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工作闲谈集
1.人靠衣裳马靠鞍。
2.资源有限,创意无穷。
3.万两黄金未为贵,一家安乐值钱多。
图文无涉。1、贵厂现场看手机的太多。开会看手机,不会造成安全事故。现场看手机,客观上存在导致事故的概率。
2、有的厂领导思想陈旧,怕无事生非,叫人家化很多时间去抄表。其实他应该把自动报表系统做好,应该把报警做好,而不是用无意义的事去折腾运行人员。他可以叫运行人员进行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对那些好的,给予奖励。
3、设备管理自身要努力做到不冒烟、不起火。现场消防设施多半靠不住,扑灭初起火灾我看是没有把握的。甚至,火灾报警方面也有待于进一步加强。这个是下一步加强消防能力建设的重点。
防止火灾蔓延、扩大,还是要靠自己的消防队和应急救援系统的消防队。自己的消防队差强人意,还是很重要的,也是有一定作用的。
4、零星人身伤亡事故的现场管控,只能以厂里为主。二级公司主要是维持体系运转。因为体系是集团定了框架的,至于极少量的细节补充完善,当然也可以而且应该这样做。
边界交叉处的一些解释和规定,要坚持长期稳定,形成共识固化下来。这比不断地修订、出台貌似更加优化的繁文缛节要好得多。
5、好学知乎知,知所以治天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省公司可以搞个技术创新周,把近十年以来的技术创新汇总起来,项目、论文、专利、“五小”、QC,等等,都算。也可以请人来讲课,可以请院士来么,对吧?也可以搞一点集中授奖发牌,甚至也可以搞点技术比武,搞目前存在的共性问题大讨论大交流等等。以前,我在厂里搞过一次,效果平平。一个省公司,还是有点内容的,有搞头的。之后,可以每五年搞一次。科学普及么,使我们的员工受到一定的教育和启发。这比做其他的形式主义的事情,要有意义得多。
6、知音说与知音听,不是知音莫与闻。什么事情认真干,什么事情应付干,心里要清楚。什么人能干什么事,什么样的事交给什么样的人去干,心里更要清楚。凡事都必须认真干,但有的事,是照干成了去干;有的事,是照干不成去干。
7、以前地方安监局管人身,所谓生产安全事故;行业监管部门管非人身,所谓电力安全事故。现在有点乱了,病急乱投医,乱点鸳鸯谱。《电力法》的修订,以前还常常提,我看现在倒真的是短时间内没有必要了。你没有顶层设计,摸着石头过河,跟着走的嘛。
行业监管,本意应该监管市场的,结果管不着。现在管鸡毛蒜皮,包括管安全。能源局、经信委、电监委,三龙治水,都管又都不管。你不穿制服的,不戴大盖帽的,你这支力量是不强的。
8、运行部门的演习,都太虚。因为怕这怕那的,“情景”不强。像玩儿似的。而仿真机又不仿真,仿真不起来,水平很低。运行班的班前会,阶段性可以搞一些事故预想,简单点,实用点。
现在的应急预案,越规范越空洞。必须把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做好,做各岗位的单项应急预案卡是个办法,上面可能就三五点。我在中化集团的一个厂看到过,唐总,做轮胎添加剂的。除了个人应急预案卡,还有机头应急柜,还有排水口养鱼,等等。三人行必有我师。
工业企业,在集团层面,要注重投资、注重经营,在工厂层面,要注重安全、高效。上下都要用好人。不能把那些专门看领导脸色、很会讲话、一心一意钻营关系的人用上来。坚决不能让这样的人成为一方诸侯,当一把手。
9、现在,上面越管越深,这有多方面原因。整个国家不也是这样吗?法治管理、体系运作,原则上肯定是对的。但是,你必须看到,整个行政管理体系是很低效的,对紧急且重要的事情,只能一竿子到底。真正的问题在于:这么做,只能应急,难以持久。
管理并无标准,凡是存在的都是有原因的。也就是说,越俎代庖,这在某些特定场合不可避免,而且是有益的。有些事,是因为上面觉得不管不行,我们要看到这有一定的合理成份,因为事实可能真的如此,从而给上级造成了一定的错觉。所以,我们要解决的是管理体系的能力、效率问题,而不是要解决一些长臂管理的现象。
另外上面常常被诟病的,还有形式主义问题,还有政策连续性问题,等等。莫不如此。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认清问题,或者说找对问题。
10、前几天,我看到了一个新厂的招聘广告,生产副厂长非常重要,运行检修不能分开。不能设运行副厂长、检修副厂长。我甚至不赞成设总工程师。行政和技术不宜分开。
下面各个生产部门,运行、检修职能,也必须要分开,以避免内部人控制。
生产副厂长、生产部门的主任,都要把设备当自己的儿子。
11、轰轰烈烈的提拔年轻干部运动,轰轰烈烈的提拔专业人才运动,是进一步调动了全体人员的积极性?还是反而打击了大多数人员的积极性?反而激化了企业内部大多数人员之间的矛盾?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微调3%的人、或者5%的人涨工资,出发点冠冕堂皇,无可挑剔。实际呢?打破了头。上面后来才变得聪明。
杨根思、黄继光,抗美援朝特等功臣,没人争,英雄事迹摆在那里。越南战争,受过伤的,就评三等功,也没问题,划线合理且明确,对事不对人。
搞几条假线不算的,搞运动群众也不算的。你搞出来的结果,必须要服人啊!是不是?如果只要忽悠好一把手,以及人事部门的头头也能发挥个人作用(企业不一样,都在大家眼皮底下),总体效果就是负数。无非一把手听不到,因为他听到的都是叫好声。
一把手不能过于理论化,不能有路径依赖。而HR,则是需要科学管理知识和能力的,这是个专业活,不是光有心计就行了。
12、现在,大学教材跟不上,国家标准跟不上,这与我们的编写组织方式有关。
部没有了。上面九龙治水。行业协会,一盘散沙。企业大卸八块,严重内卷,零和游戏。对上下游产业链,毫无整合能力。我们这个行业,三十年后,会和当前的纺织行业差不多?或者和当前的钢铁行业差不多?
