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春秋第一案郑伯克段于鄢

郑伯克段于鄢

(郑伯在鄢地战胜了段,郑国是姬姓封国,爵位是伯爵,所以国君称郑伯)初(当初),郑武公娶于申(郑武公在申国娶了个公主为正妻),曰武姜(叫武姜,武,郑武公谥号,姜,娘家姓。申国在今天的南阳一带,姜姓封国。姬姜长期通婚一例),生庄公及共叔段(生下郑庄公和共叔段)。庄公寤生(郑庄公倒着生下,寤,是逆,不顺之意,寤生是难产的一种,脚先出来,古人视为不详),惊姜氏(使姜氏受到了惊吓,使动用法),故名曰寤生(所以起了寤生的名字),遂恶之(于是就厌恶他,)。爱共叔段(喜爱共叔段),欲立之(想要武公立他为储君)。亟请于武公(屡次向武公请求),公弗许(武公不答应,春秋初年立嫡长子的周制还是有影响力的,中原华夏诸国还都认,南蛮楚吴越,北狄孤竹中山国就不好说了)。

春秋第一极品老妈武姜

及庄公即位(到了庄公即位的时候),为之请制(姜氏为共叔段请求制邑作封地,制,就是荥阳虎牢关一带,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庄公说:“制,是险要的城邑,虢叔死在哪里啊,其他的城邑只听从您的命令。”郑武公曾灭了东虢国,在制地杀了其国君虢叔)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请求京邑为封地,省略主语姜氏,让他住在那里,省略主语庄公,称他为京城太叔,省略主语京邑百姓,意思就是“居于京城的国君头号弟弟”,易中天语《易中天中华史从春秋到战国》京邑,在今天荥阳东南,现存有京襄城遗址公园,我去看过,没人管免费,夯土城墙,类似于商城遗址,郑韩故城,诸位没事可以去看看,发思古之幽情也好。)

京襄城遗址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祭仲对庄公说:“封城城墙方丈超过三百丈,是国都的危害。周制:大封城城墙的规格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封城是五分之一,小封城是九分之一。如今京邑不合法度,这不是周制所许的,国君您将不堪承受这个后果。”,祭仲是郑国大夫,后为郑国权臣,封地在祭邑,也叫祭足,就是现在郑州的东北部及中牟一带,叫祭城区)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庄公说:“姜氏想要他这样,怎么能避开祸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祭仲回答说:“姜氏哪里会有满足!不如早对他做处置,不要使他的势力滋长蔓延,蔓延是难以图谋的。蔓延的野草尚且不能根除,何况是国君的受老夫人宠爱的亲弟弟呢!”)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庄公说:“不道义的事做多了,必将自取灭亡,先生姑且等着瞧吧。”成语出处也。)

春秋第一权臣祭足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不久太叔命令西部边境和北部边境地区听命于国君的同时也听命于自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子吕对庄公说:“国家臣民不堪承受二命,国君将要怎么样呢?您想要将权位给予太叔,臣请求去奉事他;如果不给,就请您除掉他。不要使百姓产生疑虑二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庄公说:“不用,他将祸及于已。”公子吕,是庄公叔伯,先秦时,叫公子什么什么,公孙什么什么都是公室贵族)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大叔又将西、北边境地区的城邑收为自己的封邑,达到了廪廷。廪廷在今天的新乡盐津北)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子封对庄公说:“可以动手了,段势力大了将会得到众人支持。”子封是公子吕的字)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庄公说:“对君主不义,对兄长不亲,雄厚势力将会崩溃。”省略主语段,)

