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晏子春秋译注超级好看,可别错过

今日推荐:《晏子春秋译注》作者:李新城。搜索书名开始观看吧~

-----精选段落-----

卷四内篇问下第四

4距:专擅,专权。

5养交:亦作“养佼”,指培养交情,以成朋党。

6芃芃棫朴,薪之槱yǒu之。济济辟王,左右趋之:出于《诗经·大雅·棫朴》。芃芃,草木茂盛的样子。槱,堆积。济济,众多的样。此句大意为柞树朴树郁郁葱葱,砍伐下来堆积起来。人才济济辅佐周王,贤能之人追随左右。

译文

晏子出使鲁国,鲁昭公问晏子说:“我听说,做事情不与众人商量就会迷茫。现在我和一国的人一起考虑事情,鲁国依然不能免于祸乱,这是为什么呢?”晏子回答说:“君主您所尊崇和举荐以致富贵,在内与您谋划私事,在外谋划国事的人,以及您身边的亲信宠臣,都是和您想法一致的人。把全鲁国的想法都化为一个人的想法,甚至无需和第二个人商量,哪有工夫与更多的人商量呢?围绕在君主您身边的人,专擅朝政,这是国家危险的原因;您身边的近臣谄媚奉承,互相阻塞进贤的通道,这就是善行衰减的原因;士人只想保有自己的俸禄而不为国事,游说之人只图私利而结交权贵,这就是君主自身危险的原因。《诗经》说:‘棫朴,薪之

鲁昭公问安国众民晏子对以事大养小谨听节敛第十四

晏子聘于鲁,鲁昭公问曰:“子大夫俨然辱临敝邑,窃甚嘉之,寡人受贶。请问安国众民,如何?”晏子对曰:“婴闻傲大贱小则国危,慢听厚敛则民散

注释

1慢听:轻率断案。

译文

晏子出使鲁国,鲁昭公问晏子说:“先生您庄严地屈尊来到我国,我心里非常高兴,我接受您的恩惠。请问如果想实现国家安定,百姓众多,要如何做呢?”晏子回答说:“我听说傲视大国,轻视小国,国家就会危险;轻率断案,赋税沉重,百姓就会离散。侍奉大国,帮助小国,是使国家安定的方法;慎重断案,减轻赋税,是使百姓众多的方法。”

晏子使晋晋平公问先君得众若何晏子对以如美渊泽第十五

晏子使晋,晋平公飨之文室

注释

1晋平公:春秋时晋国君主。姬姓,名彪。公元前—前年在位。飨:古代一种隆重的宴请宾客的礼节。文室:装饰华丽的宫室。室,古人房屋内部,前叫堂,堂后以墙隔开,后部中央叫室,室的东西两侧叫房。

2既静矣,以宴:张纯一《晏子春秋校注》引黄以周说:“案:静、

3数:多次,屡次。

4君子如美:“美”当为“雨”字之误。作“雨”,不仅可以文意通畅,而且可与下“夫往者维雨乎”句相呼应。

5辟:通“避”,躲避。

译文

晏子出使晋国,晋平公在装饰华丽的宫殿里为晏子举行隆重的飨礼。飨礼结束了,平公又举行私宴。平公问晏子说:“先生您的先君桓公深得百姓拥护是什么样子呢?”晏子回答说:“您为我国君主举行飨礼,并把这个恩惠施及我这个使臣,让我能够侍奉在您身边,心中受宠若惊,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您。”平公说:“我已经多次听说先生您的大名了,今天得以相见,希望能够听到您的高见。”晏子回答说:“我听说,君子的恩德就像雨水一样,深渊大泽容纳它,众人归附,就像鱼儿有了依靠,尽情享受游泳的乐趣。如果深渊大泽枯竭干涸,鱼儿就会游走。鱼儿所需要的只是雨水,雨水没有了,它们就不可能再回来。”平公又问晏子说:“请问贵国庄公和如今的君主谁更贤明?”晏子回答说:“两位君主所作所为不同,我不好评价啊!”平公说:“周王室行为不正,诸侯国专权,因此想听听先生您的看法。”晏子回答说:“我的先君庄公不安于平静的生活,喜好节俭饮食,不喜欢钟鼓音乐,却喜欢舞刀弄枪,能够与士兵们同饥渴,共寒暑。庄公的勇力超过一般人,只是有一个过错不能自我节制,因此未能免于祸乱。如今的君主扩大宫室,装饰亭台楼榭,以躲避饥渴和寒暑,但是他畏惧祸乱,尊敬鬼神。他的品行,可以得到善终,但是无法恩及子孙后代。”

