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集团湖北青山热电厂北依长江、毗邻武钢,其前身为湖北省青山热电厂,是国家“一五”计划项重点工程之一,自建厂以来便向荆楚大地输送着连绵不绝的电力。
岁月更替,时光荏苒。如今,一座集发电、供热、副产品综合利用于一体的现代化“城市电厂”,璀璨屹立于长江之滨。
创业因钢而起的电厂
上世纪50年代,生机勃勃的新中国为改变“北重南轻”重工业布局,决定在南方兴建第一个大钢都。年5月,经重工业部苏联专家建议,电业管理总局决定将武汉热电厂毗邻武钢的前身——华中钢铁公司,定址在武汉市青山区,正式命名青山热电厂。同年5月,国家计划委员会批准一期工程开始兴建,工程代号。
5年初,一批批工程建设者开始陆续从全国各地奔赴武汉,他们以建设国家重点工程为荣,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工程建设中。
7年8月21日,青山热电厂第一台机组正式投产,开始为武钢的建设源源不断地输送电力和热力。8年9月13日,武钢1号高炉产出第一炉铁水,标志着新中国兴建的第一个大钢都诞生。彼时,青山热电厂作为新中国山海关内第一座高温高压火电厂、湖北省电力负荷中心,年发电量占当时湖北省电网总发电量52.19%,为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一代代青电人披荆斩棘、奋发图强中,青电前后历经九期改扩建工程,曾拥有12台机组,总装机容量达.6万千瓦。不断发展的青电,成为新中国火电事业波澜壮阔、滚滚向前的缩影。
随着国家工业转型升级,为贯彻落实节能减排政策,青山热电厂原11台老小机组相继关停。年9月12日,1号烟囱爆破拆除炸响湖北省关停小机组第一爆。在关停老小机组的同时,青山热电厂抢抓发展机遇,于年11月19日,第十期改建工程——“上大压小”13、14号机组实现双投,成为国内最先投运的MW超临界热电联产机组,自此全公司装机3台、总容量万千万。
担当守护疫情中的城市之光
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汉暴发,青山热电厂党委将应对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的一次全面检验,带领广大职工聚焦“一防”、发力“三保”,不断强化疫情防控措施,千方百计组织好安全生产,全力攻克疫情防控、人员组织、物资采购、固排通道等重重难关,及时调整运行倒班模式,全力保持2/3大开机方式,确保为雷神山、医院供应建设用材企业、为医疗机构供应氧气企业的蒸汽不断供,也为城市运行提供稳定的电力保障。
武汉封城期间,市政污泥处置通道受阻,青山热电厂临危受命,在零经验的情况下,日夜攻关污泥掺烧,成功处置市政污泥近吨,实现时间短、风险低、处置优的目标,有效维护了疫情期间武汉市民正常的生活环境。
疫情期间,热电厂党委密切关爱职工,精心守护每一位职工的生命安全。各党支部以“三个一”工作法(一声电话、一条提示、一句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