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开篇就是这三句话,看似毫无联系,让后学者摸不清头脑。论语言简意赅,大都是名言警句的格言,一句话甚至能让人玩味很久,启发我们的思考,然而个人出发点不同,理解不同,造成了对论语的很多解释,有的合情合理,说得通,有的牵强附会,强说愁而已。但是这也不妨碍论语是一部伟大的修身、进德的宝典。年前的古人和今天的现代人在社会、政治、文化、科技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然而古人、今人心理、情绪、精神方面却是千古未曾有显著的变化,而论语中教人学习、人伦、处世方式、心灵安顿等方面的内容穿越千年之后,至今还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这就是我们学习论语的价值所在。因为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给心有个安住,给心灵寻求一方净土,对于每个学习者来说,论语就是这一方净土。学习论语之后,如果仅仅是记住几句名言,实在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孔子的大弟子子路就是听到一个道理,在没完全消化吸收,内化于自己的行动之前,他是不会再学习新的道理。这种知行合一的学习精神值得每一个有志于学的人醒和借鉴。然而论语就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的课堂笔记,虽然老师讲了很多,但是作课堂笔记只能记录老师讲的最精要的、最关键的、最精彩的、最有价值的部分。孔子教学非常灵活,有时大家聚在一起讨论,有时让大家各自发言谈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有时弟子有疑问可以单独请教,有时游山玩水,寓教于乐,孔子随时随地进行教学,他鼓励学生们独立思考,而自己也是因材施教,即使同一个问题,也不会给出一个标准答案。至于教学的内容就是“六艺”,即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术,也就是:礼节(五礼: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音乐、射箭技术、驾驶马车的技术、书法(书写、识字、文字)、计算数学的技术。和“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也就是: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春秋,这六部经典。所以孔子教学是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弟子学成之后,就可以到国君、诸侯、大夫的领地去做官,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我们将根据这一章的三句课堂笔记,加上当时的历史环境,试着还原当时孔子说这句话的环境和场景,把割断的历史碎片在一块历史巨幕的时空背景下拼凑,希望能得到一个完整的历史剧情。这样做,就像拍摄的历史剧,很多史书上的空白,就需要用符合情理的想象去填充,当然这样做,可能会招致批评,但是我愿做一下尝试。下面正式开始。公元前年,鲁定公6年秋9月的一天,孔子在自己居住地鲁国陬邑阙里(今山东曲阜阙里)将要举行一场规模盛大的开学典礼。这一年他48岁,自从开学授课以来,弟子逐渐增多,这些学生念最小的15岁,最大的有50多岁,有些学生居住外地,有些学生已经学成做官,他们不远几百里赶来参加夫子的开学典礼。这一天秋高气爽,碧空万里,在草木繁盛的大树、花草的映衬下,坐落着几间干净整洁的房屋、楼亭,房屋前面是一块平整、开阔的场地,同时容纳两三千人是没有问题的。空地两侧则是大大小小几十间茅草屋,但也修整的整齐利落。这一天可能是孔子最高兴的一天,看到这么多席地而坐的弟子,他感到巨大的欣慰和喜悦,虽然自己的政治主张没有被国君采纳,世人也不理解他为何要不断学习,他为何要授徒讲学宣扬自己的学说。但孔子并没有感到懊悔、愤怒,他已经明白,自己所走的路是一少有人走的路,他坚信这才是正道,然而人间正道是沧桑,这他早已预料到的,他心里已经做好面对人生困境的准备,并且欣然接受。开学典礼,来的弟子众多,他要借着这个机会,向他的弟子阐明他的教学宗旨以及如何处世做人,他清楚知道德育应该放在所有学问的前面,他必须要为自己的学生负责,他希望他们每个人你都成为君子,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今天孔夫子要分三个主题来演讲。第一、学习和实践的关系同学们,首先欢迎你们来到这里,我首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为什么要跟我学习?有人说是为了做官拿俸禄,也有人说是为了增加自己的学问,不管你们有着什么样目的,我希望你们能将学习是为终身需要实践的大事,并且要学以致用,去修养自己的品行,去为国家和广大百姓服务,这样你的良心是安宁的,做事有成就你的内心是喜悦的。不要总想着富贵、权利、美色,这三种东西对于一个要成为君子的人来说是三种毒药,然而人们对此趋之若鹜,忘记道义,胡作非为,那么,学习了还不如不学习。在我这里,我会教你们出世为官的基本技能,也会教你们提升道德的方法,然而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你们能达到什么境界,在于你们对自己这颗心的把握,望你们好自为之。第二、选择志同道合的人做你的朋友我们今天在这里聚在一起,是因为我们都认可一个道理,有着共同的价值追求,我们都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否则我们不可能走在一起,成为师徒。但我想除去年龄差异,我们应该以朋友相处是最好的状态,虽然我反对结党营私,但平等、自由、互勉的朋友状态是我所希望的。我们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就要结交志同道合的人做我们的伙伴,只有这样我们学习、做事才会开心,我想没有人喜欢和自己价值观相反的在一起共事,充满着痛苦去做事。寻找志同道合的人做朋友,即使相隔天涯,这是我的一条人生建议。第三、如果你不被理解,你应该怎么做。误解将是我们每个人面临的人生问题,你们在一起学习,必然会有争论、矛盾,这也恰恰是你们磨练君子品格的机会,所以我鼓励大家在学习中提出疑问、互相辩驳,启发灵感,当然这是在互相尊重的条件下,切不可以因为他人辩倒了自己,就心生恼怒、嫉恨,这样的人也不能做我的学生。只有心怀若谷,谦虚进取,能从他人的优点中学习,更进一步,即能从他人的错误中汲取教训,对于这样的人,他不就是一个君子吗?作为你们的老师,我的仁政不被国君理解、接受,难道我就应该埋怨、怨恨国君吗?在这个世界上,你总有很多时候被人误解,你做的事别人不理解、不支持,但是你只要直道而行,坚守底线,你就是君子。这就是我要说的三个主题,你们将在以后的学习中经历更多地苦恼、还有幸福。愿你们能有一个愉快的学习经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8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