晋平公问齐君德行高下晏子对以小善第十六

晏子使于晋,晋平公问曰:“吾子之君,德行高下如何?”晏子对以:“小善”。公曰:“否。吾非问小善,问子之君德行高下也。”晏子蹴然曰:“诸侯之交,绍而相见

注释

1绍而相见:通过介绍而相互见面。绍,介绍,为人引见,使相互认识。

2质:朴实。

3直称:直言进谏。

译文

晏子出使晋国,晋平公问晏子说:“先生您的君主,他的德行如何?”晏子回答说:“只是有些小的善德而已。”平公说:“不是。我不是问小的善德,而是问先生您的君主德行如何。”晏子惶恐不安地说:“诸侯之间的交往,本来都是经过介绍而相见,言辞之间会有所隐讳。君主您的命令质朴,我就不敢有所隐瞒。我的君主没有什么可以称道的。”平公惶恐不安地向晏子辞谢,送行的时候,行再拜礼才返回,说:“我的过错危险啊!谁说齐国君主不成器。敢于直言进谏的人,正在齐国的朝堂之上啊。”

晋叔向问齐国若何晏子对以齐德衰民归田氏第十七

晏子使于晋,叔向从之宴

注释

1叔向:春秋时晋国大夫羊舌

2季世:末世。

3豆、区、釜、钟:春秋时期齐国的四种容量单位。当时,齐国公室的换算方式是,四升为一豆,四豆为一区,四区为一釜。十釜为一钟。而田氏的换算方式为,五升为一豆,五豆为一区,五区为一釜。十釜为一钟。这样,田氏的容量单位就比公室大许多。

