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丘父用周易预测鲁国两百年兴衰,

#国学易经#了解春秋史的小伙伴都知道,在春秋中后期的鲁国,政权基本上把持在“三桓”手中。

什么叫“三桓”呢?就是指鲁国孟孙氏、叔孙氏和季孙氏三家贵族。这三家贵族兴起于鲁庄公时代。鲁庄公的父亲鲁桓公有四个儿子:嫡长子即鲁庄公;庶长子庆父,按照古代伯(孟)、仲、叔、季的排行,庶长子称孟,故其后代称孟孙氏;庶次子叔牙,其后代称叔孙氏;嫡次子季友,其后代称季孙氏。由于这三家贵族皆出自鲁桓公之后,所以被人们称为“三桓”。

据《左传》记载,鲁桓公的小儿子,“三桓”之季孙氏的始祖季友快降生时,鲁桓公让卜师楚丘父为之卜筮。楚丘父用龟甲占卜后,结果是:“男也,其名曰友。居公左右,为公室辅。季氏若亡,则鲁不昌。”这句断语是说:是个男孩,名字叫友。他是鲁国国君的左右手,是鲁国宗室的重要辅弼。季氏如果灭亡了,鲁国也就不可能再存在。

接着,楚丘父又用《周易》来占筮(卜与筮是古代占问吉凶的两种方法,卜用龟甲,筮用蓍草),求得的结果是“遇大有之乾”,对此卦,楚丘父破解的断语为“同复于父,敬于君所”,意即是国君的儿子但不是国君,却能受到国君一样的尊敬。这与前面的断语“居公左右,为公室辅”是一致的。

不久,这个孩子降生了,果真是男孩;他的掌纹好像一个“友”字,于是真的取名为“友”;因为他在兄弟中最小,所以就叫他季友;他就是三桓中季孙氏(季氏)的始祖。

鲁桓公死后,鲁庄公即位,三桓随之崛起。此后鲁国政坛虽风云变幻,但基本上都掌握在三桓手里。三桓之中,由于种种恩怨纠葛,又大体形成了孟孙氏和叔孙氏联合对付季孙氏的局面。

鲁国的政权有时被孟孙氏和叔孙氏掌控,但总体上主要控制在季孙氏手中,真可谓“居公左右,为公室辅”,或“同复于父,敬于君所”。而且一般来说,凡季孙氏主政的时候,国家往往比较安定;脱离了季孙氏的掌控,就会陷入更大的混乱,所以“季氏若亡,则鲁不昌”的预言,也应验了。

楚丘父第一次用龟卜,是如何得出断辞的,由于文献没有记录,我们已无法查考。不过,他第二次用《周易》来占筮,《左传》作了明确的记录,结果是“遇大有之乾”,什么意思呢?

楚丘父用蓍草来求卦,按照《周易》的推演过程,首先得到的是“大有”卦(乾下离上),其中初九爻和九二爻都是老阳,是可变爻,两个及以上的可变爻则须求出宜变爻。

宜变爻的求法,是用天地之数的总和55(即1到10十个数之和,其中奇数属阳,称天数,偶数属阴,称地数),减去该卦六爻之数的总和(楚丘父筮得大有卦的六爻之数,从初九爻到上九爻依次为:九、九、七、七、八、七,它们的和为47):55-47=8。然后用所得的结果从下往上数,数到哪爻数尽,哪爻就是变爻;如果从下至上一次不能数尽,再由上到下往回数,如下图:

则大有卦的六五爻是变爻,六五爻是阴爻,变为阳爻,这样大有卦就变成了乾卦,这就叫做“遇大有之乾”。

那从“遇大有之乾”,又是怎么得出“同复于父,敬于君所”的断语呢?

如上所述,大有卦变为乾卦,是六五爻(阴爻)变成了九五爻(阳爻),也可看成是上卦的离卦变成了乾卦。在家庭关系中,乾卦代表父亲,离卦代表中女,离卦变为乾卦,有女儿回到父亲身边之义,故曰“同复于父”;乾卦的九五爻为君位(九五至尊),六五爻变九五爻,故曰“敬于君所”。

可见,古人用《周易》求卦解卦,是有一套程序和推理逻辑的,并非天马行空,凭空臆测!

/完.

~如果您觉得还不错,

别忘了点赞、转发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3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