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左传middot隐公元年原文注

元年[1]春王正月[2]。

三月,公[3]及邾仪父[4]盟[5]于蔑[6]。

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7]。

秋七月,天王[8]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赗[9]。

九月,及宋人盟于宿[10]。

冬十有二月,祭伯来[11]。公子益师卒[12]。——————————[1]元年:鲁隐公元年(周平王四十九年)。[2]王正(zhēng)月:指周(王)历正月。即使此月无事,也一定记正月,以表万事以尊王始。同时,以周历纪事还表示认可天下一统于周王室,[3]公:《春秋》称‘公’皆指鲁君,此指鲁隐公。[4]及邾(zhū)仪父(fǔ):及,与、和;邾仪父,邾国君,字仪父,邾,国名,在中国今山东省邹县。[5]盟:歃血为盟,即微饮牲血,以示信守誓言。[6]于蔑:于,在;蔑,鲁国地名。[7]郑伯克段于鄢(yān):郑伯,即郑庄公,名寤生;克,战胜(两军交战谓之克);段,即共(gōng)叔段,郑庄公弟;于,在;鄢,郑地名。原是国,被郑武公所灭,今河南省焉陵县。[8]天王:指周平王。《春秋》中,天王、天子、王均指周王。[9]使宰咺(xuān)来归(kuì)惠公、仲子之赗(fèng):使,派使者;宰咺,宰是官名,咺,人名;归,同馈,赠送;惠公,鲁惠公;仲子,鲁惠公夫人,此时尚未死;赗,助办丧事的财物。[10]宿:国名,今山东省东平县。[11]来:来朝。(不书‘来朝’是因无周天子命,诸侯间不能随意拜会)[12]十有(yòu)二月,祭(zhài)伯来。公子益师卒:有,同又,插在整数与零数之间;祭伯,周王卿;公子益师,鲁孝公之子名益师,字众父(fǔ);卒,大夫死曰卒。

元年春,王周正月。不书即位,摄[1]也。

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蔑,邾子克[2]也。未王命,故不书爵[3]。曰仪父,贵之也[4]。公摄位而欲求好于邾,故为蔑之盟[5]。夏四月,费伯帅师城郎[6]。不书,非公命[7]也。

——————————[1]摄:代理。[2]邾子克:即邾国君主,名克;子,爵位(周代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世袭罔替,封地称国)。意思是‘仪父,邾子克也’。[3]未王命,故不书爵:周王当时未册封周仪父爵位,故不写爵位(即不写邾子克)。[4]曰仪父,贵之也:贵,敬重;之,他。称字是敬重他(褒奖他与公盟于蔑)。[5]为(wéi)蔑之盟:为,做、干。[6]费(bì)伯帅师城郎:费伯,鲁大夫;城,筑城;郎,鲁邑,今山东鱼台县。[7]非公命:筑郎城非鲁隐公令。

初,郑武公娶于申[1],曰武姜[2]。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3]生,惊[4]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5]。爱共叔段,欲立之[6]。亟请于武公[7],公弗许[8]。及庄公[9]即位,为之请制[10]。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11],佗邑唯命[12]。”请京[13],使居之[14],谓之京城大叔[15]。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16]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17],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18]”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19]?”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20],无使滋蔓,蔓,难图[21]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22]?”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23]。”

