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把宋襄公、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并称为“春秋五霸”。后四位各有丰功伟绩,均称霸一时,而宋襄公不仅未曾称霸中原,并且还在“泓水之战”中被楚国杀得大败,且在此战中迂腐地实施所谓的“仁义”行为,徒留千古笑柄。
宋襄公画像宋襄公的特点就是讲究仁义道德,一直用古代圣贤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当他父亲宋桓公病重时,宋襄公作为合法继承人,却主动请求让位于庶出的长兄目夷,他认为王位当举贤任能,目夷比自己年长,也更贤能。
目夷也是个谦谦君子,坚决不肯接受王位,为了躲避这个王位,干脆去卫国躲着。最后宋襄公没办法,继承了王位,立目夷为相,掌握军政大权。
两兄弟的这个故事在中国历史里确实罕见,我们常见的是,父子之间、兄弟之间为了王位、皇位骨肉相残、血流成河,亲情、友情薄如纸。宋襄公骨子里是个仁义、善良之人,可惜,后人评价他,多是贬低取笑之词,我觉得应该多从他的人性褒扬他。
宋襄公墓春秋时期,宋国的实力较弱小。宋襄公曾侥幸地为齐孝公复位起过大作用,异常顺利地帮助齐国安定了局势,他竟然异想天开地想仿效齐桓公会盟诸侯做各国的领袖。
在所谓的会盟之时,被楚国扣押,后在齐国和鲁国的求情调解下,楚成王才把宋襄公放归回国。从那时起,宋襄公对楚国心怀不满,就有了后面的“泓水之战”。
公元前年夏,楚宋对峙于泓水两岸,宋军严阵以待。楚军渡河和渡完河布阵的两次大好机会,下面人劝谏攻击,宋襄公不同意,说:我们是仁义之师,君子不趁人之危,等人家布好阵势,两军堂堂正正地对决。结果是宋军大败,自己受伤。
宋襄公在“泓水之战”中画像公元前年,受伤大半年的宋襄公死于伤口并发感染。宋襄公本性善良,做不出心狠手辣之事,不是做霸王的材料。如果生活在和平年代,他会是一个体恤民情、爱惜子民的好君王。如果他不是一国之君,他一定会是一个坦荡的仁义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