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和战国有什么区别呢同样是诸侯战乱,但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这是一段璀璨宛若星河的历史。但是如果我们单纯从春秋和战国的史实来看,会觉得这是东周统治崩盘后,群雄并起的一个动荡年代,两者之间似乎并无本质的区别。但是,为什么要把两者分开,以“春秋”和“战国”加以区别呢?今天我们就来深入的盘点一下!一、“春秋”的由来在我国先秦时期,各诸侯国都已经设置了史官对国家的历史进行记载,而这些史官所记载的史书统一都称作“春秋”。而我们现在所读到的“春秋”则是由孔子在鲁国史官的记录基础上进行重新的修订,最终形成了我们后人所公认的《春秋》。而《春秋》记载的时间跨度为公元前年到公元前年。《春秋》记叙的时间段,基本上和我国历史学角度对东周两个时间段的划分中第一部分重合,如果按郭沫若等历史学家的划分,东周第一阶段应该截止到公元前年。所以我们也就干脆将东周第一阶段直接称为“春秋”。二、“春秋”的主题是礼乐崩坏“春秋”是东周的第一阶段,由于前期的折腾,在这一阶段周天子的威信已经扫地,对于各地诸侯的控制也已经非常微弱了。虽然微弱,但是毕竟还是有!各地诸侯虽然是在各行其是,但是表面上依旧要奉周天子为尊,哪怕是攻略敌国也要打着维护周天子的旗号。而此时诸侯国尚且不敢、也不具备绝对的实力贸然吞并其他国家,主要采取的发展模式是发展自身实力,然后以“尊王攘夷”的套路谋取诸侯间的主导霸权。所以我们看到的是一种“争霸”的模式!看到这里,大家应该就有种感觉,此时的东周虽然处于一种失控状态,但是国家层面的等级制度依然还在发挥着微弱作用,而整个“春秋”的历史实际上就是周朝这种国家层面的控制力逐步衰弱而最终消逝的过程!这个过程就叫“礼乐崩坏”!三、战国的主题是大争之世而标志着“春秋”结束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就是大家所熟知的“三家分晋”。赵、魏、韩三家直接挑明了分裂吞并诸侯王晋室的领土,这种明面上的违背“礼”的行为也迫使周天子必须予以承认的时候,这就说明周朝的制度约束力彻底丧失了!而进入战国这一时期,国家内部已经有了实力强大的顶级诸侯王,他们已经可以肆无忌惮的吞并国家、对外攻伐,完全不受立法约束,也没有必要再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只要我想干就干!所以,在这一时期里,一切都是凭实力说话,谁拳头大谁就是老大,而各个顶级诸侯王之间也在绞尽脑汁扩充实力,吞并他国。诸侯国之间也再也没有什么争夺霸权一说,而是一种你死我活的淘汰赛,我发展得快,实力强,我就可以吞并你!这种弱肉强食的时代,就是我们所说的大争之世!最后,综合上述三点我们知道了,春秋与战国虽然同属东周,也普遍存在着诸侯割据相互攻伐,但是其内在的核心实质是有本质区别的。前一个反映了“礼乐崩坏”的过程,后一个则是弱肉强食的竞争,所以我们要把东周分为两个时代来加以区分!图/来源于网络文/华夏问长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6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