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善须诚,除恶务快
——鲁国上卿季孙行父的明智之举
莒纪公庶其生大子仆,后来又生下了季佗。纪公喜欢季佗,便削去仆的大子之位,纪公还在国内做了很多违背礼教的事。文公十八(前)年冬,仆借助国人的力量杀死父亲后,携带财宝逃到鲁国,把财宝献给宣公。
宣命下令,给予他封邑,说:“今天一定要落实。”季文子派司寇把仆驱逐出境,说:“今天一定赶出去。”宣公问仆为什么会离开鲁国,季文子让大史克回答宣公的话,大史克说:“先大夫臧文仲教行父(季孙子)为君办事的规矩,行父用它处理国事,协调各方关系,不敢丢失,也不敢随意增减。先大夫是这样说的:‘看到对君有礼的人,就尊奉他,要像孝子奉养父母一样;看到对君无礼的人,就把他杀了,要像鹰、鹯(鹯音zhān,鸷鸟)捕杀麻雀一样。’
我鲁国先君周公在制礼时说过:‘依照礼的规定评价德行,用德行处理事务,看事绩评定功劳,按功劳大小给予食禄(禄可能是薪俸,也有可能是封地)’(原文“则以观德,德以处事,事以度功,功以食民。”)周公作誓命说:‘毁坏礼制等同于杀人,保护杀人犯就是窝藏;背地里拿走别人的财宝称作盗,暗中拿走国家的权力与利益的人称作奸。有主管藏匿盗贼的名声,给奸人提供方便,是做大坏事。做事坏的人,有常用的法纪,一律不得宽免。这些都记载在《九刑》里,以免遗忘。’(原文:“作誓命曰:‘毁则为贼,掩贼为臧;窃贿为盗,盗器为奸;主臧之名,赖奸之用,为大凶德,有常无赦。在《九刑》不忘。’”)行父按照周公的训示,回头来看莒仆,没有哪一样可以让我们效法。孝、敬、忠、信,是吉德,盗、贼、臧、奸,是凶德。莒僕这个人,用孝敬来衡量,他杀死了身为国君的父亲;用忠信来评价,他盗窃属于国家的珍宝珠玉。他这个人是盗贼,他带来的财宝是奸邪。(原文:“行父还观莒仆,莫可则也。孝、敬、忠、信为吉德,盗、贼、臧、奸为凶德。夫仆,则其孝敬,则弑君父;则其忠信,则窃宝玉矣。其人,则盗贼也;其器,则奸兆也。”)保护他、接受他的财物,再给他提供方便的人,就是窝藏犯罪分子的人。把这件事作为典型材料教导人民,人民就会迷失方向,失去行为准则。莒仆身无一善,却集众恶于一身,所以把我把他驱逐出去了。(原文:“保而利之,则主臧也。以训则昏,民无则焉。不度于善,而皆在于凶德,是以去之。”)
古代高阳氏(1)有优秀人才八人,他们是苍舒、隤敳(tuíái)、梼戭(táoyǎn)、大临、尨(méng)降、庭坚、仲容、叔达,他们个个等同于圣人,心怀广大,见识深远;聪明、守信、实在、真诚,(原文:“齐圣广渊,明允笃诚。”)天下人称他们为‘八恺’。高辛氏(2)有优秀人才八人,他们是: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貍(lí),他们为人正直诚实、遇事严肃认真、仪表端庄、纯洁质朴。他们没有党羽,付出不图回报,把别人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对人态度和蔼、不以声色奇人,(原文:“忠肃共懿,宣慈惠和。”)天下人称他们为‘八元’。这十六个家族,世代成就先人的美德,没有败坏先人的美名。(原文:“此十六族也,世济其美,不陨其名。”)及到帝尧时代,帝尧没有提拔重用他们。帝舜作尧臣时(3),举荐八恺,让他们主管土地(即后土,或土正),负责农耕方面事务,没有不顺当的,天地调和,事事有成。舜又举荐八元,让他们主管四方民众的伦常教育:父亲在子女面前行为要适当,母亲对子女要慈爱,兄长对弟弟友善,弟弟对哥哥要恭敬,子女对父母要孝顺,实现了内外和睦。(原文:“举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
