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箽国安中国故事智库专家
承载历史诸多方面的史书,如晋国之《乘》、楚国之《梼杌》、鲁国之《春秋》等意在传承促进发展,如阳之辉光,如晨之甘露。
01
《竹书纪年》摘要
(汲县《竹书纪年》出土遗址)
资料显示《竹书纪年》亦称《汲冢纪年》《古文纪年》,共十三篇,为春秋时期晋国史官和战国时期魏国史官所作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叙述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的历史。以君主纪年为纲目,上下记载了89位帝王、年的历史。现存《竹书纪年》分为“古本”和“今本”两个体系。“古本”无规整的体例。“今本”有较为完整的体例。
02
《竹书纪年》与正史
“正史”之名,始见于《隋书·经籍志》:“世有著述,皆拟班、马,以为正史。”清代乾隆皇帝钦定“二十四史”,“正史”一称即专指“二十四史”。按《四库全书》的规定,正史类“凡未经宸断者,则悉不滥登。盖正史体尊,义与经配,非悬诸令典,莫敢私增”。《竹书纪年》的记载和《史记》总体上来是保持一致的,但略有不同。
体例
史书按体例分为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国别体等。《史记》采用纪传体来记述事件,《竹书纪年》一部编年体史书。
时间与内容
《竹书纪年》多记晋国与魏国之事,一般将此书看成是魏国的史书。《史记》分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其中本纪和列传是主体。它以历史上的帝王等政治中心人物为史书编撰的主线。
严谨性
《竹书纪年》成书于春秋战国,发现于西晋,中间相隔几百年,且《竹书纪年》所用的文字,是秦始皇统一文字之前的文字。司马迁的《史记》时期,当时社会上流传《世本》《国语》《秦记》《楚汉春秋》等著作和国家文书档案及调查获取的材料,都是司马迁写作《史记》的重要材料来源。
《竹书纪年》亡佚
《竹书纪年》经永嘉之乱,竹简亡佚,而初释本、考正本传世。历经安史之乱、五代十国的《竹书纪年》传抄本散佚,初释本、考正本渐渐无存。元末明初乃至于明代中期,出现了《竹书纪年》刻本,其春秋战国部分以周王室纪年记事,与初释本、考正本不同,是为今本竹书纪年。
03
《竹书纪年》古今评说
《竹书纪年》是中国古代编年通史。古本《竹书纪年》辑本以年代为经、历代各家引文为纬。《水经注》引《竹书》七十六条,皆以晋国纪年,如《春秋》之为鲁史。《谷梁传疏》引《竹书》周昭王胶舟之事,以驳《吕氏春秋》。《竹书》“(殷)祖乙胜即位﹐是为中宗”与甲骨文“中宗祖乙”的称谓完全相合,足见,一词一字皆有考究。以史正今,范今示古。
文化学者王艳青:《竹书纪年》在流传过程中确实残缺不全,到目前为止最符合逻辑的先秦史料,恢复过程的疏漏会与原貌出现误差。
当代作家理事会副主席、中国文物学会会员孙吉山:《竹书纪年》首为史学的重要参考,自古为书作传者,善传七分评述,避舍三分。所谈,常化警示教典,象形波动。封地建国的分配原则贯穿人之行迹,规则定法再分配,依时进展。以合乎当世的视角顺势发展;以当时代的典型转折明示历史痕迹;以超凡启示未来之势告诫后世。诸家释读之书与《竹书纪年》形成了对照,多能锦上添花。先祖伟路,史教典范,文明远播。
—END—
鸣谢:中国故事全球传播理事会、新华小记者、人民日报海外版(MYS)、中国文物学会、IBF国际品牌官联盟、中国书院品牌联盟、北京双奥博物馆、当代作家、北京意态传播、曹植文化研究会、兰毗尼国际旅游圣地、北京永安驿(新京北书院)、四堡雕版技艺、北京华夏文博国际艺术博物馆、世界地理标志大会品牌委员会、蓝微集团、洛出书处、金窖集团、牡丹荟、吉山书画院(洛阳、宿州等)、曹植书画院、太平洋家居网集团、千年故事、鹏贤管理、景山文化研究会、智数中国科创计划、河图洛书研究会、正和岛、色空艺术、苏宁艺术馆、宝贝计划、风合睦晨、置上谷旅游文化、飞银信息、聿惟科技、鲸希互动、东方国际、UI中国、天雷文化、锐视觉、行谈、慢物质、东方尚、设集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