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圣关公为何被称为关夫子

寻常型白癜风图片 http://pf.39.net/bdfyy/bdfyw/160303/4779982.html

古代对于文人的称呼有三种:君子、夫子、才子。君子指有德之士,夫子指饱学之士,才子指才华横溢、才艺出群之人。

才子较为普遍,如曹植、王粲、司马相如等都可称为才子。

先秦的思想家、教育家,如孔子、孟子、墨子、荀子等都被尊称为“夫子”。

由于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因此“夫子”也被称为古代老师的代名词。

君子更多的倾向于道德修养层面,在儒家的人格理想中仅次于圣人。

在传统文化中,“圣人”指知行完备、至善之人,“才德全尽谓之圣人”。孟子说:“圣人,人伦之至也”(出自《孟子·离娄上》)意思是说,圣人是社会中的道德完全的人。

中国传统文化体系,有二位圣人,即文圣人孔子与武圣人关公。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武圣人关公则以忠义神武的人格魅力感化世人,从而成为忠义的化身。成为教育忠君爱国信念的材料,其“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的成神入圣过程也为后人所津津乐道。

文圣人孔子以思想言论传世,武圣人关公以道德实践立身,成为中华民族的道德楷模。

白崇禧为台湾省新竹县关帝庙题写一联为:

山别东西,前夫子、后夫子;

圣分文武,著春秋、读春秋。

关公的原型关羽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一员武将,戎马倥偬,英勇无匹,为汉以后勇猛的代名词。勇则勇也,但跟学问之道是两码事,成为“武圣”之尊理所应当。但武将出身的关公为何会被后人称为“关夫子”?

《三国志·蜀书·关羽传》注:“江表传曰:羽好左氏传,讽诵略皆上口”。吕蒙称关羽:“斯人长而好学,读左传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气。”

关公为何好读春秋,史志未曾记载。

据关公故乡山西运城出土的《关侯祖墓碑记》所载:关羽祖父叫关审,字问之。记载说他“冲穆好道”,常以《易》、《春秋》训其子,羽父关毅,字道远。性至孝,父审卒后,在墓上结庐守丧三年,除丧,于桓帝延熹三年庚子六月二十四日生关羽。

如果墓碑记载属实,关公则是出身书香门第,关公好读左传乃来自家学渊源。关公读左传就不仅仅是熟读而已,必然也是深刻领悟,甚至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为时人所认可,不然《三国志》也不会刻意三番两次表述关公好读左传了。

左传又名《左氏春秋》,原来的《春秋》写的很简单,就像记流水账,于是左丘明就为《春秋》配传,阐释《春秋》经的意义,这就是《春秋左氏传》,因为有了这“传”,春秋的内容一下子就丰富起来了,它把原来“大事记”里面所记的事件都交代了来龙去脉,而且文笔很生动,后世文学家又把它当做一部散文经典。我们所讲的《春秋》,实际上是指《左氏春秋》。

《春秋》是古代中国的儒家典籍,被列为“五经”之一。古人说:“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一部历史书为什么会使“乱臣贼子惧”?因为《春秋》是寓褒贬于记事之中,后人形容这种春秋笔法是“一字入公文,九牛拔不出”。

春秋时期还属于奴隶社会性质,文明程度较低,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杀人者不必有太多的顾忌。但《春秋》出来就不同了,你可以拥有屠刀,可以取人性命。但其恶迹劣行将被记载进《春秋》一书中,而以此遗臭万年。《春秋》就是儒家道德诛心的强力武器。《春秋》不是用武力建立起来的政治秩序和政权体制,而是道德秩序和道义准则。无论地位多崇高,权力多强大,都将接受历史和道德的审判,这样当权者的行为就会受到制约,社会秩序才会稳固发展。

晚唐时有人总结道:“圣人之道,以《春秋》而显;圣人之义,以《春秋》为高;圣人之文,以《春秋》而微;圣人之旨,以《春秋》而奥。”

从秦汉到隋唐,《春秋》的地位是五经之首,钱穆先生在论及孔子与春秋时这样说:“隋唐以前人尊孔子,《春秋》尤重于《论语》。两汉《春秋》列博士,而《春秋》又几乎是五经之冠冕。《论语》则与《尔雅》、《孝经》并列,不专设博士。以近代语说之,《论语》在当时,仅是一种中小学教科书,而《春秋》则是大学特定的讲座。”

隋唐时期开始的科举制度,《春秋》都是必考的科目。开科取士以来,科举考什么,学校就教什么,科举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教什么样的人才,科举操纵着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服务于科举。

