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道理解道德经第六十二章

第六十二章

天地①不仁②,以万物为刍狗③。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简④,其犹橐龠⑤乎!虚而不屈⑥,动而愈出⑦。多言数穷⑧,不如守冲(中)⑨。

译文

天地公平公正不偏爱,视万物就如祭祀神灵(道衍生的各类神,法则)仪式所用的刍狗;神灵附身于刍狗如同刍狗合道合法,神灵脱离了刍狗如同刍狗离道离法;万物合道合法就得到救助保护,万物离道离法就受罪受罚。圣人公平公正不偏爱,视百姓就如祭祀神灵(道衍生的各类神,法则)仪式所用的刍狗;神灵附身于刍狗如同刍狗合道合法,神灵脱离了刍狗如同刍狗离道离法;百姓合道合法就得到救助保护,百姓离道离法就受罪受罚。天地之简法约法省刑、轻徭薄赋,其如吹奏龠器乎,心虚务虚而不理亏,使用以更加颁布宣传、宣法普法、宣道布化、布德布惠。过分的烦苛的政刑(政令和刑罚)使气数穷尽,不如执一守冲(中正)。

注释

①天地:(1)天和地;指自然界或社会。

《荀子·天论》:“星队木鸣,国人皆恐……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

《庄子·天地》:“天地虽大,其化均也。”

(2)犹天下,宇宙。

《文选·张衡<南都赋>》:“方今天地之睢剌,帝乱其政,豺虎肆虐,真人革命之秋也。”李善注:“天地,犹天下也。”

(3)指天地神灵。

《金瓶梅词话》第三五回:“一年打个醮,答报答报天地就是了。”

《红楼梦》第六九回:“﹝凤姐﹞於是天地前烧香礼拜,自己通诚祷告。”

(4)犹境界,境地。

唐李白《山中问答》诗:“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5)天地,是语境可以随着智慧进化不断扩展的词。道教认为天中复有万天(万是虚词,指很多),其中有会毁灭的天地与永恒不灭的天地。

②不仁:不偏爱。仁:(会意。从人,从二。意思是两个人在一起,两个人愿意走在一起,表明相互之间都有亲近的要求。本义:两个人亲近友爱);仁最早写作“

二”,即一竖二横,其一为阳,其二为阴;仁者,夫妻二人相亲相爱也,引申为随着亲疏关系而程度相应变化的有等级差别的偏爱;偏爱,仁爱。仁爱:偏爱,亲疏远近有等级差别的偏爱。偏:(形声。从人,扁声。本义:不正,倾斜);颇;片面,侧重于某一方面或某一部分;仅注重某方面或对人对事不公正;偏私,不公正,不公平;配偶的一方;偏袒;偏差,错误;倾侧。

