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山铁字艺人郑书山以锤为笔写春秋安

据安徽日报报道,铁字出自长丰县吴山镇,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以长江为界,就“南有芜湖铁画,北有吴山铁字”的说法。在合肥市瑶海区裕丰花市一处门面房里,吴山铁字省级非遗传承人郑书山,在无数个埋头捶打的日夜,造就了一幅幅铁字书法作品。年出生于长丰县吴山镇的郑书山,童年受祖辈影响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上初中后开始向叔祖父学习铁字技艺。年高中毕业后,他进入合肥化工厂当学徒,利用闲暇时间坚持练习铁字,年走进裕丰花市以铁字为业。郑书山在捶打一幅铁字书法作品。“上铁皮、裁剪、锤打、平整定型、修边钻孔、焊接、清洗、喷涂、制作底版外框、安装等,一幅铁字作品要经过30多道工序。”郑书山说,“仅捶打这一道工序,我学了整整八年。”30多年来,郑书山以锤为笔、锻铁为字,在长期的制作实践中,吸取雕刻、雕塑、锻造等工艺之长,结合铁画、浮雕等制作工艺技巧,创造性地使纸墨书法与铁工艺完美地融为一体。经过多年潜心钻研,他由一名普通的匠人成长为省工艺美术大师。年,他的铁字作品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年,他的铁字书法《七律·长征》入选当代中国工艺美术双年展,并被中国工艺美术馆选定永久收藏。今年5月,他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吴山铁字代表性传承人。郑书山在对铁字绞边整形。“作为一个手艺人,有幸成为这个时代艺术成就中的点滴,感到很欣慰。我将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传承发展吴山铁字制作技艺。”郑书山说。■本报记者程兆文/图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84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