——————————[1]初,郑武公娶于申:初,当初;娶,取妻;于,从。申,国名,姜姓,今河南南阳市。[2]武姜:武是武公的谥,姜是姓,武姜、武公、共叔段都是死后史学家对他们的追称。古代命名女人有如下方法,一是排行+姓,二是谥号(或夫谥)+姓,三是出生国名(夫国名)+姓,如仲子、褒姒、应嫚。[3]寤(wù):逆生,脚先出(有争议,有说生下会瞪眼)。[4]惊:使动用法。使…惊恐。[5]遂恶(wù)之:遂,于是、就;恶,厌恶;之,代寤生。[6]爱共叔段,欲立之:爱,喜欢;立之,立他(为太子)[7]亟(qì)请于武公:亟,屡次;请,请求;于,向。[8]弗许:弗,不…之;许,答应。[9]及庄公:及,等到;庄公,郑庄公,公元前年即位。[10]为(wèi)之请制:为,替;之,代共叔段;请制,请求封于制,制,郑邑,原是被郑所灭东虢(guó)国领地,今河南滎阳市。[11]岩邑也,虢叔死焉:岩邑,险邑(表面上是爱共叔段,实际是想险地难以控制);虢叔,东虢君;焉,在那里,指示代词兼语气词。[12]佗(tā)邑唯命:佗,同他,其它、别的。唯命,唯命是听。[13]京:地名,今河南滎阳市。京是大邑(武姜有私心)。[14]使居之:使之居之的省略;后一个之代共叔段。居,占据。[15]大(tài)叔:称太叔,指郑庄公第一个弟弟。[16]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祭仲,郑大夫;都城,为两词,都邑的城墙,古城邑都可称都;雉,计算城墙面积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17]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sān)国之一:制,制度;大都,大的都邑(城墙);不过,不超过;国,国都;参国之一,国都的三分之一。(周礼规定:侯伯级诸侯,国都围墙三百雉)[18]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不度,不符合(先王)法度;非制,违反制度。堪,能忍受。[19]姜氏欲之,焉辟害:之,代共叔段;焉,怎么、哪里;辟同避。[20]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厌,满足;之,标示宾语前置,有何厌;为,安排,动词带双宾语;之,代共叔段;所,地方,为的直接宾语。[21]无(wù)使滋蔓,蔓,难图:无同勿,不要;滋蔓,滋长曼延;图,对付。[22]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蔓草,杂草;犹,尚且;之,代您;宠,地位尊贵。[23]子姑待之: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姑,姑且;之,代叔段自毙。

饕餮纹,古代青铜器常用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1]。公子吕[2]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3]?欲与大叔,臣请事之[4];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5]。”公曰:“无庸,将自及[6]。”大叔又收贰以为[7]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8]。”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9]。”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10]。夫人将启之[11]。公闻其期[12],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13]。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14]。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15]。

——————————[1]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既而,不久;鄙,边境小邑;贰于己,即属郑庄公也属自己管辖,贰,两属。[2]公子吕:郑大夫,即下文的子封。[3]若之何:若…何,固定结构,对…怎么办。之,代贰于己。[4]欲与大叔,臣请事之:与,给予;请,请允许我;事,侍奉;之代太叔。[5]无(wù)生民心:生,使动用法,使…产生;使民生二心。[6]无庸,将自及:庸,使用;自及,自及于祸。[7]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lǐn)延:贰,指两属的西、北鄙;收,占据;以为,把它作为;至于,到达;廪延,郑邑,今河南省延津县。[8]可矣,厚将得众:可矣,可以动手了;厚,指领土扩大;得众,获更多民众。[9]不义不暱(nì),厚将崩:不义则不暱的省略,多行不义民众不会亲近,暱同昵,亲近;崩,崩溃。[10]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shèng),将袭郑:完,修葺(qì),指修城;聚,聚集民众;缮,修理;甲兵,盔甲和兵器;具,准备;乘,战车,四马一车为一乘;将,准备;袭,偷袭;郑,指郑国都。[11]夫人将启之:武姜准备为他开城门。启,开门;之,代共叔段;[12]其期:其,代偷袭;期,日期。[13]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乘,军队组织单位,一乘有车一、马四、甲士三、步足七十二,故二百乘共车二百、战马八百、甲士六百、步卒一万四千四百。[14]段入于鄢,公伐诸鄢:段,共叔段;入于,逃到;诸,兼词,相当于之于;之,代共叔段;于,到。[15]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gōng):五月二十三日;出奔,出逃;共,国名,今河南省卫辉市。共叔段名字,就是因为兵败逃亡共地,最终客死他国,后人称其为共叔段。

饕餮纹青铜器

书曰[1]:“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2];如[3]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4]也;谓之郑志[5],不言出奔,难之也。[6]

——————————[1]书曰:《春秋》记载。[2]段不弟,故不言弟:共叔段不遵守弟的本分,故不称其为弟。[3]如:像。[4]称郑伯,讥失教:不称兄弟,称爵位,讽刺郑庄公未尽到兄教弟的职责。[5]谓之郑志:《春秋》说这正是郑庄公的心愿;之,代郑庄公克共叔段。[6]不言出奔,难之也:如言‘大叔出奔共’,则罪在共叔段,《春秋》认为两人都有罪,故不用‘出奔’来描述。

空首布:春秋战国时期金属货币

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1]:“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2]。颍考叔为颍穀封人[3],闻之,有献于公[4]。公赐之食,食舍肉[5]。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6]”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7]!”颍考叔曰,“敢问何谓[8]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9]。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10],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11]?”公从之。公入而赋[12]:“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13]!”遂为[14]母子如初。君子曰[15]:“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16]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17]。’其是之谓乎[18]?

