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每个人的生命长河中,总有一个熟悉的身影伴在左右,也总有一个难忘的称呼印在心中,那就是“老师”。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老师们在三尺讲台上挥洒青春和浪漫,也守护着学生们的纯真和梦想。日月更迭,周而复始。这样的教育情怀,往往都是一辈子。在第35个教师节,乐清日报“长一”工作室特地走访有关部门和五位退休教师,倾听他们的心愿与寄语,谨以此向所有老教师致敬!王绍洲:爱出书喜门球王绍洲在书房校对文稿。赵宇统摄在北白象镇王家店村,89岁的王绍洲老师坐在书案前仔细对稿,这是他下一本要出的书,关于民国时期的故事。他时而推推眼镜,时而抿一口茶,惬意且充实。在翻阅王绍洲的诸多著作后,记者发现他将生活过成了诗。他的一些著作还被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年,我的教学生涯从三重炉村小学开始,随后在诸多中小学任职,最后在三山中学退休。”精气神十足的王绍洲说起往事,侃侃而谈。40年的教育经历,王绍洲曾任乐清数十个中小学的语文老师。新中国成立初期,学校大都办在村中的祠堂庙宇中,办学条件艰苦,经费需要村中自筹。“在三重炉村小学的第一学期,我的工资仅是公斤稻谷,这叫学谷,由村上各家各户筹措而成。直到年秋天,开始实行工资制,工资从每月18元,到20世纪60年代的40元。”王绍洲回忆道。多年丰富和出色的工作经验让当年准备调往高中教书的王绍洲遭遇了一次“阻拦”,三山中学(初中)的时任校长深知王绍洲的教学水平,多次向上级要求调用,所以退休前的五年,王绍洲专职为三山中学毕业班教授作文,看着一批批学生毕业,他很欣慰。在他的书房,满满一书柜的相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王绍洲40年的前半生为学校奔忙,退休后的闲暇时间寄情山水,拍摄写作。几十年来,王绍洲不仅游历了中国的山山水水,足迹遍布世界20多个国家。“常常到一个地方,就能碰见以前教过的学生,他们的热情和尊重,是对为师者最好的回馈。”王绍洲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也是为师者高尚师德的最好印证。相册中,记者翻阅到他在淡溪镇梅溪村王十朋纪念馆中的一张合照和在磐石镇真如寺前的一张合照。十几年前,热心公益的王绍洲在王十朋纪念馆第一次修缮时,参与其中,并捐赠一万余元;十年前,真如寺原本的七如来宝塔仅剩完整的一座,王绍洲与郑公奋老人一同出资修缮,让七如来宝塔重新焕发生机。“一夜春风新岁月,八旬龙马老青年。”这是年乐清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赵乐强为王绍洲的《醉园随笔》所题序中的一副对子。即使他年近九旬,却依然适用。“我正准备参加一次门球赛,这是我退休后最喜欢的运动。”王绍洲说,自从喜欢上后,杂志《门球之苑》每期必看,时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8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