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专家李从悠 https://m.sohu.com/a/503326930_121028782年的开年历史大剧《皓镧传》隆重登场了,演绎的是战国末期传奇人物吕不韦与赵姬的故事,剧中的主角皓镧,就是创作者给赵姬赋予的名字,这个名字是否来自严谨的考证,老乐不敢妄言,毕竟在先秦时代,女性是很少能留下名字的,但是在艺术作品中不一样,如果没有一个合适的名字称呼,是不便于受众理解接受的。因此,跟历史人物的名字较真,不如通过历史剧,了解到更多的历史知识,这种收获远比白白看热闹更有价值。恰好,老乐又是一个自认为看先秦史书热闹还不算少的学渣,所以一边欣赏这部历史剧,一边跟大家分享一下看剧心得,挺好。闲话少说,咱们就逐集找些看点跟大家交流,本篇内容就说说跟第一集相关的一些历史的“边角料”——既然本剧的主角是赵姬,那么作为她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吕不韦当然是有着举足轻重作用的,而历史上的吕不韦也是第一个由商贾做到贵族的传奇人物。在农耕为本的古代社会,商人向来是得不到重视,即使再有钱,从“士农工商”的分类中也能证明,商人排名社会最底层,可吕不韦就想改变这种地位和命运,因此他一直努力要成为集才华与财富以及社会地位于一体的人上之人。最终他也通过自己的一番运作,成为了大秦帝国的奠基人,被封为文信侯,走向人生巅峰。在这里,我们不讨论更多关于吕不韦与秦始皇的关系问题,一方面是要结合电视剧的剧情,另一方面则是篇幅有限,我们还是说说《皓镧传》第一集中,关于吕不韦的形象。“大猪蹄子”版的吕不韦一登场,就给人一种高傲自负的暴发户感觉,同时,这个富商又不想被人看低,便大肆卖弄自己的才学,比如他故意玩了一手“买椟还珠”的商业炒作,来提高自己的身价和名望。买椟还珠这个成语,虽然不是出自吕不韦的故事,但不能说他的行为不符合史实,可剧中大多数人都提到了“买椟还珠”这个成语,就有点问题了。因为买椟还珠出自《韩非子》,而韩非是公元前年左右生人,吕不韦是公元前年左右生人,就算没有精准时间,但可以肯定的是,他肯定比吕不韦的年龄小很多,即使韩非整理出“买椟还珠”这个典故,是根据民间故事的传讲,可能真的发生在吕不韦甚至更早的时期,可是以当时那些商人的文化水平,是不会有人提炼总结出这样精彩的成语来的。因此,买椟还珠本是想要显示出吕不韦精明的商业头脑,但归根结底还是不符合历史常理,弄巧成拙地穿越了。而不管怎么说,买椟还珠的故事毕竟还有可能发生在吕不韦生活的世代,但吕不韦后来又用了一个成语,就是彻头彻尾地胡乱卖弄了,那就是吕不韦在跟皓镧交流时,用了一个词,一诺千金。这个用法绝对有问题,而且是正反两方面都不符合历史常识。首先说正面,一诺千金这个成语源自汉朝大将季布的故事,季布本是项羽手下大将,在刘邦战胜项羽后,季布几经辗转,终于得到了仇人刘备的宽恕,任命他做自己手下的重臣,而季布在刘邦死后,也一直是大汉王朝早期的重要人物,关于他最著名的典故就是:“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句话也是公认的,一诺千金的出处来源。而季布尽管生卒年不详,但考虑到他比刘邦活得更久这个情况来看,他肯定是比刘邦要年轻一些的,而刘邦比秦始皇小2岁,所以季布怎么算,至少也要比吕不韦年轻出一代人去,那么由此看来,吕不韦使用跟季布有关的成语,对于这个槽点,老乐倒是想用另一个成语来形容——张冠李戴。那么,所谓的反面看,又有什么问题呢?那就是吕不韦确实有一个跟一诺千金非常相像的成语,只差一个字,有趣的是,这个成语就是“一字千金”。此事是说吕不韦后来成为秦国的重臣后,组织门客写下了著名的经典著作《吕氏春秋》,也叫《吕览》,为了证明自己这部书编纂的严谨完美,吕不韦特意在成书之后发下公告,千金求错,意思就是如果有人能合理改动《吕氏春秋》的一个字的话,他将以千金酬谢。由此可见吕不韦对自己的治学成功的认真负责以及自信态度。但一字千金和一诺千金这两个词,真的是一字之差,谬以千里!以上就是老乐对于《皓镧传》第一集中,一些微小细节的放大闲聊,吹毛求疵之处还望各位谅解,但老乐始终是这一个习惯和目的,看历史剧在开心之余,能有收获到一些相关的历史小知识,看剧所用的时间,才能体现出一些价值出来。当然,老乐才疏学浅,纰漏之处在所难免,如有错误,还望各位批评指正!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7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