春秋第一小鲜肉共叔段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太叔使城郭完好,聚集人民,易中天认为是高筑墙,广积粮,也有理,古代打仗可不得先备粮草,有时文言文需要意译,比直译效果更好。有些老师非得让你直译,怕你少了关键字翻译不得分,结果读起来挺别扭,皆因标准答案,应试教育之僵化作怪也,文科尤甚,可笑可叹!西晋时筹划灭东吴的杜预,能文能武,给左传做过注,他说是“完城郭,聚人民。所以说文言文有些字词没明说,得靠推想,在情在理也可以是个观点。修缮战甲和兵器,具备好步兵和战车,将要袭击郑都,就是那个在今天新郑的郑韩故城。)夫人将启之。(老夫人将会开启城门,看来早有预谋,当然老夫人不可能亲自去开门,买通门吏也)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庄公听闻了这件事(指叛乱)的日期,说:“可以行动了!”命令公子吕率领战车二百辆用以讨伐京邑。看来庄公早有准备,密探早来报知二人动向,估计在即位之时就决心根除二人,布下局了,就等二人叛乱以治罪,此豪赌也,可想庄公为人。春秋时期战争是以车战为主,军事单位以战车为中心,战车二百辆,就是车上甲士加上司机是三个人,共甲士,每车七十二名步兵,共约一万四千四百名步兵,二百乘就有一万五千名战士。这只是郑国军队一部分而已,可见春秋初期郑国之强。)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京邑人背叛了太叔段,段逃入了鄢地,庄公讨伐鄢地一带。噫!果如其所料,段并不真得人心,老巢都如此,其他势力范围可想而知,看来只能逃亡他国了。鄢就是现在的河南省鄢陵一带。这一点易中天认为段逃亡路线不可思议,他注意到京邑、郑都、鄢地同处一直线,郑都居中,从京到鄢,不怕被抓?逃到鄢干嘛?其观点参见他的中华史,此处不再多说,我亦有此疑问,史书上没解释)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五月二十三日,太叔出逃跑到了共地。辛丑,按干支记日法计算为农历五月二十三。共,在今天河南省辉县,卫国地盘,卫国跟郑国当时是敌对的。)

春秋第一牛人郑庄公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史书记载说:“郑伯在鄢战胜了共叔段。”这个史书是春秋经,记载史事方式就是某年某月某日,谁谁干了什么事。就没了,这就是经书,基本都是这样一句话。别的经书也是如此,而为春秋经作传的春秋三传,就是对其做注释,说明,补充,阐述等等。比如易经和易传。不能说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出自易经,免得贻笑大方,读书、引用时要注意,)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共叔段不守为弟之道,所以不说是弟弟;像两位君主一样作战,所以称作战胜;称庄公为郑伯,是讥讽他没有对弟弟进行教育训导;称这件事是庄公的本意。不说段自动出逃,是史官下笔有为难之处。出奔,直译没有自动,但按照前后文逻辑,要译为自动出奔。春秋笔法,你说尴尬不?)

 遂寘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庄公于是就把姜氏安置在城颖,发誓说:“不到死,不相见。”不久后悔这件事。(安置还不死不见,焉知不是终身监禁呢?可见庄公对亲母弟心头之怨恨多深,叹叹!后悔是假,顾及生前身后名是真!城颖,在今天的河南临颍。)

春秋第一戏精颖考叔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颖考叔是颖谷边境管理官,听说了这件事,有贡物献给庄公,庄公给他饭食,他吃饭的时候留下肉。颖谷在今天登封西,是郑国西部边境。封人,边境官,先秦时期,国与国之间的疆界线是挖沟植树,叫做封,封邦建国,就是这么来的,这才是封建的本意。)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庄公疑问这件事,他回答说:“地位卑微的人(指他自己)有老母亲,品尝的都是我的吃食,没有品尝过国君的羹饭,请让我留给她。”(带回去不怕馊了?醉翁之意不在酒也。)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庄公说:“你有母亲可以留,单单我没有!”尔译为你们岂不更好?繄,语气词,不翻译。)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颖考叔说:“斗胆问问这是怎么说的?”)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庄公说出了它的缘故,并且告诉他后悔这件事。倒装句)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颖考叔回答说:“国君您忧虑什么呢?如果挖掘地道到达泉水,在地道中相见,谁说这件事不像回事?”玩文字游戏耳。瞒天过海,可瞒后人乎?)公从之。(庄公采纳了这个方法。有人译成听从,可笑,不顾尊卑乎?)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庄公进入地道赋诗:“大隧中相见啊,多么快乐相和!”姜氏走出地道赋诗说:“大隧外相见啊,多么快乐舒心!”其乐融融成语出处。)遂为母子如初。(于是就像当初为母为子一样。当初又如何呢?虽然暂时无威胁,以后段会不会勾结国外敌对势力,再打回来?姜氏会不会再次做内应?这当然得时时提防。如此当然不可能恢复母子之情。事实上,段逃到卫国不久就和后来弑君上台的州吁搞到了一起,还共谋联合他国伐郑。)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品德高尚的人说:“颖考叔,是至孝之人,爱敬他母亲,将孝心施广到庄公。《诗经》上说:“孝子不将孝心藏匿,永远分享给他的同类人.”说的就是这样的吧!”史书惯例,总要在最后写上几句评论,儒家人作春秋经,总要说几句仁义道德的话。当然,二十四史,有常识的人都可以从字里行间读出只有吃人二字而已。)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8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