③刍狗: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庄子·天运》“夫刍狗之未陈也,盛以箧衍,巾以文绣,尸祝齐戒以将之;及其已陈也,行者践其首脊,蘇者取而爨之而已。”(陈:陈献,陈设供奉。箧衍,指方形竹箱,盛物之器。尸祝:古代祭祀时对神主掌祝的人;主祭人。齐戒:古人在祭祀或举行典礼之前,常沐浴更衣,戒绝嗜欲,使身心洁净,以示虔敬。将:扶持,扶助;供养,奉养;奉行,秉承;请;携带;带领;顺从;随从。蘇:取草;割草。爨:烧;烧火做饭。爨,炊也。——《广雅》)祭祀时,刍狗被人们认为神灵附身,神灵守护着刍狗,因而此时的刍狗是尊贵的受保护的,盛以竹箱,上面用精美的绣巾覆盖着,主祭人斋戒以将之供奉。祭祀神灵仪式结束后,人们认为神灵已经脱离了刍狗。神灵脱离了刍狗,刍狗脱离了神灵,致使刍狗失去了神灵的庇护,以致遭受践踏蹂躏,任由行者踩头颅踏脊背,任由蘇者(拾草人)拿去烧火做饭,被焚烧成灰。刍狗的荣辱存亡,取决于神灵是否附身它,取决于神灵是否保护它。神灵是道衍生的各类神的总称。神灵,指古代传说、宗教及神话中指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者;道衍生的各类神;或指有超凡能力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可以永恒不死的人物。神灵是道衍生的各类神,也指人死后的精灵。神灵者,神也。神:(1)(会意。从示申。“申”是天空中闪电形,古人以为闪电变化莫测,威力无穷,故称之为神。本义:神灵);(2)信神的人称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者;(3)指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的表现及其内在规律;(4)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5)人的神志活动,包括对一切生理活动协调控制和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即神明)。道是宇宙的始基,道是天下母,道是万物母,道是大,道是大宗,道是大本,道是元炁,道是本元(本原、本源),道是始有,道是无有,道是无(数学上,可以用“○”表示无),道是一,道是大一,道是场,道是夷希微,道是万物之奥主,道是象帝,道是谷神,道是恆,道是无名之朴,道是本体,道是自然,道是自在之物。道拟人化之后是神,法则(规律)拟人化之后是天命或天意。传说中的天神,即天地万物的创造者或主宰者。古籍《说文》曰:“神,天神引出万物者也。”现代哲学对“神”的定义“神”是拟生物化了的宇宙。“神”的行为就是生物事化了的宇宙事。“人类神”是拟人化了的宇宙。“人类神”的行为就是人事化了的宇宙事。类似于人类神,其他生物也有它们自己的神,否则,它们就不会产生依赖感和恐惧感。人类对神仙、上帝、幽灵、鬼怪、祖宗、圣贤等的崇拜、信仰和敬畏,其实就是对各自心目中万能宇宙的崇拜、信仰和敬畏。神是寄于心,牵引心,给心以法则,使心认识本体。神就是宇宙万物正常运行的法则(规律)。所以,此处的神(神灵)是道和法则(规律)的意思。刍狗合道合法就受救助保护,刍狗离道离法(违道违法)就受罪受罚。受罪是指:因违背了法则,而受到应有的惩罚。

④天地之简:天地之简法约法省刑、轻徭薄赋。

简:(1)简省;简易;简单。

如:简绝(简练,爽快);简至(治事简易,思想通达);简编凛烈(历史是无情的);简选(简择选拔);简阔(简略宽疏)。

(2)稀少。如:简出(少出);简讼(减少刑狱讼事)。

(3)大。如:简圭(大的玉圭);简珠(大珠)。

(4)通“柬”,选择,选择(人才)。

简能而用。——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又如:简放(选出遣散);简界(精选之后);简选(简择选拔);简卜(择日卜问);简才(选择贤才);简用(选用);简拔(选拔,选用提拔)。

(5)检阅。如:简稽(检阅稽核);筒孚(稽核属实,真确可信);简阅(检阅);简徒(检阅部众)。

(6)检查;检验。

如:简较(查阅;核对);简验(检查验看);简孚(稽核属实,真确可信)。

(7)分别;辨别。

如:简认(辨认);简别(甄别);简序(甄别次序);简第(甄别等第);简会(区别理解)。

(8)通“谏”;谏诤,直言规劝。

犹之未远,是用大简。——《左传·成公八年》

(9)简法,约法,省刑,省罚;约法省刑,轻徭薄赋;省刑罚,薄税敛。

约法省刑是汉初的立法原则之一,是为了缓和社会矛盾而实施的立法原则。

简法:简化法律条文;简要的法律条文。

约法:谓约束以法;简省法令;简约法令。

省刑:指减少或减轻刑罚。省:减少;精简。

汉贾谊《过秦论中》:“约法省刑,以持其后。”

《汉书·食货志上》:“上於是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一。”

《晋书·李雄载记》:“雄性宽厚,简刑约法,甚有名称。”

《晋书·武帝纪》:“(泰始四年春正月)戊子,詔曰……又律令既就,班之天下,将以简法务本,惠育海内。”

《清史稿高宗纪一》:“乙卯,上诣圜丘行大雩礼,特诏贬损仪节,以示虔祷。以旱命省刑宽禁。”

