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是周武王之子姬姓晋氏的诸侯国,首任国君唐叔虞为周武王姬发之子,周成王姬诵之弟。国号初为唐,唐叔虞之子燮即位后改为晋。晋国在晋献公时期崛起,晋悼公时国势鼎盛,晋平公以后,晋国范、中行、智、韩、赵、魏六卿之间内斗,最终由韩赵魏三家于年分晋,末任晋侯晋静公于前年被废晋亡。
晋公盘侯马盟书公元前年烽火戏诸侯之后,周平王和周携王各自称王,此时的周平王决定把都城迁到洛邑,晋文侯会同郑武公、秦襄公、卫武公合力勤王完成东迁。前年晋文侯杀周携王,结束周朝二王并立局面。前年曲沃武公灭晋侯缗,夺得晋国正统地位。前年晋献公灭骊戎得骊姬,并想立骊姬儿子奚齐为太子,就故意疏远原有的三个儿子,命太子申生去曲沃,公子重耳居蒲城,公子夷吾往屈城。前年重耳在秦兵三千人的护送下,里应外合回到阔别二十年的晋国,入国都绛即位晋文公,晋怀公逃到高梁后被杀。前年晋文公听从赵衰“求霸莫如入王尊周”的意见,赶在秦师前迎回周襄王,并护送他回到洛邑,此后晋文公以周天子之命召集诸侯。晋国在春秋时期大多数时间里独霸中原,都城先后为唐、晋、绛、翼、侯马、曲沃。
晋国早期的都城有宗庙,邑则没有,而县是所灭的小国,封给卿大夫世袭。晋史书称《乘》,史籍官分司记载言行和收藏整理,《乘》在战国初期诸子典籍中多有引用,但晋乘中不见于孔子所删采的《春秋》,有《晋乘》被视为“百国春秋”而被付之一炬之说。相传晋六卿中知氏成员知果,预感家族将灭,就在太史处登记从知氏中分出,新立辅氏。后知氏被灭,辅氏得以幸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