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王霸》一书记载吴王阖闾为春秋五霸之一,那到底阖闾在位期间都做了哪些大事,为何后世之人评价其为春秋五霸之一,翻看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吴王阖闾的一生也是充满传奇的,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阖闾一生都做过哪些大事,他的霸主地位是否有所出入。吴王阖闾,姬姓,名光,又称公子光,春秋后期吴国君主,公元前年至公元前年在位。父亲诸樊是吴王寿梦长子,诸樊死后弟弟馀祭、馀昧相继即位,馀昧死后传位给了自己的儿子僚,阖闾心有不服,觉得父亲是先王长子,王位理应传给自己,于是暗中招纳贤能之士,准备袭击吴王僚,夺回王位。吴王僚为了排挤阖闾,便派遣阖闾带兵伐楚,阖闾深知吴王僚的打算,知道自己只能胜不能败,后来在其努力下击败楚军,并顺势击败陈国和蔡国的军队,终于化解危机。后来阖闾收服从楚国逃到吴国的伍子胥,伍子胥深知阖闾是个有野心的人,想要取代吴王僚,就跟阖闾合计刺杀吴王僚,并把勇士专诸推荐给了阖闾,一场刺杀夺权的密谋正紧锣密鼓的进行着,吴王僚十二年,楚国国君驾崩,国内政局动荡,吴王僚认为伐楚时机到了,举全国之兵亲自攻楚,阖闾和伍子胥一看机会来了,就在吴王僚班师回朝的庆功宴上派专诸将剑藏在鱼腹中,趁上菜之机刺杀了吴王僚,由此阖闾夺得吴国王位。当时的吴国在吴王寿梦时期就已经强大起来了,但是仍面临不少困难,因吴国临近江河大海,常常发生洪涝灾害,农业生产力低下,国家粮仓还未建立,吴国的西边是诸侯大国楚国,南边的越国也是日益强大起来,吴国夹在两者间时刻面临着威胁。在这种形势下阖闾充分发挥其政治才能,广纳人才,任贤使能,任用伍子胥为行人(外交官),伯嚭为大夫,并亲自接见军事家孙武,拜其为吴国大将军。一面又命伍子胥修筑阖闾大城,还大力发展军备,积聚粮食,充实兵库,经过几年的发展,吴国不断壮大,这时的阖闾终于有了争霸的底气,决心以武力开始对外扩张称霸,首先就把矛头指向了强大的楚国。吴王阖闾三年,阖闾与伍子胥、伯嚭率军攻打楚国,夺取楚国的舒邑,诛杀吴王僚之弟、逃亡投降楚国的烛庸、掩余二公子,吴王阖闾四年,六年,阖闾再次攻打楚国,分别夺取了楚国的六邑,灊邑以及居巢。武王阖闾九年,阖闾与伍子胥,孙武商议攻打楚国国都郢都,并在攻楚前联合唐国,蔡国一道西进伐楚,双方在汉水边上隔水列阵,阖闾的弟弟夫概领兵五千突袭楚军,楚军大败奔逃,阖闾纵兵追击,追至楚国都城郢都,与楚军交战五次,五战都把楚军打败,楚昭王出逃,吴军进入郢都,创造了春秋时期攻占大国都城的先例,差点真的就灭了楚国。吴王阖闾十年,越王允常听说吴王阖闾在郢都,吴国国内空虚,于是率军攻打吴国。吴国另派军队迎击越军。楚国向秦国告急求救,秦国派军队救楚击吴,吴军被击败。阖闾的弟弟夫概见秦军、越军接连击败吴军,而阖闾滞留楚国不撤离,夫概便逃回吴国而自立为吴王。阖闾闻知此事,便率军返回吴国,攻击夫概。夫概兵败投奔楚国。同年九月,楚昭王才得以回到郢都,而将夫概封于堂溪,称为堂溪氏。吴王阖闾十一年,阖闾派太子夫差率军再次讨伐楚国,攻取了楚国的番邑,迫使楚国迁都于鄀(今湖北宜城东南),从此吴国威震诸侯国。至此吴国在阖闾的治理下走向了最巅峰,这时期的吴国声望正盛,阖闾的霸业就此完成。后世之人在评价阖闾的时候,把他和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并称,并许以春秋霸主的高度评价。当然,也有人觉得阖闾的霸主地位有夸张的成分,毕竟当时的吴国偏居东南之地,其影响力只在长江以南,对中原地区的影响不够,霸主地位有点名不副实。小编觉得,关于吴王阖闾的评价,就其伐楚一事,至少在春秋时期,没有哪位霸主做到过,前面的几位再强,在与楚作战中,也没有做到过直接攻进楚国都,关于这点不可磨灭,一代霸主就该有这样的丰功伟业,奈何吴国地处东南,不像齐,晋,楚,秦地处中国内陆地区,一朝称霸就可进军中原,威慑各诸侯,吴国之地距中原地区隔着众多诸侯国,其影响力辐射范围自然减弱,但就阖闾的历史功绩来看,其春秋霸主的地位一点也不为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10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