⑤橐龠:龠器;吹龠,奏龠,吹奏龠器。龠极可能滥觞于“吹火管”,吹火管即无音孔之龠。

1)橐,指口袋,古代也指一种鼓风吹火器。具炉橐,橐以牛皮。——《墨子·备穴》

槖,通“托”,依附。重争士橐。(指依附诸侯或卿大夫。)——《韩非子·五蠹》

2)龠:(“籥”(yuè)的本字。会意。从品仑。“品”表示乐器的管孔,仑是按顺序排列之义。本义:乐器名)。

龠,乐之竹管,三孔,以和众声也。——《说文》。经传皆以籥为之。龠是古老的吹奏乐器,形制如笛,竖吹。龠在历代宫廷雅乐中应用颇广。龠:又称苇龠、豳龠。关于苇龠,据《乐书》记载:古之人始作乐器,而苇龠居其先焉。震为六子之首,龠为众乐之先。据《礼记·明堂位》记载:“土鼓、蒉桴、苇龠,伊耆氏之乐也。”《周礼·春官·龠章》云:“掌土鼓、豳龠。”豳是古地名,在陕西境内。豳龠即指豳地之龠。在《诗经》中有多篇提到龠,如:“左手执龠,右手秉翟”;“龠舞笙鼓,乐既和奏”,可见当时龠在民间相当流行。关于龠的形制,古书亦多有记载。《尔雅·释乐》:“龠,乐之竹管,三孔,以和众声也”;《风俗通》:“龠,乐之器,竹管三孔”;《毛诗传》:“龠六孔”;《广雅》:“龠谓之笛,有七孔”;《旧唐书》:“管三孔曰龠”。朱熹《诗集传》:“龠,如笛而六孔或三孔。”由此可见,龠形制如笛,以三孔龠年代最为久远。

古龠发源于“吹火管”,至少在近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完形的多音孔乐器。龠是古老的吹奏乐器。溯其源,它极可能滥觞于人类早期的生活炊具——“吹火管”。“龠”字本义乃可作“吹火管”解,吹火管即为无音孔之龠,也就是早期的开口律管。据史载:黄帝命伶伦作律,伶伦截竹首制为“黄钟之宫”,也称“黄钟之龠”(本《汉书·律历志》),是为后世律吕之本。也为历代度、量、衡三者法制之基础。足见古龠之器由来尚矣,它不仅是后起的横向联合吹之笛,竖吹之箫乃至直吹的一切簧哨类乐管的先祖乐器,还是历代声律及度、量、权衡制度之根本。诚如明代乐律学家朱载堉所言:“龠者,七声之主宰,八音之领袖,十二律吕之本源,度量权衡之所由出者也”(《律吕精义》)。左手食指按上孔,右手食指按中孔,右手中指按下孔,吹之,其声悉协音律。龠,乐之竹管,三孔,以和众声也。——《说文》。

古龠发源于吹火管,至少在近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完形的多音孔乐器——骨龠(据考古);至黄帝时期,又出现了以天然植物材料制作的“苇龠”(据《礼记》);尧舜禹时期的大理皋陶作“夏龠九成”,龠被首倡为宗考乐舞的标志性乐器,是边吹边舞的(据《吕氏春秋》);殷商时期,“龠”字已经盛行于甲骨文,多用作祭名。至两周时期,古龠更被隶定为“文舞”的代表性乐器,是华夏礼乐文明的重要标识之一。此时的古龠已被阐扬得光焰四射,据史载:武王伐殷,祀庙谒祖有龠人(《逸周书》);穆王西游,大奏广乐有龠器(《穆天子传》);国祭中,击鼓歌诗有“龠章”(《诗经》);宫廷里,掌握国子舞羽吹龠有龠师(《周礼》),足可见古龠文化在先秦时期的灿烂与辉煌。然自秦汉以降,雅乐沦丧,古龠开始式微。据元代史籍记载,三孔龠当时仍在宫中使用;明代,龠既用于乐队,也用于乐舞;

清代,龠是雅乐乐舞的重要舞具,主要用于祭祀乐舞。史载“龠如笛”的语焉不明,古龠的真实形制及吹法一直是个难解之谜。及至当代,由于某些权威古文学家对“龠”字的误解,至使音乐学界出现了将“龠”定论成“编管乐器”的严重失误,悠久的古龠文化就此似乎失落的一干二净。

然而,大道难泯,真器不灭。一种无孔的斜吹骨管乐器于当代考古发掘的新石器遗址中现身(贾湖“骨龠”),引起了举世瞩目,为破解史载“龠如笛”的千古之谜提供了坚确的实物之证。贾湖“骨龠”,今人多误称为“骨笛”。西历年,出土于河南舞阳贾湖新石器遗址,距今八千多年,是中国吹管乐器的鼻祖。器以鹤禽类的翅骨制成,管长25厘米左右,管身钻有音孔4-8个不等,无吹孔。斜吹之,发音嘹亮,七音齐备,音域可达两个半八度以上,能流利地作多宫翻奏,是一件完形的特色独奏乐器。