——————————[1]遂寘(zhì)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寘,音同置,弃置(有囚禁意);城颍,郑地名,今河南省临颖县。而,并且;誓,发誓;之,代武姜。[2]既而悔之:即而,不久;之,代弃置武姜事。[3]颍考叔为颍穀封人:颍考叔,郑大夫,因在颍谷任职,以颍为氏;为,担任。颍谷,郑边境城邑,今河南登封市;封人,管理边界的官;封,疆界。[4]闻之,有献于公:之,代弃置武姜事;有献,有东西献给郑庄公。[5]公赐之食(食物),食(吃)舍肉:之,代颖考叔;舍,放下不吃。[6]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wèi)之:尝,品尝;羹(gēng),带汁的肉食;以,以(之),把它;遗,送给;之,代指母亲。[7]尔有母遗(wèi),繄(yī)我独无:尔,你;繄,句首语气词;独,惟独。[8]何谓:即“谓何”,宾语前置,意思是‘说的是什么’。[9]公语(yù)之故,且告之悔:语,告诉;之,代指颍考叔;故,原因;告,表示;悔,指后悔的心情。[10]君何患焉!若阙(jué)地及泉:何患,即患何;患,担心;焉,兼词,于此,在这件事上;阙,同掘,挖掘。及,到。[11]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隧,动词,挖隧道;其,语气助词,不译;然,这样,代词,代黄泉相见。[12]公从之。公入而赋:从,听从,接受;之,代指颍考叔的建议;入,走入(隧道);赋,赋诗(随口吟诵,动词)。[13]泄泄(yì):形容和睦快乐的样子,与上句‘融融’同。[14]遂为:于是。[15]君子曰:《春秋》常用笔法,借君子曰发表评论。[16]施(yì):及、延及。[17]《诗》曰:‘孝子不匮,永锡(cì)尔类。’:诗,指诗经,此引自《诗大雅既醉》;匮,穷尽;永,长久;锡同赐;尔类,你族。意为孝道无穷尽,此孝道将永赐你族类。[18]其是之谓乎:意思即‘其谓是’,其,大概、可能;‘是’代词,指颖考叔。全句意为‘大概说的就是颖考叔这样的事吧’。

秋七月,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赗。缓,且子氏未薨,故名[1]。天子七月而葬,同轨毕至[2];诸侯五月,同盟至,大夫三月,同位至;士踰月,外姻至[3]。赠死不及尸,吊生不及哀[4]。豫凶事,非礼也[5]。——————————[1]缓,且子氏未薨,故名:缓,迟,指死后很长时间才来;子氏,即惠公夫人仲子,此时未死。名,记其名,《春秋》记史一般不记卿大夫名,此记宰咺名就因此事。[2]天子七月而葬,同轨毕至:七月,七个月(下同);而,承上文,相当于而天子七月葬;同轨,车辙宽度相同,此指诸侯国。[3]同盟至,大夫三月,同位至;士踰月,外姻至:同盟,盟国;同位,同为大夫;踰月,一个月后;外姻,有婚姻关系的亲戚。[4]赠死不及尸,吊生不及哀:尸,指未下葬前;向死者赠送礼物未赶在下葬前,向生者吊唁未赶在丧礼时。[5]豫凶事,非礼也:豫同预,预先准备,仲子未死而预赠丧事物品;非礼,不合礼制。

匜(yí):古代一种盛酒器具

八月,纪人伐夷。夷不告,故不书[1]。有蜚[2]。不为灾,亦不书。

惠公之季年,败宋师于黄[3]。公立而求成焉[4]。九月,及宋人盟于宿,始通[5]也。

冬十月庚申,改葬[6]惠公。公弗临[7],故不书。惠公之薨也,有宋师[8],大子少,葬故有阙,是以改葬[9]。卫侯来会葬。不见公,亦不书。

——————————[1]纪人伐夷。夷不告,故不书:纪,国名,今山东省寿光县;夷,国名,今山东省即墨市;告,向鲁国报告。故不书,故《春秋》不记载。[2]有蜚(fěi):有,发生;蜚,一种有害的昆虫,形椭圆,发恶臭,食稻花。[3]惠公之季年,败宋师于黄:季年,晚年;黄,宋邑,今河南省民权县。[4]公立而求成焉:公,鲁隐公;求,谋求;成,讲和;焉,兼词,相当‘于之’于,向,之代宋国。[5]通:友好往来。[6]改葬:改换墓地。[7]临(lìn):哭(为丧事而悲痛哭泣)[8]有宋师:有败宋师于黄之事。[9]葬故有阙,是以改葬:故,因;阙同缺,缺点,不完备;是以,所以。

