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可以说是清朝最巅峰时期的三代帝王,祖孙三代都非常有作为,也是清朝历史上最有作为的三代帝王,但是就这三位清朝历史上最优秀的帝王却都被一个谜一样的人所困扰,这个人就是明末帝崇祯皇帝的第三子朱三太子朱慈炯,堪称康雍乾祖孙三代的噩梦。
其实主要是在康熙时期打着朱三太子名号反清复明的人比较多,但是在雍正时期和乾隆初期还有人打着朱三太子的名号反清复明,“朱三太子案”也是堪称清朝历史上时间跨度最长,涉及范围最广,最终却不了了之的一大谜案,那么这个朱三太子朱慈炯到底有多大的实力能影响了康雍乾祖孙三代帝王?
明朝灭亡后崇祯还留有三个儿子在世
实际上朱三太子并非单指崇祯第三子朱慈炯一人,也指崇祯亡国后还健在的儿子。其实崇祯在世时已经明确了太子的名位,那就是崇祯与原配妻子周皇后所生的长子朱慈烺为太子。
在明朝亡国时,朱慈烺已经年满16岁,包括他在内,崇祯当时还有三个儿子在世,除了朱慈烺还有第三子朱慈炯和第四子朱慈炤,朱慈烺和朱慈炯都是周皇后所生之子,朱慈炤是崇祯的宠妃田贵妃所生。
李自成率起义军攻克北京时,崇祯命妻子周皇后和爱妃袁贵妃自缢,然后又持刀将两个女儿砍杀,不过崇祯的次女长平公主只被他砍断一条手臂,并没有被杀死。别看崇祯很刚烈的杀妻杀女,但他却没舍得杀儿子,朱慈烺、朱慈炯、朱慈炤都被崇祯秘密送到王亲贵族那里躲避,崇祯希望能保留帝系血脉以图将来东山再起。
太子朱慈烺被送到驸马成国公朱纯臣府中,当时从扬州领兵进京勤王的史可法在半途就得知崇祯自缢殉国的消息,史可法悲痛万分,他本想继续前往北京救出太子朱慈烺把他带到南京拥立为新君,好能继续维系大明统治。
但是成国公朱纯臣当时镇守朝阳门,结果朱纯臣惶恐之下献朝阳门和太子朱慈烺投降了李自成,因此朱慈烺就落到了李自成手中。
李自成攻克北京,占据了大明的皇宫紫禁城,在紫禁城的龙椅上李自成志得意满地接见了朱慈烺。
朱慈烺自幼就作为皇储被崇祯悉心培养,因此朱慈烺本身就十分有气质,待人接物也十分得体,他见到李自成之后并不畏惧,面对农民起义军让朱慈烺下跪,他十分硬气的却坚持不跪,李自成当时就很纳闷,这孩子不过十五六岁,居然有如此胆魄,因此对他刮目相看。
李自成决定教训一下朱慈烺,他就问朱慈烺:“你们老朱家为何会丢了天下?”
朱慈烺则对曰奸臣误国,并希望李自成勿扰祖宗陵寝,厚葬父母崇祯帝与周皇后,最后又恳请李自成可以将自己处死,但勿伤京城百姓。
李自成听后则哈哈大笑,李自成告诉朱慈烺自己钦佩崇祯殉国,肯定会安葬好他的父母,而自己是农民起义军本身就是吊民伐罪,怎么会伤害无辜百姓,并说朱慈烺是一少年何罪之有,最后李自成封朱慈烺为宋王。
而朱慈烺的弟弟朱慈炯和朱慈炤也被李自成所找到,原来崇祯把朱慈烺交给朱纯臣之后,又把朱慈炯和朱慈炤送到岳父嘉定伯周奎的府中安置。
周奎是个极其吝啬的人,后来李自成掳掠这些明朝王公贵族,勒令他们交出家产以充军费,周奎身家巨富,怕被李自成抢走,于是周奎主动把外孙朱慈炯和朱慈炤交给李自成,希望能不用交钱。不过即便如此李自成也没有放过周奎,还是把周奎的家产全部抄走了,周奎为此忧愤而死。
所以崇祯的三个儿子最终全都落到了李自成手中,不过李自成并没有加害他们,而是给他们封王封爵,但是很快明朝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李自成在山海关惨败在了吴三桂与清朝联军手上,最终李自成被迫放弃北京西逃。
李自成战败之后,朱慈烺、朱慈炯、朱慈炤三兄弟在乱军之中失散,后来朱慈烺被吴三桂的军队所获,清朝摄政王多尔衮得知吴三桂找到了太子朱慈烺十分高兴,多尔衮本想以吴三桂挟朱慈烺当傀儡,在北方继位称帝,然后好借着朱慈烺的名号收复南方的南明小朝廷。
不过朱慈烺却十分聪明,他趁机在行军途中逃跑了,此后朱慈烺不知所踪,南明也比较警觉,在得知朱慈烺下落不明后,赶紧抢先声称清朝害死了朱慈烺,随即替朱慈烺发丧,追谥其为献闵太子,后又追谥为悼皇帝。
由于南明替朱慈烺发丧还给他上了谥号,因此后来有人打出朱三太子的名号反清复明时,都只是自称是朱慈炯或者朱慈炤,而没有打出朱慈烺的名号。