事实上,古龠乐器虽于宫廷雅乐中名存实亡,却于民族民间音乐中名亡实存。至今仍流行于新疆地区塔吉克族的“奈依”,柯尔克孜族的“却奥尔”,哈萨克族的“斯布斯额”,蒙古族的“潮尔”,蒙古族图瓦人的民间传统乐器“楚尔”(楚吾尔)以及中原地区地道教的“篍”等乐器,其实都是古龠在今天民间的孑遗。新疆“鹰骨龠”,流行于新疆天山一带,塔吉克人称之为“奈依”,柯尔克孜人称之为“却奥尔”,而今人则谓之“鹰骨笛”。器以大鹰的翅骨制成,长约26厘米,开有三个音孔,可以演奏完整的七声音阶。音域一般为九度,而技艺高超的演奏家则可以向低音区再拓展近一个八度音程。此器实即古代被称之为“籁”(奈依)的三孔龠在今天的活化石(《说文》:“籁,三孔龠也。”)塔族“奈依”多与达普(手鼓)合奏,常用于节日,婚礼,叼羊等民间喜庆场合。曲目有《奈依曲》、《恰普素孜》等。哈族“斯布斯额”,北方流牧民哈萨克人的吹奏乐器。多以草原上的苇类“丛文依草”或松木制成,套以羊肠,缠以弦绳而成。管长约50多厘米,一般开有3-5个音孔。持势特点为下把以拇,食指二指按孔,吹奏以口半含管端,舌控吹口大小。演奏时,以喉声引出乐管声,并持续在整首乐曲进行中。其音色奇妙“如天际自然而来”。有学者据古文献中胡笳演奏有「喉啭引声」一法,认为“斯布斯额”实为古胡笳之孑遗。“斯布斯额”现仍流行于哈族等北方游牧民族之中,其代表曲目有:《思念》、《额尔奇斯河的波浪》等。现存民间的“篍”,多以竹笛改制,将笛的上段自吹孔处截去(不要吹孔,保留膜孔),再将新截的管口削成坡形即可。篍的音色及音域皆与竹管相似而略感柔和,通过吹口角度与气息的有机结合,可以随温度对调高作一个小二度左右的微调。道教“篍”流行于中原一带的河南安徽等地,一般为民间道士所吹奏。其器名今人多字作“筹”,古文献中则字作“楚”,而正名则应是《说文》中被称为“吹筒”的“篍”。据朱载堉《律吕精义》记载:“南龠”俗称为“楚”,中原“篍”实为古南龠在今天的孑遗。李陵“为骑都尉,所将步卒五千人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图瓦人民间传统乐器“楚尔”(楚吾尔)。楚尔又称楚吾尔,是一种草笛,是蒙古族图瓦人的民间传统乐器,吹出的声音深沉舒缓、悠扬婉转,美妙而又神奇。制作这一乐器的新疆图瓦人用的是一种名为“芒达勒西”的苇科植物,他们把这种植物的茎杆掏空钻孔后调制成乐器。楚吾尔有三个音孔,三个音孔的位置都是用手指量的。要想用它演奏出音乐,必须具备高超的演奏技巧,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和竹笛相比,这种草笛几乎没有重量。草笛中空,一端有三个圆孔,各种美妙的乐音就是通过这三个孔发出来的。用丹田之气吹奏,吹孔置于嘴角,靠舌尖的振动发出声音,吹出的声音深沉舒缓、悠扬婉转,美妙而又神奇。

刘氏“九孔龠”,于西历年创制成功。器以粗竹制成,长约70厘米,吹口管径约3厘米左右。管身开有九个音孔,科学地按手形自然持势排列,可以快速流利地演奏十二个半音,又与传统的管乐指法毫不相悖。其音域达三个八度(筒音为中央C),音色质朴,雄浑,具有兼笛、箫、埙的于一体的特点,不仅是一件有八千年遗风余韵的特色独奏乐器,还是一种可以填补当代民族管弦乐队中声部的理想的新声源。

