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乙为何废长立幼三子纣王的身世之谜

帝乙是商朝晚期的国王,他有三个儿子,分别是微子启、微子衍和帝辛(又称纣王)。按照一般的继承规则,长子微子启应该是帝乙的合法继承人,但是帝乙却选择了幼子帝辛作为嗣君。这一决定引发了历史上的争议和疑问,为什么帝乙要传位于三子纣王呢?他是出于什么考虑和动机呢?他有没有预料到纣王会成为一个昏庸暴虐的暴君,导致商朝的灭亡呢?

帝乙的三个儿子的出生和身份

根据《史记》等资料记载,帝乙有三个儿子,帝辛是其中的第三个儿子,帝辛上边有两个哥哥:即微子启和微子衍。但是关于这三个儿子的出生和身份,古代文献并不一致,有不同的说法。

一种说法是,微子启和微子衍都是帝乙的庶子,而帝辛是帝乙的嫡子。这种说法认为,微子启和微子衍的母亲都是帝乙的侍妾,而帝辛的母亲是帝乙的正妃。这种说法也符合《史记》中所述:“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

另一种说法是,微子启和帝辛都是帝乙的嫡子,而微子衍是帝乙的庶子。这种说法认为,微子启和帝辛的母亲都是帝乙的正妃,只是微子启出生时,其母尚为妾,而帝辛出生时,其母已为后。这种说法也符合《吕氏春秋》中所述:“启与受德(即纣)同母所生也。唯启出时其母为妾,受德出时其母为后。”

还有一种说法是,微子启、微子衍和帝辛都是帝乙的嫡子。这种说法认为,这三个儿子的母亲都是帝乙的正妃。这种说法也符合《太平御览》引《帝王世纪》中所述:“帝乙有二妃:正妃尚为妾时生微子启、微仲行(衍),立为后时生受(辛)。”

以上三种说法各有依据,但也各有矛盾。目前没有确凿的证据来证明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只能根据古代文献的记载和考古发现的资料来推测和分析。不过,无论哪一种说法,都不能否认的是,帝乙的三个儿子都是他的亲生子嗣,都有继承王位的资格和可能。

帝乙的立嗣过程和原因

帝乙在位期间,曾经面临过立嗣的问题。按照一般的继承规则,长子微子启应该是帝乙的合法继承人,但是帝乙却选择了幼子帝辛作为嗣君。这一决定引发了历史上的争议和疑问,为什么帝乙要传位于三子纣王呢?他是出于什么考虑和动机呢?

关于这一问题,古代文献也有不同的说法。

一种说法是,帝乙是因为看重帝辛的能力和才干,而忽视了微子启的长幼和身份,所以传位于帝辛。这种说法认为,帝辛在幼年时就表现出了非凡的气概和力量,曾经在飞云阁倒塌时托梁换柱,惊动了帝乙和群臣。这种说法也符合《封神演义》中所述:“一日,帝乙游园,飞云阁有一梁坍塌,寿王托梁换柱,力大无比,因此被立为太子。”

另一种说法是,帝乙是因为受到了太史和正妃的影响和劝说,而不得已传位于帝辛。这种说法认为,帝乙本来想立微子启为嗣,但是太史认为不能以妾之子代妻之子,而正妃也想保住自己的地位和权利,所以联合起来阻挠了微子启的继承。这种说法也符合《吕氏春秋》中所述:“帝乙欲立启为后,太史曰:‘不可。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其母曰:‘不可。吾与汝同处而异名者何?’”

还有一种说法是,帝乙是因为遵循了商朝的祖制和天命,而无奈传位于帝辛。这种说法认为,商朝有一种特殊的继承制度,称为“禅让制”,即王位不必按照长幼顺序传给长子或者次子,而可以根据天命或者能德来选择最适合的人作为继承人。这种说法也符合《尚书·酒诰》中所述:“自成汤咸至于帝乙,成王畏相。”这里的“畏相”就是指商朝王室之间可以相互禅让王位。

从考古资料来看,目前还没有发现能够证实或否定这两种说法的确凿证据。但有学者认为,《吕氏春秋》中的说法更加合理,因为《尚书·酒诰》中记载了帝乙与正妃共同祭祀商祖先,并且赐予诸侯封地的事迹。这说明正妃在帝乙时期已经有了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并且与帝乙共同参与了国家大事。如果正妃只是生了一个儿子,而且还是最小的一个,那么她的地位和影响力就难以解释。因此,正妃很可能是帝乙三子的同母亲,而帝辛之所以能够继承王位,是因为他是正妃在被封为王后后所生的嫡子。

帝乙的立嗣对商朝的影响和后果

帝乙的立嗣决定,无疑对商朝的政治、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后果。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纣王的暴政,以及商朝的灭亡。

纣王,即帝辛,是帝乙的三子,也是他的继承人。纣王在位期间,昏庸无道,荒淫暴虐,残害百姓,迷信邪术,荒废祭祀,与妲己等妖妇为恶,杀害贤臣,罢黜周公旦等诸侯,引起了天下的反抗和不满。

纣王最大的敌人是周文王姬昌和周武王姬发。周文王是西方诸侯之首,他以仁政治国,得到了百姓和诸侯的拥护和支持。周武王是周文王的儿子,他继承了父亲的志向和才能,率领八百诸侯联军,于商末甲申年(公元前年)在牧野(今河南省商丘市睢县)与纣王军队交战。这场战役被称为“牧野之战”或“甲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文字记载的大规模战争。

牧野之战中,周军以少胜多,大败商军。纣王逃回朝歌(今河南省安阳市),被围困在鹿台(今河南省安阳市北郊)。纣王见势不妙,自焚而死。

周武王乘胜进入朝歌,接受了商朝遗民和诸侯的拥戴和臣服。周武王尊重商朝的祖制和礼仪,没有屠杀商朝的百姓和宗室,而是将商朝的后裔封于宋国(今河南省商丘市),让他们继续祭祀商朝的先祖。

周武王建立了周朝,并将都城定于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周朝实行了分封制度,将天下分为多个诸侯国,并派遣自己的亲属或功臣作为诸侯国的君主。这样既可以保证周朝对诸侯国的控制和统一,又可以避免中央集权过重而引起反抗和分裂。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一个朝代,共历经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等时期,直到公元前年被秦国所灭。周朝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艺术等方面都有辉煌的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周朝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和基础,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论

帝乙生三子,长子是微子启,次之微子衍,为什么要传位于三子纣王?这是一个历史上的谜团,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从古代文献和考古资料来看,帝乙的三个儿子的出生和身份并不清楚,有不同的说法和争议。帝乙的立嗣过程和原因也有多种解释和推测,可能是因为看重帝辛的能力和才干,也可能是因为受到了太史和正妃的影响和劝说,还可能是因为遵循了商朝的祖制和天命。无论如何,帝乙的立嗣决定对商朝的政治、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后果。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纣王的暴政,以及商朝的灭亡。商朝灭亡后,周朝建立,并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一个朝代。周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和基础,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9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