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一下左丘明和子夏都有哪些人生经历和成就,再说一下为什么认为他俩是一个人。
左丘明,约前年-约前年,都君人,姓丘,名明,因其父任左史官,故称左丘明。著有《左氏春秋》《国语》两部史书,被誉为文宗史圣、经臣史祖,孔子、司马迁均称左丘明为君子。左丘明是司马迁之前有名有姓的史学家中最重要的一位。
卜商,字子夏,前年—前年,晋国人(也有说是卫国人),“孔门十哲”之一。他尤善于《诗》《乐》《易》,爱好历史,研习《尚书》,对于礼和丧服很有研究,曾对孔子整理编订的《春秋》做注。《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的作者公羊高和谷梁赤都是子夏的弟子。子夏晚年去了魏国,成为了魏文侯的老师,在魏国创办学校,魏国名臣变法先驱李悝、军事家吴起、学者段干木、田子方也都是他的学生。
子夏是孔子年龄最小的弟子之一,与子贡、曾参、颜回等人是同龄人,也是孔子的弟子中成就最大的一位。熟悉孔子的都知道,上面提到的子夏所擅长的,恰好也是孔子擅长的,也就是说子夏得到了孔子的真传。
那么,为什么说左丘明和子夏很可能是同一个人呢?
1.从年龄来看。
由于秦始皇毁掉了六国史书,项羽烧掉了秦国史书,所以春秋战国时期及以前的史料比较缺乏,对很多人和事的记录不是很准确。
子夏比孔子小44岁,这一点是比较准确的。
左丘明的年龄则只能推测。
孔子活了73岁,一生述而不作,在晚年才专心做学术研究,整理编订了《春秋》。左丘明的《左氏春秋》是为了解释孔子的《春秋》而写的,所以左丘明肯定比孔子小很多。
孔子生于前年,死于前年。
左丘明,约前年-约前年。比孔子小约49岁。
子夏,前年—前年。比孔子小44岁。
从年龄来看,左丘明和子夏年龄相近。
也就是说,左丘明15岁时,子夏19岁,孔子已经63岁了。即使左丘明的年龄不准确,再大几岁,结果还是一样:正常情况下,左丘明很难与孔子成为关系很密切的人。除非他是孔子的弟子。
子夏在15岁左右拜孔子为师,家贫,没有钱交学费。但孔子看子夏聪明,还是收下了这个弟子。子夏跟着孔子,边学习边照顾孔子的起居,等于是勤工俭学了。所以,子夏从孔子那里学到的最多,跟孔子关系也很好。
2.从为《春秋》做注来看。
左丘明写了《左氏春秋》,对孔子以及他的《春秋》非常了解。《左氏春秋》很明显不是一本春秋时期正规的史书(孔子嫌鲁国史书太乱,才去整理的),而是一本为了方便人们了解历史,传之后世的通俗历史书。
孔子不是鲁国史官,《春秋》只是孔子的私人著作,除了孔子的弟子,外人不但很难得到《春秋》,甚至根本不可能知道孔子写了这么一部书,更别提为它做注了。所以,左丘明应该是与孔子关系特别近的人,至交好友或弟子。
《论语·公冶长》记载,“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意思是,甜言蜜语、谗言媚色、卑躬屈膝,这种态度,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隐匿怨恨而佯装友好,左丘明认为可耻,孔子也觉得可耻。孔子评价左丘明的这些话,反映出孔子对左丘明的价值观很认同。这说明,孔子对左丘明很了解,知根知底。
公羊高和谷梁赤是子夏的弟子。这说明子夏对《春秋》的了解很深,子夏手中有一本《春秋》。孔子很可能直接把《春秋》传给了子夏。
3.眼盲。
左丘明是盲人。他应该是后来致盲,而不是生来就是盲人。因为在春秋时期,从小致盲的人是不可能成为学者,并且和孔子等鲁国牛人都保持很好关系的。
子夏是晚年丧子,过度悲伤把眼睛哭瞎的。
4.《左传》拥有完备的晋国史料。
《左传》中的史料主要来自鲁国和晋国。左丘明是鲁国史官,肯定有鲁国的史料。
但晋国史料从哪里来?左丘明很难拿到。
魏国是三家分晋而来,原晋国的都城就在魏国。子夏是魏文侯的老师,有机会接触到这些史料。所以,两人可能是一个人。
5.《左传》成书后,迅速流传开来,说明作者影响力巨大。
在古代,书籍很贵,不容易流通。在春秋时期,没有纸,书是用竹简制成的。一部《左传》估计一辆马车装不下。一般人不可能读的起。但《左传》成书后,流传很快很广。这说明作者是个名气很大的人。
左丘明是鲁国史官,以研究和记录鲁国历史为工作,记录历史后就束之高阁了,影响力很小。
子夏是孔子的弟子,魏文侯的老师,名满天下。魏文侯善待子夏就是为了借助子夏的名声吸引人才。子夏、孔子、孔子的其他弟子都桃李满天下,很多都在诸侯那里做官,他的作品肯定流传很快很广。
6.从汉代开始,儒生就认为左丘明是孔子的弟子。但没有更进一步认为左丘明是子夏。
总体而言,左丘明是子夏只是一种对历史真相的猜测,属于一家之言。但这种猜测并不是没有价值。大家也可以说一下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