古代帝鸿氏(4)有不良儿子,他故意诋毁正义,包庇邪恶,好做坏事;面对丑恶的东西、大家普遍认同的善良与憎恶的东西,他愚钝不智,且胡说八道,不知道选择朋友,只与臭味相投的人结成团伙。天下民众称这种人为‘混敦’。(原文:“昔帝鸿氏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德,醜(“醜”现简化作“丑”)类恶物,顽嚚不友,是与比周。天下之民谓之混沌。”)少皞氏有不善良的儿子,他破坏忠信,推崇粉饰恶劣的言辞,为了一己私利,安心说无中生有、诋毁他人的话,做损害别人名誉和利益的事,习惯于阿谀迎奉,巧言令色,以掩盖自己那见不得人的内心,借此以诬蔑、打击高尚的德行,或离间人际关系。天下民众称他为“穷奇”。(原文:“毁信废忠,崇饰恶言,靖谮(zèn)庸回,服谗蒐慝(sōutè),以诬盛德。”)。颛顼氏有不善良的儿子,他生性顽劣,且不接受教育,没有是非准则。你要是教他懂道理,他完全不开窍;你要是不管他,他胡言乱语。在美德面前,他自高自大;他伶牙利齿,好指评指责正义与善良,因而扰乱人民共同遵守的生活规则。天下民众称他为“梼杌”。(原文:“颛顼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告之则顽,舍之则嚚;傲狠明德,以乱天常。天下之民谓之梼杌。”)。这三个族的人,不仅世代传承其先人的丑恶,还增加新的坏名声。到了帝尧时代,帝尧没有办法除掉他们。(原文:“此三族也,世济其凶,增其恶名,以至于尧,尧不能去。”)缙云氏有不良的儿子,他贪于口腹饮食,贪求财物,欲望不断扩张,崇尚奢侈,没有满足的时候。搜括、积累财富,不知道限度。不分别孤寡,不怜悯困乏,天下民众把他比作三凶,称他为“饕餮(tāotiè)”。(原文:“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侵欲崇侈,不可盈厌;聚敛积实,不知纪极;不分孤寡,不恤穷匮。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谓之饕餮。”)舜作尧的臣子时,开辟四门接纳善良,放逐四凶一类的人,把浑敦、穷极、梼杌(wù)、饕餮等流放到中国四方边远之地,让他们去抵御鬼魅。因此,帝尧去世后,天下的人再没有异心,如同一体,共同拥戴舜为天子,——这是因为舜推举、重用十六个正直善良的圣贤,除掉了四个大恶之人。所以《尚书·虞书》列举帝舜的功劳说:‘慎徽五典,五典克从。’意思是说帝舜时代没有违背礼教的人。又说:‘纳于百揆,百揆时序。’说帝舜时没有被忘却、荒废的事。又说:‘宾于四门,四门穆穆。’是说没有坏人。因为舜有大功二十件,所以继承天子职位。现在,行父虽然没有得到一个好人,但除掉了一个坏人。与舜的功绩相比,有了他的二十分之一,或许可以免于罪责了吧!”
[胡宗高:《尚书·盘庚》说:恶之易也,“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扑灭。”世人往往善恶不分,是因为恶往往以善的面具出现,所谓糖衣炮弹是也,就像莒仆用土地与珠宝贿赂鲁宣公一样。在糖衣炮弹面前,很少有人不败下来,因为人有两个固有特点,或者说是两个缺陷:一个是求利心里,一个是生活在当下。鲁宣公是普通人,没有超常的政治头脑。恶虽容易漫延,只要人们不靠近它,远离它,或不至于受害;恶是可以扑灭的,只要人勇于超自我,勇于与邪恶作斗争,就像季孙行父那样,社会就能长治久安。]
注:
(1)高阳氏:《史记·五帝本纪》: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生二子,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其二曰昌意。昌意娶蜀山氏女,生高阳。高阳有圣德焉。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谓帝颛顼。颛顼死,帝喾高辛立。帝喾生放勳。帝喾死,其子挚代立,不善,而其弟放勳立,是为帝尧。
(2)高辛氏:见(1)高阳氏。
(3)帝舜:《史记·五帝本纪》:“虞舜者,名曰重华。重华父曰瞽叟,瞽叟父曰桥牛,桥牛父曰句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穷蝉,穷蝉父曰帝颛顼。”帝舜是颛顼第七代孙。
(4)帝鸿氏及后文中出现的少皞氏、缙云氏等见《史记·五帝本纪》。《五帝本纪》中的历史,司马迁取材于保存下来的史籍中或口头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