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论语》深层解析系列正文结束以后,补充一个东西——儒家的发展。下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从夏商到两汉,第二部分从魏晋到隋唐,第三部分从两宋到明清。
中国思想史的发展有如下几个阶段,也是这三部分的线索。中国思想史经历了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六个阶段。因为本人认知水平有限,有些不到位的、逻辑不自洽的还请担待。
从夏商到两汉
先秦子学的儒家这一部分我重点剖析一个问题——巫官、史官和儒家的关系。
1、儒的出现:
人类在原始社会时期生产力有限,无法对事物客观、深入、理性把握和认知。所以人们需要一种精神慰藉和认识自然的方法论,于是原始宗教就产生了。强大的自然界给渺小的人类留下的印象是高大的、不受控制的。这个时候人就会认为人类和上天存在某种联系,这种联系需要特定的人去进行,这种特定的人就是巫师。夏朝意识形态不可考证,但是商朝人是重鬼神而淫祀的。
《史记·殷本纪》说商朝人“先鬼后礼”;甲骨文是商朝人重祭祀的实物证据。可以说是无事不卜。如:甲骨文关于天子猎鹿的记载:卜辞说:“天子到西边猎鹿请问吉利吗?天子到东边猎鹿请问吉利吗?”
商代的祭祀活动是由巫官操作的,但是这一系列操作是由史官记录的。巫官有一整套班底,各有不同的分工,有负责卜辞撰写的,有负责打扫祭坛的等等。自然也会有记录这些工作的人,这种人就叫“史”。“史”有两种一种是记录行为的,他们记录的结果叫做《春秋》,一种是记录语言的,他们记录的结果叫做《尚书》。而对占卜本身的记录也有一部流传下来了,它叫《易经》。所以在儒家看来《易经》是群经之首,而《尚书》是史书之祖、政书之源。
为了配套巫官的活动所以产生了史官,史官把事情记录好以后,需要有专人整理,所以就出现了儒生。儒生的任务就整理记录。这是最初的巫官,史官和儒家的关系。
2、儒的独立:
公元前年周灭商,这是一次政权更迭,也是一次决定中国历史走向的思想文化变革。中国人摆脱了神本主义进入了人本主义。在商代商王的合法性来自于上天,所以他们要做的只有一件事,就是取悦上天,取悦上天就要祭祀,要与上天保持实时联系,于是商人重鬼神而淫祀。到了周代,周人认为上天不可捉摸,难以猜测。所以周人把民和天相结合,发明了“敬天保民”的政治思想。“敬天保民”认为天的意志会在民身上体现,敬天和保民是相等的。
在这种思想的作用下巫官就失去了原有的地位,从而衰落。既然是人本主义,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