郑共叔之乱,公孙滑[1]出奔卫。卫人为之[2]伐郑,取廪延。郑人以[3]王师、虢师伐卫南鄙。请师于邾[4]。邾子使私于公子豫。豫请往,公弗许,遂行[5],及邾人、郑人盟于翼[6]。不书,非公命也。新作南门。不书,亦非公命也。

十二月,祭伯来,非王命也。众父卒。公不与小敛[7],故不书日。——————————

[1]公孙滑:共叔段子。[2]为之:为,替;之,代公孙滑。[3]以:率领。[4]请师于邾:郑向邾国请求出兵。[5]使私于公子豫,公弗许,遂行:使,遣使;私,私下;于,和;公子豫,鲁大夫。遂行,于是自己去了。[6]翼:邾国地名。[7]公不与(yù)小敛:与,参与、参加;小敛,给死者穿衣。

青铜四羊方尊,商朝晚期礼器,祭祀用品

隐公元年译文:(公元前年)

元年春,周历正月。三月,鲁隐公和邾仪父(邾国君主)在蔑结盟。夏五月,郑庄公在鄢打败了(其弟)共叔段。秋七月,周平王派遣宰咺来赠送鲁惠公和夫人仲子的吊丧礼品。九月,和宋人在宿地结盟。冬十二月,祭伯到来。公子益师死。

鲁隐公元年春,周历正月。不记载即位,因是代理国政。三月,鲁隐公和邾仪父(邾国君主)在蔑结盟,邾仪父即邾子克。因他未受周天子册封,故《春秋》不记其爵位。称字“仪父”,以示尊重。鲁隐公代行国政并想向邾国示好,故在蔑地举行了盟会。

夏四月,鲁大夫费伯帅师筑郎城。《春秋》未记载,是因为筑郎城非鲁隐公之命。

当初,郑武公从申国娶来妻子,名叫武姜。(武姜)生下郑庄公及共叔段。郑庄公是倒着出生的,使姜氏受了惊吓,故取名寤生,并因些而厌恶他。(姜氏)喜欢共叔段,想立他为太子,曾多次向郑武公请求,郑武公没答应她。

等到郑庄公即位,武姜就替共叔段请封到制邑。郑庄公说:“制邑是个险要的地方,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封其它城邑吧,我惟命是从。”武姜便请封京邑,郑庄公就让他占据了那里,称其为京城太叔。大夫祭仲(对郑庄公)说:“都邑的城墙超过百雉,就是国家的祸害。先王的制度,大的都邑,城墙不能超过国都城墙的三分之一;中等都邑,不能超过五分之一;小的都邑,不能超过九分之一。现在京城的城墙不合(先王)法度(超过了一百雉),违反(先王)法度,您将难以忍受。”郑庄公说:“姜氏想这样做,这种祸害我怎能避得开呢?”大夫祭仲说:“姜氏怎么会满足呢?您不如早点为共叔段安排个地方,不要让他的势力蔓延,蔓延以后就难对付了。蔓生的杂草尚且难以清除,何况是您身份高贵的弟弟呢?”郑庄公说:“多行不义必自毙,您姑且等着吧。”

不久,太叔命西鄙、北鄙两个边城听郑公的同时也要听自己的。大夫公子吕(对郑庄公)说:“一国不容二主,对此您打算怎么办呢?想(把郑国)给与太叔,就请允许我去侍奉他;不给,就请除掉他,不要让民众产生二心。”郑庄公说:“不用(管他),(他)将自取灭亡。”太叔又进一步把两属的西、北鄙两城据为己有,(势力范围)达到了廪延。大夫公子吕说:“可以动手了。(他的)领地扩大了,将会得到更多的民众。”郑庄公说:“多行不义之事,(民众)不会亲近他。领地扩大崩溃的更快。”太叔修葺城池,聚集民众,修整甲衣和兵器,准备步卒和战车,将要偷袭郑国(国都),姜氏准备到时打开城门。郑庄公知道了偷袭的日期,说:“时机到了。”于是令大夫公子吕(子封)率战车二百讨伐京城。京城的民众背叛了太叔段,太叔段逃入(郑)鄢邑,郑庄公亲帅师伐鄢城。隐公元年五月二十三日,太叔段出逃共国。

