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是指哪五国为什么说春秋时期的演变

一、

“春秋”时期(是指历史上的一段时期,不是春、秋两个季节)大概是从周平王东迁开始到越王勾践灭吴称霸后这段时间。(有说到三家分晋才是春秋的截止、战国的开始,这些各家论各家的理,其实里外差距也只在几十年间,可以简单了解下。因为论说不一,所以春秋时期有是两百多年还是三百多年的争论。)

我国已知最早的朝代为夏、商、周,这三代统称为我国的“先秦”时期。夏由治水的大禹的儿子启建立,这是中国进入家天下的第一朝代,目前夏朝的历史只是散落于史书中的零星记载,还没出土过夏朝的文物,所以有部分学者怀疑是否有夏朝的时代。

商是由汤建立的,传到末代国王纣,共传了二十九代。甲骨文的出土,证明了商朝的历史存在,同时证明我国的商朝已经是一个强大文明的朝代。但不成材的纣把商毁了,周代替了商,商也称为殷(因为商朝中期的国王盘庚把国都迁到殷这个地方,所以商经常被称为“殷商”)。

周代替商后又分为东西二周两个时代,前期是西周,因为定都于西部的丰镐(今西安一带),后来出了个周幽王,为博美人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最后被西部的少数民族犬戎灭了国。周幽王的儿子周平王复国后迁都到东边的洛邑(今洛阳一带),史称“东周”,东周同时就是“春秋战国”的时期,所以东周又可以分为两段,前春秋、后战国。

春秋第一位霸主不是齐桓公,而是郑庄公(有论者认为郑国才是“春秋五霸”之首)。郑庄公杀弟囚母打周王,孔夫子是很讨厌他的,认为他不慈不孝不忠,其实郑庄公也颇具谋略权术,在战乱时代,或许也只有他这种狠人能相对过得安稳?

郑国衰败后就是齐国的崛起了,齐桓公和管仲,可谓千古最佳搭档,从仇人到恩相,主君只要有开阔的心胸、用对人,何愁不“国强民富王天下”?

齐桓公的霸业是高举“尊王攘夷”的大旗成就的。周室东迁后,王畿削少,王室更趋衰弱。

因为王室衰微,所以造成列国互相争胜的形势;因为列国互相争胜,中原内部因不统一而更不安宁,所以又造成戎、狄交侵的形势。要“攘夷”必先“尊王”,“尊王”的旗帜竖起,然后中原内部才能团结;内部团结,然后才能对外。所以“尊王”与“攘夷”是一贯的政策。这就是春秋初年的时势的需要,并不是齐桓公和管仲一二人突然想出来的花样!

当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称霸黄河下游的时候,黄河上游已有两个大国起来,这便是晋和秦。

管仲去世后,齐桓公糊涂的重用奸臣小人,导致齐国内乱,自己还被活活饿死,齐国开始衰落(成在用对人,败在用错人)。这个时候商朝的后代被封为宋的国家出了一位宋襄公,想学齐桓公做诸侯的霸主,可惜宋襄公学古不化,迂腐得很,国力本就不强还跟南方强大的楚国硬干上了,跟楚军在河边打起仗来,看到楚军半渡,本可以下令自己的军队针对“敌半渡而击,利”,他却偏下令“我仁义之师,不乘人之危”,生生等楚军全部兵马渡过河后排好阵势,两军再对垒,结果实力不济的宋军被打得大败,宋襄公称霸不成反留下千古笑话。(不过后世有人还把宋襄公排为“春秋五霸”之一,真不知道根据哪个方面排的?五霸有很多说法,莫衷一是,最毫无疑问的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三位,另外两个名次有郑庄公、秦穆公、宋襄公、吴王夫差、越王勾践等人争论不休。)