⑥虚而不屈:务虚而不理亏;虚心务虚而不理亏,心虚务虚而不理亏;虚心务虚而不理亏(不合道理);心虚务虚而不理亏(不合道理);虚心(内心空明而无成见或谦虚而不自满;不自以为是,能够接受别人意见;虚心)务虚而不理亏(不合道理);心虚(内心空明而无成见或谦虚而不自满;不自以为是,能够接受别人意见;虚心)务虚而不理亏(不合道理)。

理亏:理由不足;缺乏道理;不合道理。

虚心:谦虚,不自满;不自以为是,能够接受别人意见;谓内心空明而无成见或谦虚而不自满;心虚。心虚:谓内心空明而无成见或谦虚而不自满;不自以为是,能够接受别人意见;虚心。

为君要圆通周全,虚心以为道舍,心空容万物。(圆通:性情圆活,不固执己见;通达事理,处事灵活;恢复清净本性的境界。周全:周到,全面;完备,全备,齐全;成全,帮助。)做臣子的必须实诚、刚正不阿,不阿谀,不谄媚。君务虚,臣务实。虚:指抽象的理论;指政治思想、方针、政策等方面的道理。创造理论、制定路线、提出纲领、确立原则的工作,不是以某个具体事物为对象,它要从具体实际出发,又要离开感性的具体,舍弃具体事物的特殊性,抽象出事物的普遍本质和一般规律,因而被称为“务虚”。求真,追求事物发展的真理所在和寻找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求真是在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的指导下不断地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的规律。求真,主要是一种理论工作,是一种务虚的工作。务虚与务实不是相互排斥,而是相互依赖的。务虚是相对务实而言,指就某项工作的政治、思想、政策、理论方面进行讨论及论理。(论理:议论道理;按照道理;争论是非;理论;逻辑;伦理道德。论,通“伦”;事物的条理、秩序。论,通“伦”;伦理。伦理:事物的条理;人伦道德之理,指人与人相处的各种道德准则;人与人的关系和处理这些关系的规则。)务虚是针对决策环节而言,是决策前对决策的可行性、具体操作、突发情况预案等的分析研究过程,是对事物发展规律与走势进行高屋建瓴的宏观把握;而务实则是将决策变成现实的过程。务实,指研究、讨论或做某项具体工作,研究讨论具体问题,研究和讨论完成某项工作的具体办法;从事实际工作,致力于实在的或具体的事情;讲究实际,实事求是。若没有必要的务虚,就没有决策的科学性,所务之“实”就可能是一种盲动或蛮干。科学的务虚有助于认清形势,把握趋势,少走弯路,提高效率。求真务实,理论联系实际,坚持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与统一,达到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统一。君主执政要顺道而应人,为道为而无不为。君主之道要圆,即“虚无因循”;臣子之道要方,即“守职分明”。主圆臣方,建立各得其所的政治秩序,以达到“乘众人之知,则无不任也;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的境界。主圆臣方,君臣要职责明确,各司其职,恪尽职守,尽职尽责,不能有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或者徇私舞弊等失职渎职行为,不能有超越职权范围的行为。臣子超过自己的职权范围管不该管之事,就是有不臣之心。为君者应当管理好臣子,协调臣子之间的关系。君主把什么事都包揽起来,做了臣子当做之事,也不是好君主。为君者必须循道循理循法顺人民为天下浑括精神统一思想,著眼大局、把握大势、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凝合力量,充分发挥人民的知力,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各得其所,惟道可以无为而治,为道为而无不为。

⑦动而愈出:使用之更加颁布宣传、宣法普法、宣道布化、布德布惠;使用以更加颁布宣传、宣法普法、宣道布化、布德布惠。普法:普及法律知识。布化:施行教化。布德:广施恩德。布惠:布施恩惠。布施:公布施行;施展;施予,施舍,谓施恩惠于人;普施,谓普遍施予;施舍给人的财物或恩惠;将金钱、实物布散施舍给别人,把财物等施舍给别人。将金钱、实物布散施舍给别人;

1)动:(1)使用,动用。(2)使起作用或变化,使感情起变化。(3)触动感应,感动。感动:触动感情,引起同情、支持或向慕;犹感应,谓受影响而引起反应。(4)行为。(5)命。命:命令,政令,教令;动,用。

