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编春秋时,竟发现了这部王室史官秘

历来把《诗》《书》《礼》《乐》《易》和《春秋》合称为“六经”。

那么,这被称为《易》的六经,是指我们今天所见的《周易》吗?

很可能不是的。

我们认为,这部被奉为经的“易”,更大的可能是《易象》。

一、先有《易象》后有《周易》

长久以来人们的一个误会,就是把《周易》当成西周时期的著作。

然而我们已经有大量来自卦爻辞和实物的证据可以证明,《周易》一书绝对一定肯定百分之百百分之一万是战国时期才写成的。

所以,孔子当年如果确实读过易,读的肯定不是《周易》,而是另外的易书。

春秋时期的易书已经不止一种。

因为易学在孔子和文王之前几千年就已经发展成熟了。

孔子读到的易书,明确有记载的是宋国得到的《坤乾》。《坤乾》后来保存下来的内容在战国时期整理成了《归藏》。

还有一部史籍明确记载的易书,就是《易象》。

据《左传》记载,孔子年幼之时,韩宣子就已经在鲁国太史处见到了《易象》一书。

这部书,很可能就是周公所作,所以韩宣子阅后感叹,“我今天才算是见识了周公之德!”

二、孔子传授的教材

鲁国的太史处收藏了《春秋》和《易象》两种书。

孔子晚年,除了讲授诗书礼乐四经,就是整理鲁国的《春秋》。

孔子不仕,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至自远方,莫不受业焉。——《史记。孔子世家》

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孟子》

在整理《春秋》的过程中,孔子必然会看到周公的《易象》。

得到这部书之后,孔子如获至宝,读得废寝忘食,到了韦编三绝的地步。

孔子见过《坤乾》这样的卜筮之易,又见过《易象》这样的德义之易,所以他很明确地在两部书之间做出了选择。

他对子贡说“易,我后其祝卜矣,我观其德义耳”。

周公之德在《易象》里面体现得淋漓尽致,引发了孔子对于周公的无限敬仰。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论语》

孔子

三、《易象》成为六经

在六经之中,《春秋》和《易象》这两种应该是孔子晚年才同时得到的。

所以孔子好读易,也是从晚年才开始。

孔子晚年时候,身边的弟子有曾子,还有嫡孙子思。

孔子死后,子思在曾子教导下,完整地继承了孔子晚年学习《易象》的心得,并在此基础上编撰了《周易》的卦爻辞。

《周易》的核心思想“孚”,就是子思在《中庸》里最为推崇的“诚”——这个核心思想,源自文王和周公,所以,文王和周公作易的传说,其实也并非完全虚构。

子思所开创的思孟学派,将《易象》与其他五经并列,称为“六经”。

再后来,思孟学派的儒者传习《周易》,同时将古老的《易象》补充整理成了《大象》和《彖》等,这就是一系列易传的由来。

——以上观点,是我们基于当前掌握资料所做的推理,是否准确,留待更多地下材料出土印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15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