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第一百二十回有这样一段原文:“晋主以羊祜之言,拜杜预为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事。杜预为人,老成练达,好学不倦,最喜读左丘明《春秋传》,坐卧常自携,每出入必使人持《左传》于马前,时人谓之‘左传癖’。及奉晋主之命,在襄阳抚民养兵,准备伐吴。”杜预就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杜牧的先祖,杜甫是杜預的十三世孙,杜牧是杜預的十六世孙。杜甫一支来自杜預之子杜耽,杜牧一支来自杜預之子杜尹。
杜预是魏晋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著名学者,是西晋灭吴的统帅之一,人称“杜武库”,其所撰的《春秋左传集解》流传至今,具有独到见解和精辟论述。杜预是京兆杜陵(今西安)人,京兆杜氏是汉唐之际的名门望族、簪缨世家,在唐代尤其显赫,唐朝人说:“城南韦杜,去天尺五。”杜氏家族自西汉御史大夫杜周从南阳迁居关中,传至杜牧共27代,代代为官、名人辈出,没有一代是平民百姓。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统计,仅仅唐代杜家就有十二人拜相,比较著名的有杜如晦、杜淹、杜佑、杜悰、杜元颖、杜审权等。
杜预的曾孙杜逊(杜耽之孙)在东晋初年南迁襄阳,任魏兴太守,他是襄阳杜氏的始祖。杜逊的7世孙杜依艺(杜甫曾祖父),为巩县令,又迁居河南巩县。杜依艺之子杜审言,为膳部员外郎,以诗文著称,与李峤、崔融、苏味道合称“文章四友”,在诗坛与宋之问、沈佺期齐名,是五言律诗的奠定者。杜审言是杜甫的祖父,杜甫常以此自傲,作诗曰:“吾祖诗冠古”、“诗是吾家事”。杜甫的父亲名杜闲,为奉天县令。杜甫诞生于河南巩县,其远祖是京兆杜陵人,所以他自称“京兆杜甫”,他又属于襄阳杜氏支派,所以史书说他是襄阳人。
杜预的少子杜尹,在西晋时为弘农太守。他的六世孙杜顒,在西魏、北周时为雍州刺史,封安平公。杜顒的六世孙杜希望,唐玄宗时为鸿胪卿、恒州刺史、西河郡太守。杜希望有八个儿子,第六子杜佑最知名,官拜宰相,并撰写史学名著《通典》流传至今。杜佑有三个儿子、十个孙子,其中孙子杜悰后来也做到宰相,另一孙子杜牧成为晚唐著名诗人。杜佑之子杜从郁,官至驾部员外郎,就是杜牧的父亲。在诗文中,杜甫时常提到先祖杜預,引以为豪。杜牧则很少提及十六世祖杜預,他受到祖父杜佑的影响则相当大。
杜甫和杜牧都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生活在盛唐时期,杜牧生活在晚唐时期。二人相差91岁,杜甫死后33年,杜牧才出生。所以两人从未谋面,杜甫不知道杜牧,但杜牧肯定听说过大诗人杜甫。他们都姓杜,虽非近亲,却拥有共同的先祖。最近看了缪越先生的《杜牧年谱》和《杜牧传》,才知道杜牧与杜甫同门同宗。傅璇琮先生评论说:“在近代学者中,真正为杜牧研究打下科学基础的是缪越先生。缪越先生的《杜牧年谱》和《杜牧传》是一切研究杜牧的人所必读的。”如果大家对杜牧有兴趣,可以看看这两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