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的孔子,是中国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教

白癜风诊疗康复 http://www.wzqsyl.com/bbzs/tsjs/201704/m/2035.html
本文乃作者我仅存的骄傲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孔子是春秋时代的鲁国人,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年,死于公元前年,享年七十三岁。孔子一生的大部分时间用来从事教育活动和保存整理古代文献。他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和文献整理家。孔子首创私学和平民教育,继承、发展和传播了古代文化,他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及治学态度,直到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在孔子之前,封建贵族垄断了文化教育权,即所谓“学在官府”,说学校是为贵族子弟而设,平民没有受教育的机会。孔子创设私学,是中国教育史上跟“学在官府”相对立的“学移民间”的划时代的标志。它打破了旧的教育制度,把文化知识传播到较广大的社会阶层中,培养了一批人才,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有重要改革意义的。孔子在教育领域的这个创举,将永远彪炳史册。孔子开创私学,是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服务的。他的政治理想是要实行“仁政”、“德治”,因而他的教育目的,也就是在于培养实行“仁政”,“德治”所需要的人才。他认为“学以致其道”、“好仁而不好学,其敝也愚”,把学习作为致“道”和达“仁”的重要途径。孔子教育弟子们要“笃信好学、守死善道”。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孔子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他又善于分析、思考,因而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提出了许多至今仍适用的教学方法。孔子主张“因材施教”,这也是他的一条重要教学原则。他重视了解学生的特点和性格,同一个道理,对不同的学生讲授,重点和要求也不一样。孔子总是对症下药,给以不近雷同的回答,以帮助学生扬长避短。孔子认为一个人要增长知识,必须认真学习和思考。他提出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精辟见解。一个人如果不好好学习,只是冥思苦想,无论如何也不会有什么好处的;如果单是读书学习而不进行思考分析,就达不到真正的理解,陷入茫然无所适从的地步。所以,学和思是缺一不可的。孔子在教学方法上还提倡师生之间相互切磋,共同讨论。孔子的一生中和学生讨论、评介过许多人和事,就连他自己的行为,他也允许学生发表意见,比如子路就数次因不理解老师的某些做法而向他质询,说明孔子的教学既理论联系实际,同时课堂气氛也是开明的、民主的。孔子还有一些有关教育和求知的论述,成为教育史上的名言,广为今天的人们所熟知。孔子在他的教学实践中一再强调“学而知之“,他说自己“非生而知之者”,因而“发愤忘食”、“学而不厌”,他也要求学生要用同样的精神来学习。孔子教学强调德才兼重,注意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知识教育。《论语》上说:“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其中,孔子最基本的教育内容便是以“忠”、“信”为中心的德育,这当然是服务于他的教育目的的。《论语》中记载有大量孔子为学生讲述为政和为人之道的言论。孔子传授知识,主要是通过教习典籍去完成的。从文献方面来说,以后来被儒家称为“六经”的《诗》、《书》、《礼》、《乐》、《易》、《春秋》为主。《春秋》由孔子编写,是一部以鲁国为主兼载别国史事的编年体史书,用来对学生进行历史和政治教育。除《六经》以外,孔子还教学生学习“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这曾是《周礼》规定用以教贵族子弟的六种科目,其中骑射和驾驭御属于武事,现代应算作体育的范畴内。可见,孔子的教育内容很丰富,书本知识和实际技能兼而有之,同时注重加强品德修养和体育锻炼,其目的在于培养统治阶级所需要的治世能人。孔子对于学生不但进行言教,也进行身教,他本身就是儒家伦理的楷模。他在政治上有高度的原则性,决不委屈求全。孔子雕像同时,他百折不挠的毅力,丰富的古文献知识,多种多样的技能,达观的生活态度,谦虚和善的待人作风等等,都感动和影响着弟子们,甚至超过了言教的作用。弟子们对孔子人格和学问无比崇敬和仰慕,一生追随他并且努力实践他的主张和理想,这应该说是孔子言传身教的结果。孔子一生从事教育的心血没有白费。他的事业获得了丰硕的成果,桃李满天下。孔子还是个非常渊博的学者。他是中国文化承上启下的集大成者,在整理古代文献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春秋末期,由于周室衰微,诸侯纷争,礼崩乐坏,文献散失的情况很严重。孔子出于治学和教学的目的,搜集了许多国家的文献,对《六经》进行了增删,重加整理编次。总之,孔子承认有命,但却不是一个宿命论者。对富贵寿考方面他从不做无谓的追求,而任其自然。在道德修养方面和行仁礼之道方面,他却百折不挠,奋争到底。所以他才会在从政无望的情况下,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有益的文化教育事业上做出了划时代的伟大贡献。他的这种积极饱满的精神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7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