《春秋》记载:“郑伯克段于鄢。”共叔段不遵守弟的本分,故不称兄弟;如两位君主互相付伐,故用克字(共叔段也有许多追随者);称郑伯爵位,不称兄弟,是讥讽郑庄公没尽到兄教弟的职责;总的意思就是说诛其弟是郑庄公的本意。难以说出奔,《春秋》认为两人都有罪,如说出奔,则罪似乎只在共叔段。

后来,(郑庄公)把姜氏弃置在城颍,并且发誓说:“不到黄泉,不相见!”过了不久,(郑庄公)感到有些后悔。颍考叔是管理边城颍谷的官,听说郑庄公弃母之事,便(借)献东西给郑庄公(顺便劝说)。郑庄公赐给他食物,他吃时留下肉不吃。郑庄公问他(为何如此)。他说:“小人有母亲(在家),扁尝小人供奉的食物,但未曾品尝过君王赐预的肉。请允许我把这肉送给我母亲(尝尝)。”郑庄公说:“你有母亲可送肉,惟独我没有!”颍考叔说:“冒昧地问一句,您说的是什么意思?”郑庄公告诉了他缘由,并表示了后悔的心情。颍考叔说:“这您担心什么呢?(虽不不及黄泉不风的誓言)如果下挖至见到泉水,再挖条隧道(母子)相见,谁能说这不是黄泉相见呢?”郑庄公听从了他的建议,(挖了一条隧道)。郑庄公进隧道赋诗道:“大隧之中,其乐融融!”姜氏走出隧道赋诗:“大隧之外,其乐陶陶!”于是母子和好如初。

君子说:“颍考叔是位真正的孝子,不仅孝顺自己的母亲,而且推及郑庄公。《诗经·大雅·既醉》篇说:“孝道无穷尽,此孝道将永赐你族类。”大概说的就是颖考叔这类事吧’。

秋七月,周平王派遣宰咺来赠送鲁惠公和仲子的吊丧礼品。(惠公死已很长时间)来迟了,而其夫人仲子此时还没死,所以《春秋》直接写了宰咺的名字。而且,天子死后七个月下葬,诸侯都来参加葬礼;诸侯五个月后下葬,盟国派使来参加葬礼;大夫三个月后下葬,同为大夫来参加葬礼;士一个月后下葬,姻亲来参加葬礼。向死者赠送礼物未赶在下葬前,向生者吊唁未赶在丧礼时,以及未死即赠送丧事物品,这都不合礼制。

八月,纪国伐夷国。夷国未报告鲁国,故《春秋》未记载。发现蜚虫。没有造成灾害,《春秋》也未记载。

鲁惠公晚年,在黄地打败了宋国。鲁隐公即位,谋求与宋国和睦。九月,与宋人在宿地结盟,两国开始友好往来。

冬十月十四日,改葬鲁惠公。鲁隐公未以丧主身份哭丧,故《春秋》未记载。鲁惠公死时,正值与宋军交战,太子又年幼,葬礼因此难完备,故改葬。卫桓公来鲁国参加葬礼,未见到鲁隐公,《春秋》也未记载。

郑国共叔段叛乱,共叔段子公孙滑逃奔卫国。卫国为他伐郑国,夺取了廪延。郑国率周天子的军队、虢国的军队伐卫国南部边境。同时郑向邾国请求出兵。邾子克遣使向鲁大夫公子豫请兵援助,鲁大夫公子豫就向鲁隐公请兵,鲁隐公没答应,于是鲁大夫公子豫就自行前往。并与邾国、郑国在翼地会盟。《春秋》未记载,因会盟未奉鲁隐公令。

新建南门,《春秋》未记载,也是因未奉鲁隐公令。十二月,周王卿祭伯来鲁国,未奉周王令。众父(鲁公子益师)卒,鲁隐公未参加穿衣礼。故《春秋》未记载死亡日期。(东隅注译)

主要参考文献:春秋穀梁传(谷梁赤撰)、春秋公羊传(公羊高撰)、新序(刘向撰)、春秋左传诂(中华书局)、春秋左传注(杨伯峻编著)、词诠(杨树达著)、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