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这是唐朝诗人王维的诗句,说的是假如两个人,彼此成为知己,即使远在天涯海角,也就如同在身边一样。“士为知己者死,马为知己者良。”这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管仲说的一句名言。他所说的知己,就是他的好朋友“鲍叔牙”,他们两个人的友谊,为历代所传颂。
管仲齐桓公时期,在齐国担任宰相,他虽然是安徽人,可他的人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山东度过的。他和鲍叔牙是一起长大的发小,成年后这哥俩曾经一起做过买卖。管仲本钱出的比鲍叔牙少,但是年底分红时,却要比鲍叔牙多拿钱。别人都看不过眼了,纷纷指责管仲太贪心了。鲍叔牙却说:“不是他贪心,是他家里有八十岁的老母需要他赡养,他多拿点我是心甘情愿的。”
后来两个人都弃商从政了,在齐国做事,分别辅佐齐襄王的两个儿子。齐国内乱,两位公子都逃往在外。后来齐襄王死了,两个公子都争着要回国继承王位,管仲为了阻止小白回国,亲自带领人马去拦截,并且射了小白一箭。小白装死躲过一劫,提前回国继承王位,成了齐桓公。鲍叔牙曾经陪小白在国外流浪多年,小白当上齐王后,就想让他当宰相。鲍叔牙却说:“若论治理国家,我不如管仲有本事,你还是请他回来吧。”
齐桓公说:“他曾经射了我一箭,我恨不得杀了他才解气,怎能让他做宰相呢?”鲍叔牙解释说:“当时是各为其主,如果你把他请回来,他也会死心塌地地辅佐你的。”于是齐桓公设计把管仲从鲁国要了回来。管仲也不负众望,把齐国治理得井井有条,终于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管鲍之交,成为千古美谈,人们常用“管鲍之交”这个典故,赞誉朋友间的相知情谊。
古人说:知己难得,知音难觅。管仲和鲍叔牙不愧为古代知己的典范,而俞伯牙和钟子期却是古代知音的楷模。说起“知音”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也是春秋时期,晋国有一位外交官叫俞伯牙,他还是一位非常出色的音乐家。有一次,他乘船出使楚国,当船行驶到汉江口时,正是农历中秋节。明月高悬,夜景如画。百无聊赖之时,他坐在船头抚起琴来。正弹到兴趣盎然这时,突然琴弦多了一根。古人认为琴弦忽然断了是有人偷听,于是靠岸寻找,果然见到一个樵夫,站在岸边赏月听琴呢!
这位樵夫对音乐非常内行,不仅说出了伯牙弹的是什么曲子,还知道弹到第几段了。伯牙非常惊奇,邀请他到船上小叙。樵夫上船一眼就认出伯牙用的是瑶琴,而且说出琴的来历。两人大有相见恨晚之感,一叙谈,才知道樵夫叫钟子期,也是一位音乐大家。于是结拜为异性兄弟,相约明年八月十五老地方再见。不想转年中秋节伯牙再来这里时,子期却因病去世了。伯牙在子期的坟前谈了一曲《高山流水》,成为绝唱,然后伤心地把琴摔碎,长叹一声说:“我唯一的一位知音去世了,以后还弹琴给谁听呢!”
后来,“高山流水”也就成为了友谊的象征,“知音”这个词语,也就成为了朋友间互为知己的代名词了。管仲有才华,鲍叔牙善于识人,所以两个人配合默契,结为了“管鲍之交”;俞伯牙善于演奏,而钟子期善于欣赏,两个人心照不宣,心心相印,才彼此成为知音。高山流水觅知音,伯牙子期可谓是古人中知音的典范。后代多位诗词大家,称颂他们的友谊之情。唐代薛涛曾经在《寄张元夫》中写道:
“前溪独立后溪行,鹭识朱衣自不惊。
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
你知道高山流水,伯牙子期的下一句是什么?欢迎互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