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记录历史的官员叫什么

现在的我们了解历史除了口口相传就是靠出土的文献,历史既然流传下来了,那这些历史到底是谁记载的?其实古代记录历史官员叫做史官。历朝历代都有史官,中国古代的史官制度,起源很早。由他们记录皇帝的一言一行。外地也有各种文书传到国都,由专门的人员管理。”。“史官”在上古时候,是地位很重要的一种官,他掌管天人之间的许许多多的事,像天时、历法、预言等等,做史官的,都脱不了分。后来史官的权力渐渐缩小,缩小到只记录国家大事。史官的名目很多,像“大史”、“小史”、“内史”、“讲史”。“左史”、“右史”,记录的范围从日月星辰变化,直到内政外交,皇帝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史官的刀尖。(不是笔头)。但这些只是记录,未能编录成史册,所以这些只该归为历史资料。后继朝代站在一个新的角度,完整而清楚地看到前朝历史。唐刘知几说:“盖史之建官,其来尚矣。昔轩辕氏受命,仓颉、沮诵实居其职。至于三代,其数渐繁。”认为黄帝时已有史官,这当然是一种传说。但有可靠证据表明,至少在商代,我国已出现了史官和官方记事制度。甲骨卜辞中便有“作册”、“史”、“尹”等史官名称。《尚书·多士》谓“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指的也是当时官方记载和保存文书之制。及至西周,史职日繁,出现了太史、中史、内史等名...史官到底是个怎样的“职业”,难道史官真的都是秉笔直书么,不是有一句话叫做历史是胜利者的史书么?史官这个职业从夏商周时期就有了当时最开始叫做太史令。后来发展到了周代史官也分成好几种,大致是五种其实挺好记的。前两种是大史小史。大史负责管理祭祀盛典还有大型会议的记录和总设计师。说是史官其实更多像一个高级秘书。有时候大史官还可以建议群臣对皇上做错的事情提出建议。权利非常大了。小史就是秘书的秘书负责协助大史的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官职。除了大史小史就是内史外史。内史负责记录皇上起居,外史则负责记录对外时间,内外互不干涉,各司其职。除了大小内外四史就是御史其实更像是图书管理员加上杂志总编。把内史外史的记录编纂成史书并且管理保管这些史书就是御史的工作了。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其实就分两种一个是左史另一个就是右史左史负责记录生活起居右史就负责整理书稿编纂史书这样史官制度越来越完善具体十分清晰。历史上的史官都知道一个很重要的原则,记古难记今,因为他们作为后朝人可以论证的去看待上一朝的是是非非,记录的时候也比较客观,可是对当朝的对错作为当局者的他们也许真的不能做到很客观……也许也会有迫于统治者的压力,出现留下错误的信息,这也难免,毕竟作为皇帝,有至高无上的生杀大权么!史官在唐太宗之前,都是一个比较独立的个体,所写的东西皇帝是不能看的,即使是有对皇帝的负面消息也不能看,更别说改了,比如《史记.高祖本纪》中记载刘邦”好酒及色“,这很明显是骂人的话,但是汉武帝也没有叫司马迁改掉,可见当时史官的独立性,皇帝也遵从这个上千年的制度,那就是不看史官记载的作用,这种力量无形中对皇帝也是一种约束,因为你一个皇帝要想青史留名,那就必须勤政爱民,因为是官那根笔是不会为你留情的。可是到了唐太宗李世民之后,中国史官记载的历史就很明显出现了篡改,从夏朝到唐朝近三千年的皇帝不能看史官的记载被打破了。因为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杀掉兄弟逼迫父亲禅位才当上皇帝的,而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李世民是一个弱势群体,功劳最大,封赏最少,还被兄弟迫害,最后不得已才起来反抗的,正因为把自己说得清清白白,才说明心里有鬼,害怕被后人唾骂。李世民威胁史官,史官没办法,开始篡改历史。自此,中国的历史真实性大打折扣,后来的皇帝也纷纷效仿,只要是不利的全部改掉。帝王把史官记录历史事件当成了歌功颂德的工具,就没有了正史的客观性和广泛性!其实公道自在人心,篡改历史也只是自欺欺人,要客观分析事件,宏观理解历史。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85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