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鲜为人知的有关宁夏的诗歌故事,讲述你不熟悉的诗人在宁夏的历史,我是威叔!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宁夏诗歌历史味道!
《宁夏的诗》
宁夏古诗多,但听我唱和。
唏嘘叹往昔,千秋已蹉跎。
那些闪耀宁夏历史天空的诗人2:《满江红》有可能是在银川写出来的,那个人是谁?请叫他王越
前言
春节档一部《满江红》电影很火,这也让这首同名的著名诗词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在很多人的认知中,这首诗词的作者是岳飞已经算是盖棺定论的事情。
但其实在过去的一百多年来,有关《满江红》的作者到底是不是岳飞?其中不乏专家和研究人员展开了学术争鸣,甚至让这个问题成为文史大咖们研究的一个课题,以至于有人称之为文史界的“百年悬案”。
简单一点来说,这首诗词的作者是不是岳飞,还是有疑问的。
影视作品岳飞形象1
《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这是一首千古传诵的爱国诗词代表作。
在古代的诗歌中有关爱国的诗词多不胜数,很多有名的诗人都曾留下名篇。比如唐朝王昌龄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卢纶的“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曹松的“一将功成万骨枯”;范仲淹的“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等。
这些诗词或激昂,或悲壮,或豪迈,或深沉,或叹息......但是和这首诗词比起来,可以说难有一首能出其右。
2
从这首诗词的意境中,再对比其他诗人的诗句,可以感受到,如果不是一位久经沙场出生入死,上阵杀敌,经验和经历都非常丰富的人(将军),是很难写出这样的感受的。就连著名文武双全的辛弃疾一生立志致力报效朝廷,都只能叹道“可怜白发生”。
岳武穆的经历和这首诗几乎非常贴切,可以说,他是“靖康耻”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并且一生纵马横刀,致力抗金可谓是不死不休。
并且纵观历史,虽然说能打的将军有很多,但是能文能武又为人所称道的却寥寥无几,远的不说,从汉朝开始,韩信、项羽、卫青、霍去病、李存孝、冉闵、斛律光、李广、郭子仪、隋唐英雄、杨家将等等,这里面有莽夫的,有有勇有谋的,有青年才俊的,有老谋深算的,可是就没有文武双全的。
岳武穆算是一个,不管是神化还是出于情感需要,从他流传下来的诗词中,比如说那首《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都能说明岳武穆是一个文武全才!
这也是人们把这首《满江红》认为是岳飞写的主要原因。
3
但是,翻开宁夏明朝历史会发现,有一个人跟岳飞经历几乎一样,非常巧合,并且他所写的诗风和这首《满江红》的意境也是相当贴切!所以也有专家考究说,这首诗词其实是出自此人之手。只是因为岳飞太过有名,所以被后人按在岳飞头上了。
这个人叫王越!很多人可能是不认识这个王越的。这个王越是明朝中期名将、诗人。所不同的是,王越相比较而言,幸运多了,没有被“莫须有”的罪名所斩杀。
词条中是这样介绍的:
王越为明代成化、弘治时期西北著名的军事统帅[6],曾三次出塞,收取河套地区,两次远袭鞑靼。他身经十余战,出奇取胜,动有成算。又提携后进,笼络豪俊,深得众心。唯独因交结宦官而受士人诟病。王越亦颇具诗才,其诗性情流露,不须雕饰。悲歌感慨,有河朔激壮之音。有《王襄敏集》等传世,今人辑有《王越集》
他在历史上的地位没有岳飞那么高,传颂度也不广,但是,在西北历史上他却是赫赫有名。他是明朝西北三边(延绥、宁夏、甘肃)首任总制!就是说武的总兵官、文的巡抚都要听从和接受其节制。
4
这个王越和岳飞的人生和经历有多相似和巧合?和《满江红》的创作意境何其契合?
1)从学习上:
岳飞少年时期,为人沉厚寡言,常负气节。喜读《左氏春秋》《孙吴兵法》等书。生有神力,学习骑射,能左右开弓。不满20岁时就能挽弓三百宋斤,开腰弩八石,“时人奇之”;
王越少年时有感于两宋之亡、外族入侵之恨,时常愤懑于胸,所以苦读兵书,希望有所作为。他身材修长,力大而善射,涉猎书史,颇有谋略。
这些说明二人年少时期都有志向努力刻苦读书练武,立志报效朝廷。
2)从人生经历上看:
岳飞是“靖康耻”(公元年)的亲历者,时年廿四岁;
王越则是“土木堡之变”(公元年)的见证者,时年廿三岁。
“靖康耻”和“土木堡之变”性质其实是一样的,都是皇帝被掳走,这种事件对这两位当事人的内心来说都是具有极大冲击力的。
他们的结局不一样,就区别在于宋朝廷求和,明朝廷求打,这也是羸宋强明的一个特征!要说结局一样也说得通,就是两人都是死得有些悲凉。
3)从从军生涯上看:
岳飞和王越都是差不多的年纪入仕途,并且一生都有“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壮志和实力,还都是几起几落。
4)从文采上看:
从两人流传下来的诗词中,都可以看出来他们的诗风洒脱,不拘一格,能婉约能磅礴。
威记之所以要对两人进行这么多的对比,就是想通过对比说明,两人都具备了写出《满江红》的能力。
5
从《满江红》这首诗词本身看,王越和这首诗词缘分更近。
首先,两人的功名还真像尘土一样一时被捧上天,一时被扫到地上,几番起落。在“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这句可以看出来,诗人的官宦生涯三十年左右(当然了只是一个约数)。而岳飞满打满算,从参军开始到风波亭结束,也就是二十年,他会腆着脸说自己从军三十年吗?王越则从考上进士为官到病逝,差点五十年,领兵抗击鞑靼达三十余年,所以在时间上和这一句很配;
其次,“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说的都是皇帝被掳走。问题来了,如果是岳飞所写,为了避讳,他是不能在诗词中直写“靖康”的;而王越则不同,都隔了一个朝代,又差两百多年,他用“靖康耻”隐晦替代“土木堡之变”,合情合理。
要知道,他的顶头上司就是当事人之一,无论是明英宗朱祁镇还是明代宗朱祁钰,或者明宪宗朱见深,他直接写出来是想着脑袋硬去摸逆鳞吗?这些皇家蒙羞的事情要是被看到,多少个脑袋都不够砍的。
还有就是“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王越可是“缮修器甲”的兵工厂修理师傅出身,造兵车“驾长车”可是内行,并且几番从不同缺口出入贺兰山抗击鞑靼军,这可不是写意,是实在的操作!
6
其实,《满江红》是不是岳飞写的这个问题,最开始是晚清时期的大学者余嘉锡提出来的。他的理由有两点:
一点是在岳飞死后,他的孙子岳珂后来曾整理岳飞作品,并没有把这首词收录进《岳王家集》中;
第二点,这首诗词是在明嘉靖十五年(公元),徐阶为岳飞编的作品集《岳武穆遗文》收录了这首词,署名岳飞。
但是徐阶是从杭州岳坟上一块明代弘治年间立的石碑上得来的这首词。这个时间正好和王越重新被起用,当三边总制抗击贺兰山鞑靼小王子出兵前的时间相一致。出发前去拜谒一下岳飞墓非常正常。更为神奇的是,他的官宦生涯刚好三十余年。
综上所述,《满江红》是王越写的可能性更大,并且还是在他经略宁夏镇(银川城)的时候写的(后面有文章叙述)。估计没有多少人会想到,《满江红》和宁夏的缘分这么深!
至于详情,就有待下篇分解了。
下集更精彩,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