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秋战国时各种人口思想思想的出现其本质是为了处理好人口数量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工具的结合是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提升各自国家经济实力的基础。在当时地处中国东部的各个诸侯国能够及时采纳各大思想的合理主张,发展人口数量和人口质量为各个诸侯国的称霸中原打下了基础。
例如越王勾践提出的增加人口数量的思想,使得越王勾践成为春秋五霸的最后一霸。而秦孝公能够根据商鞅的思想实时控制人口数量,缓解人口数量过多的危机,同样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国家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积极影响1.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地位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并起,极大地挑战了当时东周王朝的统治地位。但是东周王朝代表的奴隶主阶级的利益。虽然在夏商西周时期已经出现了多子多福的思想。奴隶主贵族虽然希望子孙蕃衍,但人口的多寡在当时尚未引起人们的重视。因为在奴隶主的眼里,尽管有一定的作用,并要他们从事各种生产劳动,“王大令众人日,窈田”但毕竟还不是人,最多是一种会说话的工具,同牲畜一样的财富罢了。因此奴隶主阶级所谓的多子多福仅仅是在奴隶主阶级内部的,普通百姓的人口数量的增加和繁衍并不在其考虑之内。但是在春秋时期所产生的各个诸侯王代表的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而其推行的一系类人口政策在一定程度不在仅仅局限在地主阶级内部,而是更多地针对于普通百姓。荀子指出“使民夏不宛喝,冬不冻寒,急不伤力,缓不后时,事成功立,上下俱富,而百姓皆爱其上,人归之如流水”。”其目的就是强化百姓对于土地的依附,发展封建经济。最终达到维护地主阶级统治的目的。2.人口思想的萌芽,为后期人口思想画出蓝本春秋战国时期的人口思想虽然相对朴素,但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思想正处于百家争鸣的时期,各个思想家的思想相互碰撞和融合,在一定程度上各个思想流派在结合本学派基础吸收其他学派的合理思想,使得春秋战国时期的人口思想,逐渐由夏商西周的初创期逐渐开始能够走向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同时春秋战国时期的人口思想也为后来由秦到清的人口思想的发展和成熟而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从春秋战国时期的鼓励生育,到魏晋时期晋武帝明确提出的提高人口出生率。从春秋战国时期注重流动人口的登记到晋武帝明确提出朝廷应掌握在籍人口等。可见春秋战国时期的人口思想的奠基作用显而易见。3.百姓的生存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相互吞并,战争频发。导致小国逐渐被大国吞并。因此中国当时处在一个相对混乱的阶段。但是各个人口思想家以维护地主阶级统治和利益为出发点,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百姓的生存环境。礼遇“徕民”学说的提出,就明确提出给予迁入人口在土地、生产上提供优惠。虽然诸侯国间相对混乱,但是诸侯国内部人口的生存环境相对稳定。在一定程度为我国人口数量的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消极影响1.小国寡民思想的提出限制了人口、经济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绝大部分的思想家们的思想都主张增加人口数量,从而达到提高生产率,促进经济水平的发展而最终保证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但是春秋战国时期老子和商鞅则根据本诸侯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适当的减少人口数量,即小国寡民的学说。虽然就诸侯国内部而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地矛盾。但是诸侯林立,战乱频繁,地广人稀,农业生产工具和技术水平都很低的春秋时期,增加人口,实行广土众民政策,不仅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也是结束诸侯分裂割据,发展生产,增加社会财富的根本途径。。而老子却反对广土众民,主张国家要小,人口还要少,这只能进一步加剧天下大乱,严重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2.愚民政策限制社会政治的发展“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所以在老子等主张愚民的思想家们看来。要想治理国家,使民驯服,就必须“绝学无忧”。因为没有知识文化,人们才会变得淳朴,淳朴了才不会为非作歹,犯上作乱。相反,如果人们有了知识和文化,则会发生“慧智出,有大伪”危及统治者的利益。因此愚民思想的提出限制了普通百姓的知识文化水平和生产技术。使得封建政治的发展过程中具有保守的基因。这一思想不仅成为后世统治阶级愚民、虐民思想的根源,同时也成为后世当中“焚书坑儒”、“罢黜百家”、“文字狱”的政治问题的根源。3.封建传统生育文化的根深蒂固封建传统生育文化的核心思想是“奉先思孝、多子多福”。即女性应多生育子女,从而达到家族人丁兴旺的目的。这一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人口死亡率较高的时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很好地缓解死亡人口数量过多所带来的经济下行的压力。但是在政局稳定,相对和平的时期仍然坚持高生育率的生育模式,则会导致人口数量猛增,势必会出现人口与土地之间的压力过大,导致百姓的生活质量无法提高,陷入所谓的“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局面。早在宋金对峙时期,中国人口就超过1亿,而到达年,即康熙二十四年时中国人口数量始终保持1亿以上。到了年左右,中国人口数量已经达到4.13亿人口。而在年之后正是由于传统封建的生育文化没有及时的调整和改变,加上外国列强的侵略,加剧了人地之间的矛盾,导致了例如太平天国运动这样的农民为了获得更多土地资源的农民起义。4.等级划分思想影响深远等级划分思想中影响最为深远的就是“重男轻女"的思想。这一思想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至今都没有完全烟消云散。“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孔子的这种歧视妇女的思想,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得到广泛流传。特别经过历代封建统治者的宣传发挥以后,更给广大妇女戴上了“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枷锁,捆上了政权、族权、神权、夫权四大绳索,压在社会的最低层。这一思想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女性的社会地位。同时对于我国现今的出生性别比失衡的问题也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在无人为干扰下的正常出生性别比为到,但是在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出生性别比为.92,而到了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出生性别比高达.21。可见重男轻女的思想不仅导致我国封建时期女性社会地位低下,同时也导致了严重的男孩生育偏好,并逐渐加重,使得我国现阶段出生性别比问题严重。同时在当时提出的四民思想还是小人与君子思想的划分对后世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导致从秦汉之后至隋唐之前的这段时间门第思想严重,普通百姓、读书人难以实现理想抱负。而这种思想也延续至今,“学而优则仕”等思想在当今社会上流行,可见传统等级观念固化的毒瘤仍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