2)出:长出;出现,显露;生产,产生;使出,拿出,取出;发出,发布;颁;榜;出榜;出版;出仕。

榜:张贴出来的文告或名单:榜帖(官府的公告);告示应试取录的名单;公开张贴的名单、文书、告示;公开张贴文书、告示;张贴在公共场所的通告;揭示录取名单的公告;告示、揭示。出榜:亦作“出牓”;贴出文告;贴出被录取人的名单。

颁:假借为“攽”,颁发,分赏;通“班”,发布,公布;布。颁,布也。——《小尔雅》

颁度量而天下大服。——《礼记·明堂位》又如:颁布(公布);颁诏(皇帝公布命令)。

布:铺开,伸开;引申为散开,分布;布列;布施;施行;公布,颁布;宣布;传布;陈述;布置,安排。宣布:公开正式告诉(大家)。

宣传:宣布传达;讲解说明,进行教育;传播宣扬;(新闻传播学定义)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宣传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一种观念(理论、方针、政策、伦理道德、立场态度)。

宣:宣布;公开说出来;传播、散布出去;宣扬;宣传;广泛传播;传达,多用于传达帝王的诏命;抒写;表白;诵读;通,疏通,疏导;明白,了解;周遍,普遍。疏导,指使淤塞的水流或阻塞的道路畅通;也比喻开导、打通人的思想疏导思想。

⑧多言数穷:过分的烦苛的政刑(政令和刑罚)使气数穷尽。烦苛:繁杂苛细;繁杂苛细的法令、政令。苛细:指要求严格且琐碎;苛刻烦琐。

政刑:政令和刑罚。政令:政策和法令;政府公布的法令;泛指政府发布的有关施政的命令。命令:发令以使之,谓发令而使其做某事,现指上对下发指示;帝王的诏命,朝廷的文书,后指上对下所发的指示。命令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领导人发布的指挥性和强制性的公文。命令适用于依照有关法律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嘉奖有关单位及人员,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命令必须严肃审慎,不能滥用,错用。

数穷:气数穷尽,气数已尽。穷尽:到尽头;尽头;竭尽;极尽;终止,止境。尽头:末尾,末端;终点,终结的地方。气数已尽:形容人或事物已生命垂危,即将死亡或没有生命力。

1)多:超出原有或应有的数目;超过正确的或需要的数目;过多;过分的;不必要的;重,与“轻”相对。过多:过分或过量。过分:亦作“过份”;超越本分;超过一定的程度或限度。不必要:不是不可缺少;不是非这样不可。

2)言:政令;号令;政刑。

有不祭则修意。有不祀则修言。——《国语·周语》。韦昭注:“言。号令也。”

又如:言语(命令;指示);言文(法律条文);言文刻深(法律条文严峻刻薄);言出法随(命令一下达,就依法考核、赏罚)。

3)数:道数,方法;气数;命运。方法:办法;门径;方术,法术;法则。方法,在哲学、科学及生活中有着不同的解释与定义。

道数:道之精理;气数;路数;法则。

气数:气运,命运;指人生存或事物存在的期限;人生长短或事物朝代所存在的期限。

气运:气数,命运。命运:天命运数;比喻发展变化的趋向;指生命的气化运行规律。

命运,即宿命和运气,是指事物由定数与变数组合进行的一种模式,命与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命为定数,指某个特定对象;运为变数,指时空转化。命与运组合在一起,即是某个特定对象于时空转化的过程。运气一到,命运也随之发生改变。所谓命运,在命理学上来讲,实际上有两重含义,一是命,指先天所赋的本性;二曰运,指人生各阶段的穷通变化。

⑨守冲(中):守道;保持内心的虚无清静;守着冲虚清静为道(中正);执一守冲(中正),执一守中(中正);抱一守冲(中正),抱一守中(中正);抱朴守冲(中正),抱朴守中(中正);守冲抱一(中正),守中抱一(中正)。

守中(冲):守道;保持内心的虚无清静。

抱一:抱道,奉道;抱法,奉法;与道合一,与真理合一;亦谓专精固守不失其道;抱朴。

中正:指正道;得当;不偏不倚;纯正;正直,中直;指正直之士。

执一:专一;掌握根本之道;执行根本之道;奉行根本之道;执行根本之大道;奉行根本之大道;奉道;守道,守母。《文子·微明》:“见本而知末,执一而应万,谓之术。”

《吕氏春秋·有度》:“先王不能尽知,执一而万治。”高诱注:“执守一道,而万物治理矣。”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2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