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建国于公元前年的周朝,开国国君郑桓公是周天子周宣王的弟弟。郑国的第三任国君郑庄公以其雄才大略,带领郑国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强大起来并“称霸诸侯”的诸侯国,因此有“天下诸侯,莫非郑党”之言。
郑庄公后,郑国逐渐衰落,到了公元前年前后,齐桓公逝去,晋文公、秦穆公在位,两人都是春秋霸主,秦晋两国也成了当时最强大的诸侯国,楚国次之。晋楚两国不合,常常交战,而郑国夹在两国之间,十分为难;晋国来打的时候就依附晋国,楚国来打的时候就依靠楚国。
烛之武退秦师
这一年,晋国联合秦国攻打郑国,原因是晋文公重耳未继位前逃难时路过郑国,郑国国君没有以礼相待,我们在前面已经讲过。事实上,不只是郑国,对于在逃难中对重耳无礼的曹国、卫国,晋文公也进行了讨伐,并占领了一定土地。
除了这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是郑国在上次楚国来袭时“弃晋投楚”,对于一个小国,这也是无奈之举。
以郑国此时的实力,一个晋国都难以抵挡,更何况还有秦国相助,就算楚国来了也救不了他。晋军在函陵驻扎,秦军在氾南驻扎,从南北两个方向包围了郑国。
郑国国君郑文公慌了神,急忙上朝向大臣求救,满朝大臣无计可施,这时大夫佚之狐上奏说:“国内有个能人烛之武,如果派他去劝谏秦穆公,秦国一定会撤军,秦国撤军了,我们的危机就接除了”。郑文公听了他的建议,派人将烛之武请来。
烛之武虽然有才,年轻时却不得重用,所以他心怀怨气地说“我年轻的时候还比不上别人,现在年纪大了更比不上了,您还是另请高明吧”。郑文公回答说:“以前我没重用您,这是我的错,现在郑国危在旦夕,郑国灭了对您也没好处啊
国君既然认错,烛之武爽快地答应了此事,趁夜用绳子从城墙悬挂而下去拜见秦穆公。他对秦穆公说:“秦国、晋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将要灭亡了。如果灭了郑国对秦国有利的话,那您尽管动手吧。秦国和郑国中间隔着晋国,灭郑得到的土地难以管辖,反而晋国会因此实力大增,这对您有好处吗?
相反,放弃灭郑,郑国能够为秦国提供所缺乏的东西,这对秦国也没有什么坏处。何况晋国不守信诺,您曾经对晋文公有恩惠,晋文公许诺将焦、瑕之地赠送给您,可他一回国就建设城墙抵御秦国,土地也没赠送,这您是知道的。晋国正在争夺霸主之位,用郑国的国土来扩充它东面的土地后,西面的秦国还会安然无恙吗?您还是好好考虑考虑吧”。
秦穆公听后觉得很有道理,就带着大部队回国,留下了少部分军队驻守,晋文公听后也无奈地撤军了,郑国的危机得以解除。
郑商弦高智退秦军
距离“烛之武退秦师”又过两年,晋文公去世,秦穆公觉得自己争霸的时机到了,打算向东扩张,有大臣就劝秦穆公向东绕过晋国偷袭郑国,老臣百里奚和骞叔表示反对,“长途奔袭会使军队疲劳困乏,难以取胜,何况行军路线这么长,很难不被晋郑两国发现”,秦穆公一心争霸,没有听从。
郑国有个商人,名叫弦高,经常往来于各国之间做生意,这天他带人从滑国到周国卖货,刚好遇到了妄想偷袭郑国的秦军,要是让这波军队悄无声息地绕到郑国,郑国没有准备,恐怕难逃灭亡了。
弦高临危不乱,一方面派人回国报信,一方面整理行装,赶着自己的十二头肥牛直截了当地跑到秦军的驻扎营地。他自称是郑国派来的大使,送肥牛来犒劳秦军。
秦军以为偷袭计划败露,就放弃了袭击郑国的打算,转而攻打滑国(此时秦晋楚算强国,齐算大国,郑算中等国,滑为小国),占领了滑国后离去。
弱国无外交,对衰落后只能在晋、楚两个强国之间摇摆的郑国是这样,对遭了无妄之灾的小国滑国更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