13、安委会汇报,说外包单位检查,有两个共性的突出问题。一个是教育培训少,缺乏安全知识、业务技术知识、基本技能知识、规章制度等内容。反正什么都缺。翻译一下,就是外包人员素质很差,入厂考试都是送分、放水的。(否则就没人进来,干不了活了。)
另一个是局部时段存在人员持证接续不上的现象。翻译一下,就是像样一点的外包人员,流动很大,流失很严重。这都是春秋笔法。
14、现在最不受重视的就是培训工作,甚至连高调也懒得唱了,培训好像已经不是一种组织行为了。有个培训计划,那都是汇个总,不得已,纯属应付差事的。很不好。
比如,生产人员的培训大纲,真应该好好策划一下。细化一点说比如检修人员,你要有工程管理知识啊,你专业要拓展啊,等等。再细化一点说,比如各专业所有现场作业人员,都要进行简单的起重知识的培训。这个,厂里有师资、有场地、有设施的,教材用技校的课本,初级工的就可以了,由厂里或者部门统一组织集中培训。我以前就是这么做的,不是也有一点效果么?
15、我们集团的制度,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二级公司有职责,无权力。三级企业的权力是天生的,他好比是连长,和战士朝夕相处,同吃同睡同劳动。然后审批权、决定权就到总部去了。总部又觉得你二级公司要管自己的儿子啊,又给你写一堆责任。
发展除外,那个权力本来也是没有的。现在因为任务压力,划了一条线,这个权力下放,实际同时可以看作是推卸责任。
当然,二级公司对三级企业有一定的人事权。这个权力,早先是没有的。不过,官帽应该算是最大的权力了。国之重器,慎之又慎。
16、特殊的厂外零星人员到现场,比如修配测绘加工的,开车送货的,制造厂、中试所或者其他单位的专家等等,教育要求、监护要求、管理要求,本来是个很简单的问题。但由于历史沿革问题,需要形成统一。
第三方单位的开票问题和监护问题,即那些任务单一、规模较小的、时间较短的单位,给他派工作负责人和进行现场监护的问题。他们没有资格、也不可能考票权人,势必要由长年外包单位派。要形成一个统一的、明确的规矩。否则,可能潜规则盛行,甚至里面有腐败的空间。
17、强条,即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建设部是管的。这也是政府实施监督的依据。其中电力工程部份,具体是由中电联标准化中心组织审查的。你搞基建,还是要通读一遍的。内容并不多,记不住也没有关系,有印象即可。重要的,也可届时对照核对。这个比较有权威性一些,违反了,你指出来,一般人就不会瞎逼逼了。不要以为设计院就不会出问题,违规设计也常常有的。随着国家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深入开展与落实,全文强制性建设标准的研究工作早已经启动,只是至今尚未颁布实施。
18、25项反措,去年是按一个一个来讲的,不太系统。反措,本来就没有一个顶层设计,是逐步添油的,是不系统的。技术监督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今年,考虑按系统、甚至按专业说一说,结合现场实际,也算是个梳理。
厂及机组多了以后,投产年头又有早晚,使得几乎所有问题都会出现,这个不太好处理。因为重大隐患是多种且分散的,一切皆有可能,就变成没有重点了。不过这也符合实际情况,你本身就是散装打包的一个二级单位么。尽信书不如无书,什么都讲到了,几乎等于什么都没讲过。
19、接地、防爆电器,这一类的,不宜主动发动。有那么一些人,防范心理强得很,生怕我们挟工作自重。贸然做了,必定一场空,吃力不讨好,简直是自讨苦吃。我们可以拉个清单,预先准备好。在其他单位出事的时候,顺势为之。使得不再是纯粹的形式主义,有具体要求,有检查有布置,真正落到实处。现在我看各个二级公司都是照转公文,说句实在话,水平太低,没有体现出应有的专业水准。也有可能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自保心态作祟。明白人太少啦,社会人太多啦。当然,希望这个出事的,首先不是我们。否则,就是拿自己进行火力侦察了。
20、现在多数纪律废弛。各厂运行操作的录音,可以查一下。有的肯定经不起检查的。当然,操作票这一块,其实是很有些问题的,除了电气相对正规,其他都不行。我们就针对电气操作好了,这样免得有人制造舆论,做工作去影响领导。
1.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2.养成读书的习惯,便是为自己建了一个避难所。
3.光阴似箭,日月如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