行误导,昏庸的赵王深信廉颇没有了将军的价值,错失了最后翻盘的机会。

不久后楚国听说廉颇将军在魏国,而且没有得到重用。楚国与赵国是盟国,对廉颇的实力相当了解,随后就暗中派人迎接他入楚。到达楚国后廉颇虽然得到了重用但是他一直挂念赵国,并且在楚国担任将军时曾说过:“我思用赵人。”

廉颇始终也没有实现重回赵国的愿望,致使廉颇最后抑郁不乐,终年死在楚国的寿春。就在蔺相如和廉颇接连去世后,赵国最终不敌秦国,被秦国灭亡了,自此赵国的时代结束了。

蔺相如和廉颇的故事之所以会名扬千古,是因为他们能够“德以配位”。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中蔺相如和廉颇都是能够被载入史册的优秀历史人物,然而他们却因为国君的昏庸不得善终。

蔺相如作为名扬七国的谋士,一个可以拜为上卿的文臣,他有在大殿上与秦王对抗的胆识和勇气,却没有办法阻止赵王的错误决定,试想他在离世时应该是何等的悲哀。

小结:

原本国力一般的赵国因为“将相和”,曾一度有称霸七国的雄风,但是没有明智的君主是赵国最大的败笔,即使廉颇、蔺相如如何努力都没能挽救走向灭亡之路的赵国。

如果说蔺相如的晚年凄凉是在悲愤交加中去世,他至少还是有一部分心安的,因为他知道廉颇还在,还能保赵国周全。

但是廉颇在去世的时候可能就是绝望的,因为当时的赵国已经完全没有了抵抗秦国的能力,所谓的战斗也只是任人鱼肉而已。这位一生战功赫赫的老将军至死还牵挂着赵国,却最终没有落叶归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1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