明清之时,南宋儒家理学大师朱熹的著作成为科举制度的教材和考试标准,朱熹奉蜀汉为正统,推崇《春秋》,而关羽不仅是蜀汉第一名将,而且《三国志》中明确记载了关羽好《春秋左氏传》,讽诵略皆上口,据传说,朱熹还专门为关帝庙题写“正气”二字。

与此同时,关公的神灵地位也在不断上升,关公在唐时已经进入国家祀典,宋时已经被儒释道三教尊奉为各教的神明,又被宋元明清统治者封为“义勇武安王”,“关圣大帝”“关圣帝君”。无论是宋、是金、是元、是明、是清,各个朝代的统治者都视关公为本朝的“护国保民”,“法力无边”的大神,其神权包括“司命禄、佑科举、治病除患、驱邪避恶、惩治奸佞、杀敌御侮、辟瘟禳灾、巡查冥司”等多种法力,关圣帝君被学宫奉祀为“文衡帝君”,也主掌文昌府。人间的功名禄位,监察录取,都是文衡帝君所管辖的。关公当然大得士人举子的青睐。明清两代士子屡有关公托梦解题之说,就由此而来。

江南淮安府有一书生名沈坤,平时虔诚敬奉关圣帝君及持诵《觉世真经》。有一年将参加大考,沈坤在关帝像前祈祷,请赐给考试的题目,他很诚心的哀求祷告。刚好有一个朋友到他家,从背后偷听到这些话,以手掩口大笑离去。

他的朋友随即拟好七个题目,放置在关帝像前,香炉座底下。隔天,沈坤上香看到了,很高兴地说:“这是关帝赐给我的。”随即依照题目摹拟七篇,心中背记着非常熟练。

到了中秋进场考试,主考官所出的题目,就是前日所摹拟的题目,于是不假思索,随即挥笔写了七篇文章,等到发榜后,沈坤高分上榜。他的朋友也进场参加考试,却没有考上,后来沈坤参加殿试,又考中了状元。

明世宗嘉靖年间(公元年—六年),江西临江县有座禅寺,恭奉着关帝神像。太史张春还未功名及第时,曾在寺内读书,来往从关帝神像前经过,一定向神像叩头致敬,遇到每月初一、十五日,也必定上香默默祈祷。

有一天张春看到有几只蜜蜂在关帝神像的耳朵内筑巢,张春随即将蜂巢剔除。当天晚上即梦见关帝到他的书房中,张春诚恳跪着迎拜,关帝说:“承蒙你替我清洗耳朵,特予报答,你读《春秋》,知道其中深奥的妙意吗?”于是关帝为张春讲解几则,张春听了豁然开朗,解开了别人所未能解开的经义。

从此以后,每夜都梦见关帝前来传授,有一天研读《春秋》的会友互相讨论,张春将关帝所教示的内容整理成文章,众人看了之后,都赞叹不已,齐说:“这必定从秘本中得来的,希望借我们看看。”张春说:“实在没有秘本,这是关帝教导我的。”众人都取笑他,以为他说荒唐话。

当年在文宗的考试中,张春获得高等成绩,等到赴秋试,又梦见关帝说:“我来护助你。”考了三场,张春在试场中作文时,下笔都有如神助。第一场很满意,第二、三场,刚开始时有一些典故不明白,一经思考文思就源源不绝。

当时张春的试卷,被分到广东的霍渭崖手上。霍渭崖乃此次考试的阅卷官,他以研究《春秋》闻名于当时,自认为天下无双。当阅读张春的论文时,看到其文章议论出众,大感奇特,等到阅读其表策,都是秘传的语句,更加惊骇,于是将他录取。

在参加丁未年(公元一五四七年)的会试,也如同乡试一样有神相助,连续考试及第,等到殿试后,张春被选入翰林,世人都以为是敬拜关帝的灵验。

关公托梦解题,庇佑举子的灵验故事还是很多,都被举子士人一一记录成册,广为传颂。关公解读春秋,深得奥义,关公成为“关夫子”的美名也就不胫而走了。

湖南湘潭关帝庙楹联云:

天地一完人,文武才情忠义胆;

古今几夫子,英雄面目圣贤心。

山西解州关庙,解州知州龚廷颺题联云:

山东夫子,山西夫子,瞻圣人之居,条峰并泰岳同高;

作者春秋,述者春秋,立人伦之至,涑水与洙泗共远。

这也许就是武将关公为何被称为“关夫子”的缘故吧。

作者:关公文化彭允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2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