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阅史明心。本期为您继续解读《春秋》。嫡亲和庶亲这两个词,很多人都已经感到陌生。
因为现在社会已经不怎么提起这两个词了,尤其是现在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更是没了这种关系。
所谓的嫡亲就是你的直系亲属,比如爷爷、父亲、儿子、孙子这属于嫡亲,而庶亲比如伯伯、叔叔这属于庶亲。
春秋时期的嫡亲与庶亲
春秋时期,社会对于嫡亲与庶亲分的还是非常明确的。嫡亲要比庶亲更加亲近。这个很好理解。
从血缘关系上来看,嫡亲比庶亲也要更加亲近一些,从儒家思想来看,兄弟的关系也要排在父子关系后边。
一个人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亲属关系占据重要位置,尤其是大宗族,七大姑八大姨一堆,这就不可避免的有远近亲疏之分。
现在国家已经放开了二孩政策,这意味着以后的孩子将会有兄弟姐妹了。那么自己的亲兄弟姐妹就要比叔叔家的兄弟姐妹要亲近。
当一个人功成名就的时候,首先要回报的也是和自己关系亲近的,比如嫡亲就要排在庶亲前边。
春秋时期的诸侯,在分封的时候,十分注重这一点,一般来说嫡亲分封的要比庶亲高一个等级。
所以春秋社会的等级层次也因此变得十分明确。这种思想在一等程度上可以维持社会稳定,因为整个社会形成了一个金字塔的结构。
事实也证明,如果不这样,确实会发生混乱。
铭记晋国血的教训
当然凡事都有例外,春秋时期也有不按照这种思想进行分封的,结果确实导致了混乱的发生,比如晋国就是一个血的教训。
春秋鲁惠公二十四年的时候,晋国桓叔的势力超过了晋国国君晋昭侯的势力,晋国开始发生混乱。
惠之二十四年,晋始乱,故封桓叔于曲沃——《春秋左传》
晋国桓叔从名字就能看出来,他相对晋国王室一族属于庶支,按理来说晋国国君给他分封爵位和土地,他应该本本分分的。
但是人都有野心,一个人对于自己已经得到的东西往往并不在意,对于自己还没拥有的东西却异常希望得到。
尤其是当一个人已经拥有了得到某样东西的能力时,他如果还没拥有,他的内心将会十分不平衡。
晋国桓叔就是这种情况,按实力来说,他在晋国的实力不比王室的实力差,无奈他的身份是庶支。
桓叔的身份在春秋时代注定他与晋国国君的位置无缘,但是桓叔的内心不这么想,他想做晋国的国君。
恰好晋国国君晋昭侯对于自己这样一个有野心的叔叔,却又放任不管,晋昭侯若是能够把桓叔的野心扼杀在萌芽阶段。
晋国的社会也会安然无恙,然而晋昭侯是一个有着妇人之仁的国君,他给桓叔分封的都城曲沃比自己的都城还要大。
或许在晋昭侯看来,这么做算是对自己的叔叔桓叔很仁义了。但昭侯不明白人心的贪婪是没有穷尽的。
当桓叔拥有了比国都还大的都城之后,更加促使了自己想做晋国国君的野心,晋国的动乱也从此拉开了序幕……
文/阅史明心
图/网络
参考资料/
《春秋左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