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一种人类命运,一种滚滚潮流,细节和人都只是滚滚潮流中的小片段而已。从后者思考历史,或许更能帮助我们弄懂身处的社会和国家,更懂得芸芸众生为何而生,为何而动,也更能完善我们自己的人格,清晰地认识这个世界,思考自己去选择怎样的生活。提到历史类书籍,尤其是横贯古今中外的通史类著作,不能绕过的就是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从史前到21世纪》(以下简称《全球通史》)。它是一部面向所有人的通史类著作。如果你是想要回溯漫漫历史长河的兴趣爱好者,这里有人类的起源、文明的嬗变、帝国的更迭、宗教的扩散,它用精准的语言,减小了读者的阅读压力,也降低了踏进历史领域的门槛。同时,《全球通史》也是一部富有时代感和现实感的著作。它并非一味地把读者拉向遥远的过去,而是试图让读者用过去的历史经验反观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让我们更加清楚自身在时间洪流中的位置。它能带给我们的,正如历史学家汤因比所说:它有助于人们理解未来———包含各种可能性和选择的未来。超越时空的“第三方评价”历史学是一种超越时空的“第三方评价”,因为不涉及当时当地的利益,就必须要尽量科学、公允地呈现事实、总结过去,这是一项重要的使命。所以,历史学比其他任何一门学科都更需要科学精神和宽广的视野。《全球通史》之所以广受全球读者的认可,正因为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写作兼备了这两点。中华民族是一个对历史极为重视的民族。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有着浓重“春秋”情结的中国人大都知道,与时间的长河相比,生命是极其短暂的。历史是对这短暂过程的记忆与追思。一旦进入历史记忆,没有人能够掩盖自己行为的因果、动机,更消弭不了行为的结果以及“众口铄金”的评判。通过大量阅读中外史学著作,跟踪大众阅读的兴趣,我发现,对于历史的重视,中西方是有所区别的。中国人比较勤奋地记录历史,但西方学者比较勤奋地思考历史。中国学界更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8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