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离奇的盗墓
公元年的一天,一个盗墓贼趁着夜黑潜入了一处战国古墓。谁料,墓中没有珍贵随葬品,只有一堆竹简置于其中。小贼哪里知道,这堆破竹片儿就是被称为“战国奇书”的《竹书纪年》!
《晋书·卷五十一列传第二十一·束皙》中记载了这个发生在晋武帝太康二年的离奇盗墓事件……书中记载,当时汲郡的一个名叫“不准”的盗墓贼盗掘了一座有着高大封土堆的战国古墓。墓中没有出现什么珍贵的器物,盗墓贼只有悻悻而去。不过,当地的村民很快发现了墓冢上的盗洞,便上报给了官府。随后,官兵们进入墓室之中,发现了一大堆书写着文字的竹简,最后的统计足足有数十车之多!
02战国奇书
当时正值晋武帝司马炎执政时期,得知古墓中出土了记录文字的竹简也颇为重视,于是安排专人进行整理。后来,这一批取自汲郡古墓的竹简统称为“汲家书”。谁知,这一整理便一发不可收拾!官员惊呼,此乃奇书也!原来,在“汲家书”中,居然发现了一部《竹书纪年》的古籍!此书记载的内容,可谓“惊世骇俗”,堪称可以颠覆古代历史的“妖书”!
在此之前,成书于汉代的司马迁的《史记》,一直都是人们了解夏、商、周三朝的重要史料。而这部《竹书纪年》,按年编次共计十三篇,同样记载了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的历史!且开篇是以君主纪年为纲目,上下记载了89位帝王、年的历史。不过,《竹书纪年》上的记载,很多内容却与《史记》大相径庭!这让当时晋朝的官员们大呼意外!
03历史的“阴暗”记载
比如,《史记》中记载的尧、舜、禹三位皇帝以平和谦逊的“禅让”方式传续王位!而《竹书纪年》却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变,它记录的这些“禅让”都是子虚乌有,几位上古帝王的传承,都伴随着无数血腥的战争……
再比如,《史记》记载的历史第一位贤能之相——商汤的伊尹。而《竹书纪年》里却记载说这位伊尹其实是个位高权重的野心家……面对如此“奇书”,晋武帝司马炎还是非常看重的,他命令人将其重新整理排序,出了一本《荀和本》(考正本)。后期的考证中,官员们认为这座被盗的战国大墓应该属于公元前年去世的魏襄王。到了晋惠帝时期,秘书丞卫恒继续对此书进行考证研究。然而当时的晋朝开启了动乱时代,到了晋怀帝时期又发生了“永嘉之乱”,这一时期的《竹书纪年》正本伴随着国家动乱,开始散落流失……最后,仅仅只有初释本、考正本传世。
04逐渐失传……
在随后的几百年间,正本《竹书纪年》再也无处可寻,而流传下来的“考正本”也开启了悲惨的命运……众所周知,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绝大多数的春秋战国古籍灰飞烟灭,中国上至夏商周遥远年代的记载信息,变得越来越模糊……而出自战国早期魏国国君墓的《竹书纪年》,因为埋入地下而逃脱了那场毁灭灾难,此乃历史之幸事!
可惜,由于其内容记载太过“阴暗面”,几乎是冲破了历朝历代推崇的儒家古代历史体系。《竹书纪年》就像是一个羁傲不逊的少年,他的横空出世让一直循规蹈矩的《史记》变得有些尴尬……比如,人们相信了几千年的“禅让”在儒家伦理道德治国体系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它是以礼以仁治国的典范!而《竹书纪年》说的是“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就是很直白地告诉我们:没那回事儿,都是假的!舜囚禁尧才登上了帝位……于是,到了唐朝安史之乱时期,《竹书纪年》的“考正本”也开始逐渐消失,到了宋代则几乎是消失殆尽!时至今日,有关《竹书纪年》所记载的内容是否为真实存在的历史,尚有许多疑问……不过,我们要明确的是:《竹书纪年》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晋国、魏国史官所记之史书,是中国古代唯一留存的未经秦火的编年通史。它的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皆在古代经史之上!
如今我们依然可以看到许多关于这本传奇“妖书”的相关内容,多为明清以及民国时期的文人考证所著。不过,因为“正本”和最原始的“考正本”早已经不复存在,如今的这些相关记载谁又能证明其真实性呢?近些年,随着一些考古成果的展现,如银雀山、睡虎地竹简的出土,那些遥远时代的信息正在一点点缓慢地走近我们,揭开他们神秘的面纱……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关于这部战国“妖书”《竹书纪年》的真实与否,也会有真正的答案浮出水面……期待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