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中残暴的凶兽饕餮,为何将自

《山海经》中可怕的凶兽“饕餮”究竟是何方神圣,为何会将自己吃得只剩下头颅?今天我们来聊的是《山海经》中的顶尖吃货-饕餮《山海经》这本充满古人奇思妙想的古书中,收录了不少的神话传说和以及长相怪异的动物。我们经常所说的“饕餮盛宴”中的饕餮就是其中的一个凶兽,那么这饕餮是何方神圣呢?为何它被称为是《山海经》最恐怖的凶兽?

《山海经》其实并不是最早记载饕餮的古书,最早记录饕餮的是《左传·文公十八年》,“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侵欲崇侈……谓之饕餮”。不才子指的是不成器的儿子。意思就是说,缙云氏有一个不成器的儿子,整天就知道吃喝玩乐、奢靡享受、收受贿赂,所以人们也称呼他是饕餮。关于这个“缙云氏”的说法有很多种,一种说这是黄帝时期的一种官名,黄帝将一年四季分成了春夏秋冬四个官职,缙云氏就是其中的夏官,也有人说“缙云氏”其实就是皇帝的另一个名号,不过,不管他是谁,总之这饕餮是他的儿子,所以这饕餮是不折不扣的官二代。由于贪婪无度,吃无节制,在舜帝时期,饕餮被发配到边疆的一座大山中专门对付凶恶的鬼怪,而饕餮一到,妖魔鬼怪全部成其盘中餐,可见这饕餮有多么凶残!

另外的一种说法是,饕餮其实是蚩尤的怨气所化。因为黄帝大战蚩尤时,蚩尤被砍掉了头颅,头颅掉在了地上,充满了怨气才化作成了饕餮。带有怨气的饕餮发誓要吃尽天下所有事物。所以它遇山吃山,遇人吃人,最后因为实在没有吃的了,就开始吃自己的四肢和身子。到最后,饕餮只剩下一个头颅,也因此被撑死了。当然民间还有传说,说呀这饕餮实际上是龙的儿子,是龙跟羊云雨之后生下的孩子,这种说法目前并无根据。但不管怎么说,饕餮都是贪婪的代表,所以饕餮多用来形容人性的贪婪。这里就出现一个问题,饕餮是人所生,为何他又称为一种凶兽了呢?

饕餮作为我国传说中的上古神兽,非常受到导演艺术家们的喜爱。比如张艺谋的电影《长城》描述的就是一场人与饕餮间的大战。在电影中这些饕餮身形巨大,行动敏捷,头顶长着花纹,一张口就是满口獠牙,可以说是非常恐怖。那么真实记载中的饕餮是不是长这个样子呢?《山海经·北山经》中记载,“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鸮”。这里的“狍鸮”指的就是饕餮。东晋著名的文学家郭璞在为《山海经》做批注的时候说“为物贪淋,食人未尽,还害其深,像在夏鼎。。于是之后很多人都将狍鸮视为饕餮。比如孔颖达在《春秋左传正义》中描述的饕餮就是参照了《山海经》和郭璞的注解。

所以根据《山海经》中的描述,我们可以得知,饕餮长着人的面貌、羊的身子,老虎一般的牙齿还有人一般灵活的爪子,最主要的是它的眼睛长在腋下。从这描述来看,这饕餮不仅长相恐怖还是一个跟大熊猫一样是一个嘤嘤怪。如此来看这饕餮的长相应该是人形兽。但这与最早记录饕餮的《左传》却有着天壤之别。

因为《左传》中描述的饕餮是缙云氏之子,缙云氏既然是一个官职,自然是个人,那么他的儿子理应也是个人。只是因这个儿子贪婪无度,才被叫做饕餮。所以如此看来,这饕餮应该指的是人性,而并非只是单纯的一种动物。也就是说只要是贪婪的人都可以称作饕餮。所以,对于饕餮究竟是人还是兽这就见仁见智了。但小德更加倾向于古人用上古神兽的名义,来暗示人性的贪婪,那么同样靠贪吃出名的貔貅为何被视为招财进宝的象征,而饕餮却被认为是败光财运的凶兽呢?

不论是《山海经》还是《左传》,饕餮的特征都被描述为贪吃,《山海经》描述的饕餮贪吃到连自己都吃得只剩下头颅。而同样贪吃的龙之九子之一的貔貅却完全不同。传说貔貅是因为帮助炎黄两帝作战有功,被赐为了”天禄兽“,专门用来守护帝王的财物。虽然传说中的貔貅只进不出,但他吃的都是金银财宝。虽然饕餮和貔貅同属吃货,但是单纯的吃货和美食家也有天壤之别。人们更加喜欢只吃不拉的貔貅,并将其视作为招财进宝的神兽。

当然,在古代,饕餮也曾被洗白过。在拥有五千年历史的的良渚文化中,就曾在氏族首领的墓葬群里,发现了带有饕餮纹的器具。之后夏商周出土的很多祭祀用的青铜鼎上都出现了饕餮纹。古代青鼎都是用来祭祀神明所用的器具,如果说将饕餮纹纹在青鼎上用来告诫自己戒贪、戒欲这十分不合理。因为在夏商周奴隶时代,有活人祭天祈福的风俗。而且商人敬鬼,周人崇神。所以面目狰狞的饕餮纹就蕴含了他们对于鬼神的敬畏,也代表了至高无上权利的象征,可见饕餮很有可能是被黑化了。

不管是好兽还是凶兽,饕餮都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毕竟能写出这两个字的外国人可能屈指可数。其实古人借饕餮之名表达戒贪、戒婪的想法,也不算黑化,反而可能是一种美好的表达。最后小德想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只饕餮,控制不好贪婪,可能就会像饕餮的结局,蚕食自己的身体。你认为《山海经》中的饕餮,是兽还是一个寓意呢?欢迎留言评论,我们下期再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3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