纂圖互注春秋經傳集解三十卷(晉)杜預撰(唐)陸德明釋文春秋名號歸一圖二卷(蜀)馮繼先撰
宋刻本
袁克文跋
國家圖書館藏
撰者与释者
杜预字元凯,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生于魏黄初三年(),卒于西晋太康五年(),享年六十三岁。西晋著名将领,多谋略,当时号称“杜武库”。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说他撰《春秋左氏经传集解》,“专修丘明之《传》以释《经》,后世以为左氏忠臣者也。其弊或弃《经》而信《传》,于《传》则忠矣,如《经》何?”指斥中肯,颇显见地。然此为《春秋左氏传》经传集解的第一部,后世治《春秋左氏传》者,均不能舍此于不顾。
陆德明名元朗,字德明,因以字行,故字显而名晦。大约生于南朝梁大宝元年(),卒于唐贞观四年(),享年八十岁。唐初有名的经学家、训诂学家。南朝至德初年,曾采集汉、魏、六朝音切,凡二百三十余家,又兼采诸儒训诂,考证各本异同,撰《经典释文》。首为《序录》,综述经学传授源流,继释《周易》、《古文尚书》、《毛诗》、《三礼》、《三传》、《孝经》、《论语》、《尔雅》各经。此后各经带释文者,便据此以析在经传各句之下。此本《春秋经传集解》即带陆氏释文。
冯继先,行实不详。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称《春秋名号归一图》为“伪蜀冯继先撰”。并说:“凡《左传》所载君臣名氏字谥,互见错出,故为此图以一之。周一、鲁二、齐三、晋四、楚五、郑六、卫七、秦八、宋九、陈十、蔡十一、曹十二、吴十三、邾十四、杞十五、莒十六、滕十七、薜十八、许十九、杂小国二十。”
《纂图互注春秋经传集解》
此本首为杜氏《春秋序》;次行低一格镌“唐国子博士兼太子中允赠齐郡刺史吴县开国男陆德明释文附”;次为《春秋纪年》;次为占五格宽的纵向长方形双栏木记,中镌“龙山书院图书之宝”大字两行;次为《春秋诸国地理图》;次为《三皇五帝世系》;次为《春秋名号归一图》上下卷;次为《诸侯兴废》;次为《春秋始终》;再次才是《纂图互注春秋经传集解》正文。这在当时来讲,显然是个集大成的本子,览者称便。
此本,《直斋书录解题》不见著录,故其刊板可能较晚。按《春秋左传正义》经、注、单疏之合刻,萃见于一书,始于南宋嘉定年间沈作宾绍兴府刻本。此本纂图、互注、重意、释文荟萃一书,也表明其刊板年代可能较晚。“玄”字有的缺笔,有的不缺笔;“敬”字不缺笔;“恒”字缺笔;“贤”字缺笔;“桓”字缺笔,避讳不甚规律,不甚严格,也表明其刊板年代可能较晚。原因是南宋后期政治腐败,国势衰微,避讳失禁,表现在刻书上,便是讳例不严,随意性较大。
此本原是袁寒云的插架之物,后归北京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卷前有袁寒云于民国五年(丙辰)九月所写的跋文。称:
《纂圖互注春秋經傳集解》三十卷,序後有龍山書院木記,審爲南宋建本,精完可寶。四明盧氏抱經樓藏書,歷二百餘年,乙卯始爲滬賈誘出。宋本精者,惟《開慶四明續志》與此,二書今皆歸予篋中。時丙辰九月,棘人袁克文記於滬寓。(書前)
南宋龍山書院刊本《纂圖互注春秋經傳集解》三十卷,八經閣鑒藏。戊午上元題。(書前袁克文隸書跋,後鈐“八經閣”印)
