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里读春秋,我们不要被自以为是害了自己

白癜风专家公益援助 http://weifang.dzwww.com/cj/201711/t20171127_16268082.htm

有时很好玩,当你不带任何立场以上帝视角去看别人争论,会发现他们其实都在说别人想让他们说的话,或者说因为他们相信所以自己选择了站队。至于这样的站队对他们自己而言是否是对的,其实他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往往都是错的,有些甚至错的离谱,亲痛仇快的那种离谱。

这些天,世界是隔绝的,人与人之间往来都是要下很大的决心,突破重重的阻碍。有人说要来见我,我说除非是特别紧急且重要的,否则都可不见。这样的特殊时期,这样的拒绝是不会让人觉得不礼貌的,也让彼此有了很好的审视,把时间用在对自己来说更重要或更有意义的事。

我把这些省下来的时间用来看以前想看而没有去看到东西,比如《宋史十讲》。我喜欢看这些老先生写的东西,是因为治学严谨,一个很小的推断都会做长篇的考据,会引用正反方的意见来推敲其中的合理性,所以非常令人信服。

我看了个开头,是讲赵匡胤上位和驾崩的悬案。特别有意思的是,因为五代十国大部分都朝代更迭都是权臣的谋朝篡位(包括他自己的黄袍加身),所以他特别要防范的就是被人如法炮制,就有了“杯酒释兵权”,有了文官领兵制,没想到他防的了外人,却没防住自己的亲弟弟,就有了“烛影斧声”的离奇暴毙,江山还是给了别人。

老先生在写这段的考据特别有意思,他会举太祖太宗朝不断的修编和彼此矛盾的地方来寻找破绽,让人看见要圆一个谎言需要编多少度故事出来,虽然当事人自以为天衣无缝,其实天眼昭昭。

作者在开篇站在上帝视角指出了北宋建国之际的当务之急是解决长年战乱的经济修复问题,然后才是稳固政权、统一全国和抵御外族的问题。赵匡胤选择了对他来说既重要又紧急的事情,他把大部分精力用来设计权力制衡,甚至为了平衡豪强的利益,在让他们放弃军权的同时保护了他们土地上的利益,这就造成了一个适得其反的结果,占用土地最多的人进不了纳税体系,失地的流民越来越多只能用养兵制来暂时安顿(但又带来沉重的国家治理负担),结果税赋集中由少数的中下等民户(相当于现在所说的中产阶级)承担,“租赋所不加者十居其七”,典型的经济严重失衡。这就留下一个巨大的隐患,国家所能直接控制和支配的人力物力实在有限,所以整个宋朝经济是发达的,国家却是积弱的,打谁都打不过。

这样的短视是否可以避免呢?其实是很难的,作为中国历史上可以“唐宗宋祖”并提的皇帝,赵匡胤并不是个昏君,他的政治设计也让宋朝成为少数几个长寿的皇朝之一。他的应激反应是由他的处境决定的,政治压倒一切,稳定压倒一切。他想的都是怎么能把从寡妇幼子手里夺来的江山坐的更长久一些,怎么防止自己的后代不会面临同样的遭遇,而至于是否可以有更好的安排,只有等到局势稳定了,留给后人来慢慢解题。中国历史的上下五千年,很多就是这样把问题不断的传导下去,直到没法调和,才会由下一次的破坏推倒重来。

最近看上海的疫情演变,看互联网大厂的裁员浪潮,看年报季房地产龙头企业的哀鸿遍野,你会有一种怀疑人生的感觉,不是说好的“优等生”吗?怎么真正遇到大事了,表现也是如此糟糕?说好的人文关怀,说好的企业责任,说好的头部效应呢?这两天我看到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就是马化腾说的,“腾讯终于和我的腰一样,不突出了”,这就是当下的现实,内忧外患之下,增长乏力已是普遍现象,独善其身只是自欺欺人,这种情境下若只想保住自己的位置,而牺牲他人的利益(主要是生存权),就会引起巨大的反弹。当人们还抱有“岁月静好”的希望时是可以服从大局做彼此的理解,而当人们养家糊口都成了困难,买个菜看个病都成了问题,就没有什么理想可谈,就会失去他们的信任。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历史,你会发现应激反应的结果也是有两种的,一种是如晋朝一般矫枉过正的崩盘,一种是如唐宋一般代偿弥补式的修复。站在自己的立场,将世界都视为敌人,处处以防范之心来应对,就是防的今天防不了明天,防不胜防。只有跳出自己的世界,胸怀天下,像李世民那样虚心纳谏,才有可能通过更大的生态环境的修复换来真正的长治久安。

历史就是这样,它不会骗人,看懂了就知道今天该做些什么了。我要好好读书去了,推荐这本书,欢迎一起交流。

陈方勇视点

你的鼓励是我坚持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4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