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蠢的宋襄公作为春秋五霸之一,把讲武德放

北京中科刘云涛 http://www.xftobacco.com/m/
春秋有五霸,战国有七雄,七雄毋庸置疑,然而五霸却有两种说法,主流说法为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另一说法为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周天子地位微乎其乎,各路诸侯为了争夺天下,展开了激烈的争霸战争,共有五位诸侯相继称霸,这其中,齐桓公、晋文公与楚庄王的霸主地位不可撼动。那么,你们觉得宋襄公是霸主吗?宋襄公画像请各位亲先不要着急下结论,让真假历史回声带你们看看他的愚蠢之地到底有哪些,这难道不是一次又一次地给自己挖深坑?四国攻齐话说齐桓公在位期间是齐国最为强大的时期,各路诸侯莫敢不从,就连周天子也得看他颜色行事。可人总是要死的,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也不例外。他一死,五儿争位,齐国大乱。有位公子为昭,正好逃跑到宋国。齐国的霸主地位结束了,正因如此,为啥他宋襄公不能开创一番霸主事业呢?齐桓公剧照说干就干,绝不含糊。宋襄公打着帮齐国平乱的幌子,从而通知各路诸侯前来相助。然而结果表明他很尴尬,只有三个小国响应了他的号召带了一点人马前来。一国虽弱,四国则强,齐国哪里能招架住,于是只好投降了,公子昭即位,这就是后来的齐孝公。齐国本来就是各路诸侯的盟主国,如今靠宋国才得以复国,宋国的地位自然水涨船高。于是宋襄公赶紧趁热打铁,约会诸侯。开会只有三国,宋国、齐国与楚国。他们两个国家说话的分量很足,很多小国就是看他们眼色行事。然而到了商议会合诸侯共订立盟约的日子,也就是公元前年7月,宋襄公不顾公子目夷拼命劝阻,讲武德的他认为商议是用脑子,而不是靠暴力解决问题。于是,他并没有带多少人马就去赴会。“万一楚君不怀好意,可怎么办?主公还得多带些兵马去。”“那不行,我们为了不再打仗才开大会,怎么自己倒带兵马去呢?这就是宋襄公心中的坚守,凡事把讲武德放在第一位。宋襄公剧照,以理服人但当他们真讨论起来时,宋襄公和楚成王都想当盟主。他们两个争到面红耳赤,当宋襄公还想据理力争之时,结果楚成王不讲武德,突然偷袭把宋襄公给抓了起来。一个身边没有多少人马,一个身边尽是人马,谁还跟你讲武德?宋楚对阵本来楚成王想把跟他争夺盟主的宋襄公杀了,但好在有齐鲁从中调停,让他当了盟主,才把宋襄公给放回去了。这个讲武德还能稍微理解,可是后面这个,实在是就不能理解了,难怪后人大多说他愚蠢。那么,之后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宋襄公回到国内,越想越气越觉得不服气,特别是邻近依附楚国的郑国,都敢骑到他头上来了,他必须要拿郑国出气。公元前年,宋攻郑,郑不敌,求救楚,楚伐宋,郑危解,襄公死。原来,宋襄公又讲武德了。宋国比起楚国本来就弱小,当时在泓水两军隔岸对阵。当楚国仗着人多势众、兵强马壮渡水而过时,宋襄公把往日作风贯彻到底。如果趁他们还没渡完的时候,迎头打过去,或许能打胜仗。可宋襄公却义正言辞的说:“不行!咱们是讲仁义的国家。敌人渡河还没有结束,咱们就打过去,还算什么仁义呢?”楚军渡河上岸后,乱成一锅粥地摆好阵势,该打了?战争宋襄公又责备公子目夷道:“你太不讲仁义了!人家队伍都没有排好,怎么可以打呢。”楚国从来没有打过这样轻松的战争,宋国那边是落荒而逃,宋襄公更是身受重伤,不久离开人世。哪怕他临死前,仍然坚持“依我说:讲仁义的人就应该这样打仗,见到已经受了伤的人,就别再去伤害他;对头发花白的人,就不能捉他当俘虏。”可战争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把讲武德放在第一位,如此这样真的好吗?讲仁义,讲武德说宋襄公做人要讲武德,但更要因时因地因人变通。宋襄公一点也不变通,在和平年代说好听点是高风亮节,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可在战争年代就真的愚蠢了,愚不可及。然而,宋襄公到死都非常看重晋国公子重耳,说他是个有志气的人,将来一定是霸主。大家说,宋襄公是真愚蠢吗?还是不为时代所容的无辜者?他算不算春秋五霸之一?我是真假历史回声,千百年来,白云悠悠,滚滚历史,故事何其多,所幸能够遇见你们,感谢支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100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