袁寒云将此书审为福建刻本,其根据大概是来源于此书的风格面貌。观此书之版式风格,其版口为细黑口,表明其版刻当为南宋后期,因为此时建本书确有一些是如此风格者。观其印纸,不像是皮纸,亦不类纯竹纸,其纤维似是树皮、竹料混合者,以其纸面尚有未捣碎的竹筋可证。福建,特别是闽北武夷山区,盛产竹材。南宋以来,向以生产竹纸驰名。观其字体,颇有柳公权笔意,极似南宋闽中黄善夫家塾之敬室所刻《史记》字体,确有建本风韵。故袁寒云将其审定为南宋福建刻本,不能说毫无根据。
但考龙山书院,却不在福建,而是在安徽的六安州。[嘉靖]《六安州志》卷中载有龙山书院,称其在“州东,去城五十里。宋州人汪立信尝读书于此。”[康熙]《六安州志》卷七亦记载龙山书院在“州东,去城五十里,宋汪立信读书于此,久废。”[康熙]《重修六安州志》记载与上述全同。可证安徽六安在宋代确曾有过龙山书院。汪立信于南宋理宗淳祐年间(-)登进士第。历知江陵府。曾劝贾似道倾全国兵力沿江分屯置府,联络固守。咸淳末年,贾似道督师次江上,以汪立信为招讨使,募兵援江上诸郡。汪立信即日上道,至高邮,欲控引淮汉为后图。不久,听说贾似道全军溃败,汪立信恸哭三日,扼吭而死。上述志书特举出汪立信曾在龙山书院读书,显然是引为荣耀。
书院一般民办官助,拥有学田山林,除供师生饩廪外,便是买书、藏书和刻书。且书院人才荟萃,讲读之馀,便可精校细勘。故书院刻书历来为藏书家、版本家及士林学者所珍重。此本被袁寒云誉为“精完可宝”,盖不属溢美之辞。不过他仅据风格面貌将此书审定为建本,却不敢信而无疑。上述关于龙山书院的考证,已说明此书刻在安徽。当然,福建某地是否也曾有过龙山书院,只是笔者考证所未及,不敢说就一定没有。所以上述考证其为徽州刻本,只能算作推想,不敢算作结论。
此本归藏袁寒云之前,一直为卢氏家族所递藏。此书每卷卷端下方均钤有“抱经楼”印记,表明其确为卢沚所收藏。卢沚,一作“址”,字丹陛,一字青厓,清浙江鄞县人,雍正时诸生。鄞县属浙东,经济富庶,人文荟萃。宋元之世,如攻媿楼氏、清容袁氏,藏书之富,冠绝一时,号称鄞县文献世家。明代则范氏天一阁,藏书之富甲于天下。而四香居陈氏、南轩陆氏次之。至清继范氏而起者,首推卢沚。其家诗礼旧门,加之甬上学风向化,故其自少博雅嗜古,尤喜藏书,凡遇善本,不惜重价以购藏。闻亲朋得异书,宛转借钞,晨夕雠校。三十馀年,苦心搜罗,惨淡经营,得书数万卷,于是仿天一阁,为楼以贮之,名日抱经楼。且羡天一阁藏有乾隆赐藏之《古今图书集成》,竟至北京购得《古今图书集成》底稿藏之,以为抗衡范氏之资。卢沚先世已积书数千卷,至其本人则悬重价以购求,以故叶氏菉竹堂、丰氏万卷楼、毛氏汲古阁、祁氏淡生堂、汪氏古香楼、金氏文瑞楼诸旧藏,如水归壑,聚于一楼,驰名近远。与其同时,又有浙西卢文弨藏书甚富,其贮书处曰抱经堂,于是浙中有东西抱经之称。“月蚀卢仝认旧题,抱经分峙浙东西。金峨玉几青崖宅,学士姚江近会稽。”(《藏书纪事诗》)正是对两卢藏书的真实写照。且卢氏于甬上聚族而居,于藏书相与保护。宋龙山书院刻本之《纂图互注春秋经传集解》,便在抱经楼递藏二百馀年,于民国四年()才受袁寒云之托,为上海书商诱骗买出,转归袁寒云。卢氏抱经楼所藏宋本中,精善者惟[开庆]《四明续志》及此本《纂图互注春秋经传集解》,后皆归袁寒云。
袁克文(-)
袁寒云就是袁克文,是袁世凯的公子。当时权势在手,巧取豪夺;沪贾射利,诱出以讨袁氏喜欢。袁氏得此书后,赏玩不已。从书中所钤“寒云主人”、“臣印克文”、“寒云如意”、“袁存欢喜”等印记,可以想见袁寒云彼时的欢喜心境及对此书的无比珍爱。今此本已辗转归藏于国家图书馆,成为学者可以利用的珍贵文献。
题跋整理│國家圖書館李慧
提要撰寫│國家圖書館李致忠
編輯排版│趙洪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