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皮炎医院网站 http://m.39.net/news/a_9057520.html公元前年,齐桓公在葵丘(今河南省民权县)召集各国诸侯开设“葵丘之会”,相约遵奉周天子之旨意,共同抵御北方蛮夷,史称“尊王攘夷”。“尊王攘夷”对历史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尊王攘夷”的提出,表面上看似维护周天子的地位,实则齐桓公称霸中原的手段。此次会盟之后,齐桓公成为各国诸侯所认可的天下霸主,正式改变春秋时期的政治格局。后来相继崛起的春秋霸主,也纷纷效仿齐桓公,利用“尊王攘夷”的口号,争夺天下霸主之位。齐桓公像但是,“尊王攘夷”在儒家经典中,意外产生许多正面评价,成为儒家所谓正天下的良方,使得齐桓公坐拥正面的形象。而接受儒家文化的国家,也会运用“尊王攘夷”一词表示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怀。比如朝鲜运用“尊王攘夷”的口号,宣称对明朝王室的忠诚以及对清朝王权的蔑视。而幕末时期的日本运用“尊王攘夷”的口号,表现对日本天皇的敬仰及排外的决心。齐桓公为什么要“尊王攘夷”呢?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在齐国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富国强兵,并且对外扩张。但是,齐桓公纵然实力坚强,也只是一个诸侯,根据周代的礼制,他并没有资格征讨各国,让其他诸侯臣服其下。因此,管仲便建议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的口号行事,如此一来,齐桓公武力扩张的同时,还能以道德作为名义,代替周天子出征,让各国诸侯不得不承认他起兵的正当性。管仲像于是,齐桓公先是用“攘夷”的名义,救燕伐山戎、救邢伐狄、救卫伐狄,后用“尊王”的名义,讨伐不向周天子纳贡的楚国。最后,齐桓公的霸主地位逐渐获得各国诸侯的认可,能够拥有召开盟会的资格,用现在的话来说,齐桓公就是当时的“武林盟主”。在葵丘之会中,齐桓公正式以霸主的身份,强调“尊王攘夷”,与各国诸侯互订盟约,使得他的霸业到达高峰。此次会盟,在《左传》、《公羊传》、《谷梁传》都有记载,其中由《谷梁传》的记载最为详细,盟约的禁令还包含了各国不可独用水源与粮食、不可以改换嫡子、以妾为妻、妇人不可参与政事等。尊王攘夷甄(今山东鄄城县)桓公于前年在甄(今山东鄄城)召集宋、陈等四国诸侯会盟,齐桓公是历史上第一个充当盟主的诸侯。当时中原华夏各诸侯苦于戎狄等部落的攻击,于是管仲提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桓公成为中原霸主,受到周天子赏赐。攘夷,即对游牧于长城外的戎、狄和南方的楚国对中原诸侯的侵扰进行抵御。那么,春秋时期在“尊王攘夷”前后,都经历了什么阶段呢?第一,齐桓公称霸时期,首次提出“尊王攘夷”。平王东迁后,“尊王攘夷”运动的开展,几乎代表了整个春秋时期。东周前期,周天子与秦、晋、郑交换利益,移居洛邑,郑国借机坐大,不仅拒绝朝觐纳贡,还击退周桓王的军队,一箭射中周桓王的肩膀。自此周天子威名正式扫地,四方诸侯开始争霸。后来,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开设葵丘之会,鲁国、宋国、卫国、郑国、许国、曹国等国纷纷参与,就连周天子周襄王都派遣了王室太宰宰孔参加,将王室祖先的祭肉赠送给齐桓公,自此齐桓公凌驾于各国诸侯之上,周天子完全成为霸主的政治傀儡,“尊王攘夷”正式拉开春秋争霸的序幕。葵丘之会葵丘(今河南民权县)公元前年,齐桓公在葵丘(今中国河南省民权县),召集鲁国、宋国、卫国、郑国、许国、曹国等国相会结盟,规定同盟国都要言归于好,齐桓公颁布了天子禁令五条。周襄王派宰孔参加,并赐王室祭祀祖先的祭肉给齐桓公。这表示周天子承认齐桓公的霸主地位,标志着齐国的霸业达到了顶峰。第一个提出“尊王攘夷”的齐桓公,仅仅维持不到十年的风光时刻,齐国就发生了严重内斗。当时,齐桓公病重逝世,他的五个儿子(公子无亏、公子昭、公子潘、公子元、公子商人)结党夺权。于是,齐国不再有实力与状态可以成为天下霸主,这让各国诸侯也陷入群龙无首之境,楚国趁机崛起。第二,宋襄公称霸时期,“尊王攘夷”局面被楚国瓦解。宋襄公助公子无亏(即齐孝公)夺回国君之位,自诩为齐桓公的继承人,打着“尊王攘夷”的口号举行会盟,成为第二个提出“尊王攘夷”的霸主。但是,面对夷狄楚国的进犯,宋国几乎无力抵抗,并且于泓水之战中败退,宋襄公自此丢失霸主之位,而楚国正式打进中原,最远扩张到黄河以北,宋国、鲁国、卫国、郑国、许国、曹国、陈国、蔡国也转而成为楚国的盟国。于是,宋襄公的“尊王攘夷”宣告失败。春秋局势图第三,晋文公称霸时期,用“尊王攘夷”口号与楚国展开拉锯战。楚国作为夷狄,自然不可能打着“尊王攘夷”的口号扩张势力,这些诸侯国也仅仅是臣服于楚国的军事实力。因此,时代又催生出一个“尊王攘夷”的国君,那就是晋国晋文公。晋国在齐国、宋国称霸的时候,属于内乱时期。后来,晋文公借着宋襄公的帮助,重新回到了晋国,开始整顿晋国的内政,于楚国侵略中原的时候崛起,并且帮助流落在外的周襄王重回王都,于是他成为了第三个提出“尊王攘夷”的霸主,与楚国展开一段时间的拉锯战。-介子推辅佐晋文公骊姬之乱时期,公子重耳在外流浪19年,经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有一年重耳(晋文公)都快饿晕过去了,介子推割了一块腿上的肉与野菜同煮成汤给他,当他吃后知道是介子推腿上的肉时大受感动。晋文公归国为君侯分封群臣时却忘记了介子推,介子推不愿夸功争宠,携老母隐居于绵山,后来晋文公亲自到绵山请介子推,介子推躲避山里,不愿出来。晋文公手下放火焚山逼介子推露面,结果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第四,春秋时期的尾声,“尊王攘夷”局面正式瓦解。在各国相继征战时,三家分晋、田氏代齐等历史事件爆发,在这个过程中,所有诸侯已经不在乎所谓礼法,自相残杀,进而视“尊王攘夷”为无物,认为以武力夺取天下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因此,由“尊王攘夷”守护的礼乐制度,终于正式崩坏。最先由齐桓公提出的“尊王攘夷”,无意间成为了中原的春秋霸主遵守的纲领,但在各国交战的过程中,诸侯国的野心已非“尊王攘夷”可满足,四方夷狄的实力也日渐强盛,无法抵挡。而对称霸西戎的秦国、问鼎中原的楚国还有后来崛起的吴越来说,“尊王攘夷”根本不需要作为称霸的手段,完全不必喊着这一口号起兵,因此春秋时期的结束,所谓的“尊王攘夷”也变成名存实亡的空话。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6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