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春秋战国到鸦片战争,巍巍华夏,煌煌数千年历史,不论是辉煌还是屈辱都是我们的精神财富,本系列将截取重大历史事件,与大家一起领略祖辈的荣耀。本文是系列第三篇——晋国称霸。
《周郑交质》谈到,长葛之战后周王室损失了仅有的军队和颜面,东周正式进入诸侯争霸(历史转折点系列02——周郑交质)。“春秋五霸”是诸侯中的佼佼者,然而不同史料对五霸人选有争议。
在《史记》中,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而在《荀子》中,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荀子》成书于战国时期,早于《史记》,因此普遍认可《荀子》记载。
然而对比下来,真正能称为中原霸主的只有晋国,齐国仅有齐桓公,秦国从未出关染指中原,楚国大起大落,吴国和越国都是昙花一现,只有晋国自晋献公以来,一直到春秋末期,多年都是中原霸主,本篇重点介绍晋国的称霸之旅。
晋国是春秋时期唯一的超级大国
晋国崛起
晋国开国国君唐叔虞是周武王之子,初始封国为唐,其子姬燮继位后改为晋。晋国地处汾河以东,是夏朝故地,国民也多为夏朝遗民,周王室命其“启以夏政,疆以戎锁”,说白了就是监视夏朝遗民,不让他们造反,同时防御戎狄,不让他们南下侵犯,可以说晋国早期的生存环境远不如地处中原的齐国、鲁国等国。
晋国早期历史并没有相关记载,史书只是记载周厉王时期的国人暴动时,顺带提到了晋国,此时晋国国君为晋厉侯,直到晋文侯的出现,改变了晋国的历史走向。
晋文侯叫姬仇,其父晋穆侯攻打条戎失败,这时长子出生,他给儿子取名“仇”,用以明志,姬仇有一个弟弟叫姬成师,是晋穆侯击败千亩之戎,为表示庆祝以“成师”为名,这位姬成师后面将成为改变晋国历史,甚至春秋历史的重要人物,后一段会详述。
在第一篇《平王东迁》中提到(历史转折点系列01——平王东迁),周幽王身死之后,周朝出现了周平王和周携王“两王并立”的局面,其中郑国、秦国支持周平王,虢国支持周携王,周平王定都洛阳,周携王定都鄚阳,在洛阳之北,靠近晋国,周平王一直鼓动晋文侯灭掉周携王,晋文侯不为所动,僵持了二十余年。
终于周平王价码开得足够高,而且支持周携王的虢国也暗通晋国,表示要放弃周携王,晋文侯一鼓作气,在虢国的配合下率兵攻入鄚阳,灭掉了周携王。得到讯息的周平王大喜,写下《晋侯之命》来赞颂晋文侯。
灭掉周携王之后,原来周携王的封地被赐给晋国,同时周王室授予晋国“讨伐不周”的特权,就是晋国看谁不顺眼,可以以周王室的名义讨伐他,这种特权在春秋早期仅有晋国、郑国等少数几个国家拥有,于是乎晋文侯开始了晋国早期的开疆拓土,为晋国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晋国灭掉了虢国支持的周携王
曲沃代翼
晋文侯去世后,其子继位为晋昭侯,晋昭侯将他叔叔成师封在了曲沃,这便是曲沃桓叔,此时晋国的都城在翼城。
晋昭侯时期晋国出现内乱,晋昭侯被杀,而曲沃在曲沃桓叔的治理下蒸蒸日上,实力强大,于是乎他便率军赶往翼城,想要继承国君之位,然而在春秋礼法中,曲沃桓叔这一脉是小宗,而晋文侯、晋昭侯这一脉是大宗,大宗不断绝,小宗便无法继承大统,于是乎晋国国民立晋昭侯之子为晋孝侯,曲沃一脉第一次争位失败,此后60余年内,曲沃一脉六次向国君之位发起冲击,最终在曲沃武公时期成功灭掉翼城一脉,小宗代替大宗,成为晋国正统,史称“曲沃代翼”,曲沃武公即晋武公。
晋武公去世后,其子继位为晋献公,他是晋国称霸之路上最重要的人物,在一定程度上甚至超过了后来的春秋霸主晋文公。
曲沃代翼小宗取代大宗影响了晋国走向
