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仙封神,历来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标志性符号。先秦时期,就已经有了诸多神话,中华神话体系开始形成雏形。而后经历千百年的发展,再加上东西方释道儒三教的相互融合,最终形成了具有浓郁东方神韵的体系。当然,古人对于不老有着执着的愿望,而成仙,不仅能够不老,还能够拥有凡俗人等所无法企及的能力,自然更是名人方士所孜孜以求的目标所在。对此,连一代雄主秦始皇,都无法幸免。多次着人远赴东海寻仙问道,不过最终仙未寻成,反倒让徐福成就了天照大神,成为了日本人的鼻祖。这或许是秦始皇所未曾料及的结果。而老子,这种留下了无数传说事迹的大佬,又是道教第一人,无论如何都无法摆脱被弟子后世神话的命运。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他并非是如鬼谷子一样,在历史中时常出现,有弟子,有传世之作,但是却始终无法考证其人。与他相比,老子存在的切切实实。而且对于他的生平,也有着较为详细的记载。因为他本身并非寂寂无名之辈,在周朝,也是一个官员的身份。他曾经是周守藏室之史,说白了就是周朝的国家图书馆的管理员。周朝华夏文明发展自然不如现在,图书馆中的书籍量也并非太多,和如今的国家大图书馆自然难以相提并论。所以,闲来无事老子便培养了看看书的爱好。一不小心,整个图书馆的书竟然被他看完了。看完了以后,老子闲来无事,而作为一个沉浸在书海中的人,对于权力之争自然力不从心。做了数十年的图书管理员后,老子索性放飞自我,世界那么大,一定要看看。就这挥一挥衣袖,骑着自己的小毛驴云游四海去了。周敬王三十五年(前),老子云游到达到函谷关一带。老子虽然官不惊人,但是学识在周朝官员界是鼎鼎大名,他的到来让驻守函谷关的官员喜出望外,遂希望老子就此驻留在关内。然而,对于老子这等高人,怎能是区区一个函谷关就能让他驻留内心的地方。所以,不久之后,他再次踏上旅程。不过此去之前,他却留下了一本旷世经典——《道德经》。这还是函谷关官员眼看实在留不下老子折中的办法。没曾想,若不是他,或许后人就再也难以看到这部绝世之作。而正是这部书籍,几乎成为道教、儒教的圣经级别的所在,奠定了华夏文明的哲学思想,影响极为深远。但是出了函谷关之后,就再无人能得知他的去向。淡出世人眼中的老子却并未从人们心中消却,反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形象越来越高大伟岸。春秋时代起方士、术士增多,老子和他的著作越来越多地受到这些炼药求长生的人的追捧和崇拜。于是随着这种对老子的追捧的蔓延,战国时期在方士群体之中以老子及其思想为尊的观念就基本成为定式,老子由人向神的转变就此萌芽。在每一个朝代不断层层加码的荣誉拔高中,终于,在以老子后人自居的李唐时代,老子的地位达到了巅峰。他成为了道教神话中的至高神——太上老君。从此位列仙班。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9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