4如市:进入市场。如,通“入”。

5蜃蛤:大蛤和蛤蜊。

6屦贱而踊贵:此处指齐国君主滥用刑法,受刖刑的人很多,以至于市场上鞋子卖得很便宜,而假肢却卖得很贵。屦,古代用麻、葛等制成的一种鞋。泛指鞋子。踊,假肢。

7燠休:亦作“燠咻”,优恤,抚慰。

8僇:通“戮”,杀戮。无时:不定时,随时。

9箕伯、直柄、虞遂、伯戏:四人均为田(陈)氏的远祖,据说是舜的后代。

10相:一说为“祖”之误。胡公:妫姓,名满。周武王时作为舜的后代受封于陈,为陈国开国君主,是陈(田)氏的祖先。大姬:胡公之妃。

11女:受国君宠爱的姬妾。

12皂隶:卑贱的差役。

13

14昧旦丕显,后世犹怠:此句大意是:每天一大早就起来,才建立起显赫的功业,即使这样,后代也可能会懈怠。昧旦,天将明未明的时候。丕显,大显。

15

译文

晏子到晋国出访,叔向陪他参加宴会,互相说话。叔向说:“齐国现在情势怎么样啊?”晏子回答说:“齐国现在是末世啊!我不知道最后会怎么样,齐国大概会为田氏所有吧!”叔向说:“此话怎么说呢?”晏子说:“公室抛弃百姓,百姓都归附于田氏了。齐国原来有四种容量单位:豆、区、釜、钟。公室的折算方法是,四升是一豆,从豆开始每级都是四进制,一直到釜。十釜为一钟。田氏的折算方式却是,从豆到釜三种容量单位,每级比公室加一,都是五进制,这样一钟数量就很巨大了。田氏用自家的折算方法借贷,却用公室的折算方法收贷。山上的树木运到市场上,价钱并不比在山上时贵;鱼盐蜃蛤等海产品运到市场上,价格并不比海边贵。百姓的劳力如果分成三份,两份要用于公室的各种徭役,只有一份用来维持自己的衣食。公室聚积的粮食多得腐朽被蛀,而国中的老人和小孩却受冻挨饿。齐国的市场上,鞋子便宜而假腿昂贵。百姓深怀痛苦,心有怨恨,田氏却对他们加以抚慰。以前商纣王诛杀不当,随意杀戮百姓,而周文王以仁爱之心对待殷商百姓,收留和抚恤那些无家可归的人,因此天下都归附于他。百姓并不会随意地归附于谁,他们只会归附于有德的人。如今公室骄横暴虐,而田氏却非常仁爱,百姓爱戴他就像是爱戴自己的父母,归附于他的百姓就像流水一样。田氏即使不想得到百姓的爱戴,又能躲到什么地方呢?箕伯、直柄、虞遂、伯戏,以及胡公、太姬等田氏祖先的神灵,已经都在齐国了。”叔向说:“即使是我们的公室,也是末世了。军马被闲置而不驾车,卿不再率领军队,公室的战车上没有合适的战士,士卒们没有称职的长官,百姓疲困不堪,宫室却更加奢华,道路上饿死的人前后相望,而受君主宠爱的人却越来越富。百姓听到国君的命令,就像逃避贼寇仇人一样。栾、郤、胥、原、狐、续、庆、伯等公族,已经沦落为低贱的仆役。国政都掌握在大夫家中,百姓无所依靠。可是君主每天都不思悔改,用享乐来掩饰忧愁。公室已经这样,还能存在几天!谗鼎的铭文说:‘昧旦丕显,后世犹怠。’更何况如今每日不思悔改,怎能长久啊?”晏子说:“如果这样的话,你准备怎么办?”叔向说:“人力所能做的事情已经做完,只能等待老天安排了。晋国的公族已经消亡殆尽。我听说,公室即将衰微的时候,他的宗族就像枝叶一样先落,然后公室也就跟着衰落。我的同宗一共有十一族,现在只有我们羊舌氏还在,我又没有儿子,公室也没有法度,我能够得以善终就很幸运了,哪里还敢奢望得到后世的祭祀啊?”

叔向问齐德衰子若何晏子对以进不失忠退不失行第十八

叔向问晏子曰:“齐国之德衰矣,今子何若?”晏子对曰:“婴闻事明君者,竭心力以没其身,行不逮则退,不以诬持禄

注释

1持禄:保有俸禄。

2持危:扶持危局。

3隐:读为违。违背,违反。

4进退维谷:见于《诗经·大雅·桑柔》。此句大意是:前进和后退的路均已穷尽而无所适从。一说,谷同“

译文

叔向问晏子说:“齐国的国运已经衰落,如今你要怎么办?”晏子回答说:“我听说,侍奉英明君主的人,竭尽心力直到身亡,德行有所不及的时候就隐退,不用欺骗的方式来获得俸禄;侍奉懒惰君主的人,自身悠然自得地度过一生,才能有所不及就辞官,不用谄媚的方式处于危险的境地。况且我还听说,君子侍奉君主,进身为官不丧失忠诚,辞官隐退不丧失品行。不随意迎合君主而违背忠诚的原则,可以称为不丧失忠诚;不贪图利益而损伤廉洁的名声,可以称为不丧失品行。”叔向说:“说得好啊!《诗经》上说:‘进退维谷。’大概说得就是这样的情形吧?”

叔向问正士邪人之行如何晏子对以使下顺逆第十九

叔向问晏子曰:“正士之义,邪人之行,何如?”晏子对曰:“正士处势临众而不阿私

注释

1处势:处于有权势的高位。

2行国:周游于国中。

3苟禄:没有功劳却享有的俸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84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