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浅读
——十三经漫谈之二
我读尚书有些日子了,而且也很读出些意蕴;你认为尚书是容易读的吗,自古至今到此就是圣山之巅,在这个分水岭前,有没有道行一看便知。
尚书到底该怎样形容,一般人不信,聪明人胆怯,只有好事不甘寂寞之人有贼胆,依仗着一般不会碰上懂的人胡说八道一通,不过其实真的只要你敢说,没有几个人能看出来你不懂。
尚书也是史书,与春秋差不多,其成分只是两者各有偏重;读懂尚书比考古还不容易,出土文物还可以下手摸一把,尚书就根本没有把柄可捏,急的人抓耳挠腮毫无办法。
唯一的可能就是抽丝剥茧,从千头万绪里面找到缝隙下手;这一根断了线不要灰心,说不准就碰上下一条傻大黑粗的,这样就可以放心到处去说我读透尚书了。
虞、夏、商、周四书是一根脉络,实际也是一脉相承的传承关系;这里面的人物故事更丰富,读过尚书就知道中国人是怎么来的了,后面所有历史中的人物都是滥觞于此的滴答孙子。
我这个人读书就是黑瞎子掰棒子,前面读的书后面撂爪就能忘,我就记着最后读完的秦誓这篇,里面的孟明视、白乙丙、西乞术,有人问孙悟空、猪八戒你怎么记着?废话那能叫书吗!
尚书这本大书,我起码断断续续读了有数年时间,放下了重新又拿起来一直到今天,我想我再也不会放下、不能忘怀、割舍不了,老来寂寞无事打发时光有充分理由可据了。
新同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