但是据近代学者考证,朱慈烺很有可能并没有遇害,他在吴三桂军队中顺利逃跑了,在逃亡途中被原东宫侍读李士淳所救,后来朱慈烺跟随李士淳来到他的老家洛阳府栾川县老君山上隐居起来,此后朱慈烺以道士身份隐居在老君山道观之中。
现今老君山附近还流传着朱慈烺的传说,老君山下还有太子墓和太子碑,朱慈烺在隐居老君山中期间,还吸引了不少前明遗臣,他们在老君山之中暗奉朱慈烺为皇帝,而朱慈烺也一直活到康熙十八年(年)去世,享年51岁。
因此民间一直盛传的朱三太子大多是打着朱慈炯和朱慈炤的名号,而真正的老三朱慈炯很可能早就在逃亡途中去世了,朱慈炯与兄弟在乱军中失散之后,真的是彻底从历史上消失了,而打出朱慈炯名号的人全都是假冒伪劣产品。
清朝从多尔衮摄政到顺治亲政再到康熙继位之后都一直在寻找朱慈炯,可却一直没有找到,杀了不少自称朱慈炯的人,但是却杀之不尽,杀完这个,别的地方又冒出一个号称朱慈炯的人来,可是真的朱慈炯清朝却一直没有找到。
康熙后来为了找出崇祯的后人,想了一个更绝的招,他在祭拜南京明太祖朱元璋的明孝陵之后,就公告天下想找出朱明皇室后裔入朝封爵。康熙当然不是真的想册封老朱家的人爵位,他只是想利用此招让那些明朝皇室后裔主动站出来,然后不承认他们是明朝皇室,以假冒明朝皇室的名义再把这些真皇室成员名正言顺杀掉。
主要还是康熙时期打出朱三太子名号反清复明的事太多了,康熙已经对朱三太子不胜其烦了,所以他才用了这招。
康熙四十七年(年)清廷终于找到了朱三太子。据《清圣祖实录》记载,这一年发生了王士元冒充明朝皇子一案,而最初清朝把王士元认定为朱三太子朱慈炯,后来才知道这其实是藏匿民间五十余年的老四朱慈炤。
原来朱慈炤与朱慈炯在乱军中失散,朱慈炯是真的不知所踪,而朱慈炤被一位原明朝王姓官员所救,这位王姓官员担心朱慈炤暴露身份,于是给朱慈炤改名为王士元,名字也是取得原是王的谐音。
后来朱慈炤就以王士元的身份认王姓官员为父亲隐姓埋名生活下去,一直以教书先生的身份隐藏于民间五十余年。
康熙时期清朝全国就发生了十多起打着朱三太子名号反清复明的事情,这让康熙十分恼火,他一面镇压反清复明起义,一面命人加大力度在全国排查朱三太子。
朱慈炤虽然改名换姓还娶妻生子,但他不忍背弃宗谱,所以他在生孩子后,给孩子还是按照明太祖朱元璋给他下一辈人定下的“和”字辈起名,并且第三字还配以“土”字旁的生僻字。
朱慈炤如此异于常人给子女起名,终究还是引起了当地官府注意,尽管朱慈炤改名换姓,姓氏并不一样,但地方官还是根据他子女的名字分析出他很可能是按照明朝皇室宗谱起名,于是当地官员抱着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的想法,就把隐姓埋名的朱慈炤全家都抓了起来审讯拷问。
当时已经75岁的朱慈炤面对官府拷问,只得坦承自己系崇祯之子,后来地方官府就以为真抓到了朱三太子上报给了康熙。紧接着就把朱慈炤及其全家押到京城审讯,后来清朝才知道这老头不是朱三太子而是老四朱慈炤。
按照康熙当时公告天下的旨意,此时朱慈炤已经亮出了崇祯皇帝第四子的身份,清朝理应给他封爵厚待,但是要知道朱三太子让康熙多么头疼,他怎么能容得下朱慈炤,于是清朝的君臣就玩了一个偷梁换柱的把戏。
朱慈炤本有一同母亲弟也就是崇祯第五子朱慈焕,当时朱慈焕在五岁时夭折,这件事是在明朝官方有记录的,因此清朝偷梁换柱篡改史书,对外把夭折的第五子朱慈焕改名为朱慈炤,于是清朝判定王士元冒充明朝皇室后裔罪名,把真正的朱慈炤以冒充明朝皇室罪名满门抄斩,就这样75岁的朱慈炤及其全家都被清廷诛杀。
朱三供伊系崇祯第四子。查崇祯第四子,已于崇祯十四年身故。
——《清圣祖实录》
所以这就能看出康熙玩得有多么绝,表面说得好听要对明朝皇室后裔封爵,实际上不过是死亡陷阱,借此诛杀真正的明朝皇室而已。
因此崇祯的三个儿子一个真太子朱慈烺隐居避世,一个真正的朱三太子朱慈炯是不知所踪,老四朱慈炤虽然藏匿五十余年,却没得善终,最终还是被清朝所杀。
那既然如此,为何后来还会爆发出多起朱三太子反清复明的事情呢?