五霸排第二而且没人争论的当是晋文公重耳。晋文公,奇男子,在国外流亡十九年,61岁回国后只做了八年国主就把晋国带向霸主地位,而且终春秋两百多年,晋国一直是最强大的国家之一,或许除了南方的楚国,秦、齐都难挡其锋。后来的战国七雄中的韩、赵、魏三国都是晋国分裂来的。

与晋文公同时的秦穆公也是春秋时代难得的一代雄才霸主,他的主要霸业都在西部,中原因为有晋国的横挡,秦国难以伸展。

当晋霸中衰的当儿,南方的楚国正渐渐崛强起来。同时晋国在中原被楚逼退,就掉转头去向北吞灭群狄,造成了后来复兴的基础。而楚国因国势强盛主盟中夏的缘故,也渐渐自认为华夏,于是自称“我蛮夷也”的楚便变成了“抚有蛮夷以属诸夏”的楚。自此以后,华夏的范围便更扩大了。

楚庄王,便是后世所称五霸(照最普通的说法,五霸是“齐桓、晋文、宋襄、秦穆、楚庄”)中的末了一个。“问鼎中原”就是楚庄王想要取代周室的典故,楚庄王打到周都附近,周王派大臣来慰问,楚庄王问:“周王室的九个鼎有多重?能不能让我称称?”(九鼎相传是大禹所制,为王权的象征,相当于后世的“玉玺”)很简单的一句话,意思却相当于“周室做天下共主的位置是不是不够格了?该我楚国来做天下共主了吧?”周王派的这个大臣很有一套,顾左右而言他的回答道:“周室的寿命算过是有八百多年的,现在还差几百年,所以,目前这个鼎对楚王您来说可能太重了?”意思就是周室还是对天下很有号召力的,虽然衰弱了,想取代它也不是那么容易。最后楚庄王迫于国际形势,也只能放弃问鼎天下,不过楚国也算称霸诸侯,强大无比了。

春秋中后期基本是晋、楚两国带着各自的一帮小弟你来我往的打打杀杀、争夺地盘,这跟古惑仔真没太大区别,无非就是一个以国家的名义,一个以帮派的名义。

春秋后期,晋楚争霸的结果是晋国派人扶助吴国作为南方楚国的对手,楚国又扶助更南方的越国作为吴国的对手。吴攻破过楚都,后来越又灭了吴,吴、越借此崛起,各自成为称霸一时的诸侯。

二、

综合起来说,春秋时代所表现的特点共有四项:

第一点是种族的混合和中华民族的成立。夏、商、周三代是我们民族的核心,然而这三代却是三个不同的种族。周人起于陕西,那地方大约本是夏族的根据地,他们又或者与夏族有些渊源,所以他们自称为“夏”。因周人势力的扩张,“夏”的一个名词就渐渐成为中原民族的通称。春秋时中原人常常自称“诸夏”,而称与他们异类的民族为“蛮、夷、戎、狄”。——于是“夷”“夏”两族对立的观念才确立了。那时异族中最强盛的,南方有楚,北方有狄。狄族由被抗而分散,楚人由被攘而同化。到了春秋末年,北方的狄族尽被晋国并吞,东方的夷族也被齐、鲁等国所征服,西方和中原的戎族早已衰微,被晋、秦、楚等国所瓜分,而南蛮的楚在这时也已变化成诸夏的一分子了。上古的许多不同的种族,就是在春秋时代混合而成立了一个整个的“中华民族”。

第二点是中国疆界的扩大。到了春秋之末,北到燕、代,东到海隅,西到甘陇,南到洞庭,都成了中原文化所范罩的区域了。中国疆域的凝固,是在春秋时代开始的。

第三点是统一局面的酝酿。夏、商王国实在只是些氏族同盟的集团,周代开始确立封建制,国家规模渐渐形成。自从春秋时代的盟主甩了“尊王”“攘夷”的口号联合诸夏成为一个集团,中国的雏形在那时方才出现。

第四点是社会经济和学术思想的转变。

(读《春秋史讲义》的总结和梳理,该书由顾颉刚、童书业合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1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