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左传竹书纪年资治

《史记》的出现让纪传体史书成为正史的主流编写方法,其实在《史记》之前,最著名的一部史书《春秋》,采用的是编年体的体例。由于《史记》的影响力实在太大了,其后就成了编修史书的主要体例,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去盘点一些古代的编年体史书。唐太宗曾经说过,“以古为鉴,可知兴替。”这里的“古”字,就是历史的意思。

编年体很好理解,就是按照时间顺序,记录重大历史事件。史学家在研究甲骨文的时候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其中关于商朝的历史,时间格式按照日、月、年的顺序记载,这种记载方法强调了历史事件,还没有明确地形成记录历史的观念。直到春秋时期,才有了标准的固定格式,按照年、月、日的格式记载历史,这标志着,记录历史有了科学标准规范。

最著名的编年体史书当数《春秋》,传说这部史书是由孔子编纂的。关于书名的来历,后代学者认为一年有四季,选取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季节,春耕秋收替代四季,泛指记录年代大事件。《春秋》是以鲁国的编年进行编纂的,全书不足2万字。书中记载了鲁国年的历史。但是《春秋》有个缺点,文字记录实在太简单,有的事件只用一个字记录,最长的记录顶多四五十字。如此简练的文字如何理解就成了一个难题,于是著名学者纷纷给《春秋》进行注解,就形成了“传”。大家所熟知的《左传》、《公羊传》、《榖梁传》都是翻译解读《春秋》的历史著作,这三部书被后人称之为“《春秋》三传”。

在我国还有一部古老的编年体史书叫《竹书纪年》,这部书被赋予了很多神话色彩,围绕这部史书有很多传奇故事。《竹书纪年》是从坟墓中挖出来的史书,在晋武帝时代,汲县盗墓者从魏襄王的墓葬中发现了十几万枚竹简,经过学者分析整理,找到了这部《竹书纪年》。这部史书共分13篇,按照编年体的格式记载了夏、商、西周、春秋、战国这五个朝代的历史。

很多人都会感到遗憾,由于秦始皇焚书坑儒,秦朝人书写的历史没能存世流传,这个遗憾在年的考古工作中有了部分弥补。当时在湖北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发现了一批竹简,竹简上记载了从秦昭王到秦始皇这年间的历史大事。由于这批竹简仍在研究之中,所以统称为“睡虎地秦墓竹简”。

汉代以后,最重要的编年体史书当数《资治通鉴》了。《资治通鉴》是北宋著名学者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史学巨著,全书记载了年的历史,上起周威烈王,下迄周世宗。这部史书一共编纂了19年,司马光去世的时候,都没能看到这部著作全部定稿完成。

由于《资治通鉴》的影响力实在太大了,其后的史学家放弃了继续编纂编年体史书的计划,开始续补《资治通鉴》。一直到清代,还有学者不断进行续补、校注工作,让《资治通鉴》成为编年体史书中最重要的著作。

拓展阅读

前景表现空间幽深,远景表现山势雄伟,王翚绘《连山积雪》

唐代以前的著作中很难看到有关茶叶的记载,因为那时称之为荼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傅抱石绘《观瀑图》

润笔、润格、润例都是一回事,文化人不好意思提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25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