其实朱三太子的名号在那个时期已经成了反清复明的金字招牌
历史上真正的朱三太子朱慈炯下落如何还真不好说,不过他的生与死其实无所谓,主要是朱三太子的名号太好使了。
从康熙时期到乾隆初期,这段时间中很多地方爆发的反清起义都是打着朱三太子的名号而起,可见朱三太子名号的号召力有多强。
这其中影响最大的还属被电视剧《康熙王朝》中演绎得杨起隆起义,康熙十二年(年)三藩之乱爆发,京城无业游民杨起隆就打出了朱三太子的名号,自称是朱慈炯,趁乱起义。
杨起隆是所有冒充朱慈炯的人中最像的一位,他的年纪以及他对明朝宫廷生活的叙述都十分逼真,甚至清朝当时都一度把他当成了真正的朱慈炯。
杨起隆最初以朱慈炯的名义号召起义,很快聚集了一大批人,他本想趁吴三桂叛乱之际趁机攻占紫禁城,结果还没起义,事情就败露了,而杨起隆则放弃了部下带着几个心腹逃亡了。
杨起隆一逃就是七年,据《清史稿》记载康熙十九年(年)他才在陕西凤翔被安亲王岳乐所抓获,杨起隆被抓之后一直坚称自己就是真正的朱慈炯,不过他的心腹之人却出卖了他,他们都证明了杨起隆本来就是无业游民,在京城结识了一些原明朝宫廷的老太监,打探到了宫廷生活,所以才能绘声绘色描述宫廷生活起居,于是杨起隆就被以假冒朱慈炯和谋反为罪名诛杀。
除了杨起隆之外,后来的福建漳州蔡演起义、江苏太仓张念一起义、江南金和尚起义、浙江四明山起义、台湾朱一贵起义等等反清复明起义都打出了是拥护朱三太子的名号反清复明,一直到乾隆初期这些起义还都以朱三太子为名号,直到乾隆中后期,朱慈炯如果真活到那时候就一百多岁了,也不能再起义了,朱三太子的名号才算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雍正时期雍正为了平复民间再以朱三太子起义,特意找来一名叫朱之琏的知府,称其为朱元璋第十三子代王朱桂的后裔,然后奉其为正统明朝皇室后裔,加封世袭罔替一等延恩侯爵位,并让其负责每年对明皇陵春秋二祭。
雍正此举实际就是为了安抚民心,想平息民间再以朱三太子名号起义,毕竟明朝皇室已经被封为延恩侯,表示顺从清朝统治。
而这个朱之琏身份是否为真正的明朝皇室帝系后裔都有待考证,朱之琏的名字的字辈以及末位名字并无明朝皇室象征的五行字旁,所以他极有可能并非朱元璋的嫡系后人,有可能是朱氏旁支,因此雍正此举是为了应付朱三太子反清复明的无奈之举,随便找了一个朱氏旁支的后人来收买人心。
乾隆继位之后初期也对延恩侯一系恩赏有加,此后延恩侯一直伴随到清朝灭亡,末代延恩侯朱煜勋穷困潦倒,在民国时期更是靠盗挖明十三陵为生。
所以朱三太子朱慈炯下落究竟如何没有人关心,只是他的名号真的是成为了反清复明的金字招牌,康雍乾时期但凡有反清复明起义,必定要打出朱三太子的名号,可见这个朱三太子的号召力有多强。
而且康雍乾三代帝王都对朱三太子恨之入骨,凡是打出朱三太子起义的人,最后失败都会被清朝处以极刑,也因此能说明朱三太子给康雍乾三代帝王带来了多大的阴影,朱三太子的名号对康雍乾三代帝王来说就是如芒刺在背一般。
写在最后
其实朱三太子之所以能成为不稳定因素,这还是清朝初期统一天下而遗留下来的,在康雍乾时期多数打出朱三太子名号反清复明起义的人大多在南方地区,这就是因为清朝统一初期对南方不少地区进行过屠城,失去了当地的民心。
虽然后来康熙下旨承诺永不加赋,也难以挽回南方地区的民心,反清复明的势力也都是在南方地区尤其是江南地区成长比较迅速,而清朝初期的屠城等暴虐行径更加激化了民心思明,也因此当时在江南地区打出朱三太子名号反清复明能迅速聚集到很多人。
实际上朱三太子到后来已经不单纯的是象征这朱慈炯一个人了,更像是成为了一杆反清复明的旗帜,起到了凝聚力和号召力的作用。
如果崇祯皇帝九泉之下能知道自己的儿子朱慈炯能对清朝最杰出的康雍乾三代帝王产生如此强大的影响,他一定会在九泉之下对努尔哈赤说:“看看我的袁督师(袁崇焕)一炮能送你归西,我的一个儿子能让你的子孙肝颤三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