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春秋始霸郑庄公的九个典故

北京酒渣鼻哪家医院好 http://m.39.net/pf/a_8733705.html

郑国的第三世国君郑庄公将立国未久的小国郑国发展壮大,一度称霸诸侯,被称作“春秋始霸”(详见“春秋五霸‘第一霸’”——郑庄公),其传奇的一生也留下了许多典故。

克段于鄢

郑庄公出生时难产吓到了母亲武姜,武姜因此不喜爱他而喜欢次子叔段。在庄公继位之前,武姜多次请求郑武公(郑庄公之父)立叔段为太子继位,但都被郑武公否定了。等到庄公继位后,武姜又以母亲的身份要求庄公给弟弟叔段封地,要了面积远超国都、不合礼法的京邑。

在得到京邑后,叔段越发猖狂,命令周围城邑在服从庄公命令的同时也要服从自己的管辖,国人都对他不满。后来叔段起兵造反,庄公派兵讨伐,叔段的士兵很多都自己逃散了,庄公在鄢地(在今河南许昌鄢陵县北)打败了他。

出处:在《春秋》《史记》《国语》《古文观止》等多本古籍有所记载

寓意:克段于鄢是《春秋》一书对庄公平定弟乱的讽刺说法,也是史学家诟病郑庄公的原因之一。叔段的作为不像个弟弟,所以没有称他为弟弟;他们二人就好比两位君主争斗,所以称为“克”,称郑庄公为郑伯,是讥笑他没有对弟弟尽到教诲的责任。

至于郑庄公平定弟乱的对错,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本人观点可见-上篇文章

多行不义必自毙

上文说到,叔段得到京邑后越发猖狂,国相祭仲进谏请求早作打算,以免叔段势力膨胀;然而母命难违,庄公无奈的回答:“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出处:《春秋》《史记》等

寓意:指不义的事情干多了,必然会自取灭亡

黄泉见母

上文说到,武姜偏爱次子叔段,甚至在叔段造反时打算里应外合,为叔段打开国都城门,因此郑庄公又伤心又生气,将母亲送到颍地,发誓“不到黄泉,绝不再见(母亲武姜)!”。不久之后,郑庄公思念母亲,加之此举不合礼法,就想迎回母亲,但身为国君,又一言九鼎,不知如何是好。

这时大臣颍考叔想出了办法,说黄泉即地下,如果挖一地道,找到泉水,盖上地宫,在地宫里与母见面,就如同黄泉见母。这样既尽了孝,又没违背誓言。郑庄公大喜,日夜掘地挖泉盖地宫,终于在“黄泉”与武姜见面,母子二人抱头痛哭,重归于好。

出处:《春秋》《史记》等

寓意:今以“黄泉见母”表示对母亲的孝顺

其乐融融

上文说到,在颍考叔的帮助下,郑庄公与母亲武姜重归于好,地宫中,庄公赋诗说:“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出处:同上

寓意:今用来形容快乐和谐的景象

周郑交质

郑国前两代国君都为周王国之司徒,第三代国君郑庄公也任周平王的执政卿士,但周平王又偏信虢公,把政权分出一部分给虢公,郑庄公因此埋怨周平王,周平王说:“没有这样的事。”为表示相互信任,周王室和郑国交换人质,周王室的王子狐到郑国去作人质,郑国的公子忽到周王室作为人质。

出处:《春秋》

自不量力、冒天下之大不韪

郑庄公时,郑国和息国因为一件小事有了口角,息国就发兵攻打郑国,此时的郑国在郑庄公的带领下十分强大,郑军在息国军队还未行进到郑国的边境就把他们打的大败而归(和春秋始霸动手还不叫人?不知道怎么想的),后来《左传》作者左丘明评价说息国“自不量力”“冒天下之大不韪”

出处:《春秋左传》

寓意:“自不量力”形容做事之前不考虑自己的力量大小;“冒天下之大不韪”形容公然去做天下人认为最大的错事

郑庄公伐许:由此延伸出“二将争旗”典故和“暗箭伤人”成语

郑庄公将征讨许国,出征前检阅部队,发放兵器,郑国大夫公孙阏和颍考叔争抢兵车,颍考叔挟起车辕就跑,公孙阏拿起一支戟就追,到了大路上,没有追上,公孙阏很是生气。后来颍考叔拿着郑庄公的大旗率先登城,公孙阏十分嫉妒,从下面用箭把他射下城墙,颍考叔摔下来气绝身亡。

出处:同上

寓意:“二将争旗”教育人们不要因嫉妒而同室操戈、背后放箭,“暗箭伤人”指暗中使用手段伤害别人

后世对郑庄公的一生褒贬不一,在座各位又对他有什么看法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3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