晋献公继位之后就在思考,如何避免“曲沃代翼”再次发生,于是乎他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将晋国公室屠戮一空,什么叔叔、兄弟、侄子之类的全部被杀,整个晋国公室只存在晋献公这一脉,这样不就没人来抢国君之位了嘛。
后来他又想到,“曲沃代翼”会不会发生在自己儿子、孙子以及后代子孙中,于是在骊姬的推动下,晋献公把所有的儿子全部流放到边疆,或者赶出国做人质,国中只留下太子一脉,后代都这样操作的话,就能保证“曲沃代翼”不会再发生,史称“尽灭桓庄”。公子重耳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国流亡的。
公室被灭掉后,晋献公大量启用异姓为士族,不再以血脉而是以才能任职,大批优秀的文臣武将得到重用,文有郤豹、狐突、先丹木、胥臣、栾宾,武有荀息、士蒍、赵夙、毕万、韩万。
国力大增后晋献公开始向外扩张,先后灭掉了虞国、耿国、魏国、荀国等,史称“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同时被灭国的人才还能得到晋国重用,像荀息出自荀国,毕万出自魏国等等,进一步增强了晋国实力。
晋国霸业
晋献公去世后,由于继承人的问题,晋国陷入一段时间的内乱,在这期间晋惠公还被秦国俘虏了,为了救晋惠公,晋国在国内募兵,由此诞生了两大制度:州兵制和爰田制。
春秋时期,只有国民能够当兵。一国之内,国民或者国人指的是本部族的后人,而那些被征服的部族的后人被称为野人,他们是没有资格当兵的,此外还有身份更低的奴隶,更加没有资格当兵。州兵制放开这个限制,实行全民义务兵制,极大地扩充了晋国军队人数和质量。
为了激发军队的斗志,晋国表示分封土地不再和爵位挂钩,而是凭借功劳得封地。在周朝的等级制度里,天子、诸侯、大夫、士才有资格获得土地所有权,其他平民是没有资格的,现在晋国放开这个限制,极大地激发了国民和军队的奋斗热情,以至于后来军队都主动要求出战以获得战功得到土地。
此时晋国无论是政治制度,还是经济制度,亦或者是军事制度,都碾压同时代的诸侯国,晋国自此开始超级大国独霸天下,而正式宣告霸王登基的是晋文公。晋文公是晋献公的儿子,因骊姬之乱被迫流亡国外十余年,在晋国内部一系列动乱之后,他回国继位,重用狐偃、先轸、赵衰、贾佗、魏犨等人,让晋国在正确的道路上越走越坚定。
晋国开始向中原扩张,率先拿下南阳,彻底打开了挺进中原的通道,史称“晋启南阳”,此时晋国南可进攻郑国,东可进攻卫国、齐国,西可扼守秦国,北可退过黄河,以黄河为天险,阻碍敌人进攻。
占据南阳前可进军中原退可扼守黄河南方的楚国强大,也想染指中原,它与郑国结盟进攻宋国,晋国发兵救援宋国,晋楚两大强国在中原地区第一次正面硬刚,结果城濮之战晋国大胜,楚国大败,此战过后郑国向晋国求和,中原地区唯晋国马首是瞻,随后晋文公主持践土之盟,宣告“新王登基”。
之后晋国开始了百年霸业,晋襄公在崤之战和彭衙之战中击溃秦国,阻遏了秦国进军中原的念想,秦国被锁在关中只得向西发展;晋景公在鞌之战中击败齐国,随后又在伐蔡攻楚破沈之战中攻入了楚国本土;晋厉公在鄢陵之战中再次击溃楚国,将中原地区再次收入囊中;晋悼公时期,晋国国力达到巅峰,史载“军治万乘”,然而晋悼公早逝,晋国因继承人问题陷入持续的内斗,霸业走向萧条。
中间最小的蓝圈是晋国最早的疆域
从晋献公开始,一直到晋悼公,百年之间,晋国数次大败楚国、齐国、秦国,堪称中原第一霸主,然而晋国风光的背后也隐藏着巨大的危机。
这场危机要追溯到晋献公时期的“尽灭桓庄”,由于晋国公室孱弱,而以韩、赵、魏、智、范、中行氏六卿为代表的异姓士族崛起,形成了支强干弱的局面,晋国末年六卿内斗,只余韩赵魏三家,下一期讲述战国时代开启的标志性事件——三家分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