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朝初年,河南卫辉市一个名叫“不准”的盗墓贼偷偷挖开一个古墓,墓中一片漆黑,目不能视,他在地上随处扒拉,摸到一大把竹片,于是点燃,寻找宝物,可是除了竹片,啥金银财宝都没有。不准大失所望,骂骂咧咧离开了古墓。
翌日,附近的村民发现了这个古墓,遂告知了官府。几个官员看竹片上写满文字,密密麻麻,数量庞大,于是把竹片捆在一起,运往京师洛阳。晋武帝司马炎十分重视这事,派中书监和中书令亲自进行整理。
通过对竹简的研究,原来不准挖开的墓是战国魏王冢,带字的竹片竟是前所未知的典籍,遂取名《竹书纪年》。竹书就是写在竹简上的文字;纪年就是将上古史事按年编次。
《竹书纪年》从黄帝写到春秋战国,记录了89位帝王,跨越了年。秦始皇统一天下,把除了秦国以外的各国史书全部烧掉了,《竹书纪年》因为被魏襄王早早带到陵墓里,因此躲过一劫。《竹书纪年》记载的上古往事,彻底颠覆了人们的三观,对标便是《史记》。
比如根据《史记》记载,尧舜禹三代禅让,成就一段上古佳话,被后世奉为理想社会的楷模,“鸟生鱼汤”也成为无数帝王学习的榜样。
但是,《竹书纪年》却是这么写的: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舜囚尧,复堰塞丹朱,使不与父想见也。
意思是说,帝尧晚年,派太子丹朱和鲧治水,十年不成,百姓怨声载道。舜趁机囚禁了尧,夺了尧的帝位,并且杀死了鲧。丹朱不敢回朝与尧相见,死在治水之地。这些记载得到了《韩非子》和《山海经》的佐证。
舜杀死鲧之后,又让鲧的儿子禹治水。因为鲧的家族世代治水,除了禹也没人可用。禹经过七年时间治水成功,又夺取了舜的帝位,将舜流放到埋葬丹朱的地方,并且囚禁了舜的儿子商钧,商钧死在了被囚禁之地。
再如“后羿射日”。《竹书纪年》中真有一个叫“后羿”的人,不仅射日,而且夺位。禹将王位传给儿子启,启的儿子太康继位,整日沉迷酒色,东夷部落的有穷氏首领后羿趁机西下夺取了帝位,史称“太康失国”。
后羿没有自己称帝,而是培植了一个傀儡“仲康”。后羿年老,被部下寒浞杀掉,儿子被寒浞活活饿死。后来,仲康的孙子少康发愤图强,重新夺回帝位,重振大夏荣光,史称“少康复国”。这事在《史记》中没有记载。
云云等等。
《竹书纪年》自从出土以来,便被史家各种注解诠释考证,年初夏,著名作家王朔平地一声惊雷,推出《起初竹书》,用特有的“王朔风格”将其再次解读。
王朔开篇明义:竹书古奥,多一字没有,看半天跟没看似的。但读史不读竹书,少知道很多事。我来给它添油加抹茶,让它好读。
《起初竹书》讲述了从五帝时代到西周共和年间为止的种种故事。从尧舜禅让,到后羿代夏,从伊尹放太甲,到成康之治,从穆王西巡,到周召共和,王朔以无比丰富的想象力为极尽简省的古奥史书赋予了生命力。让后羿、伯靡、周公、穆王、李耳等众多只存在于典籍甚或神话之中的人物活色生香地出现在我们面前。尤其是王朔以《穆天子传》中“天子三月舍于旷原”八字为灵感创作的穆天子西巡部分,以一场横跨欧亚大陆的史诗式旅程,呈现了通达天地的豪迈视野以及千里同风的雄伟气魄。
《起初·竹书》腰封上录着一段话:“我曾与人夸口,从太史公开笔的地方往前写。《竹书纪年》是秦火之后除《左氏春秋》外唯一留存先秦编年通史。竹书古奥,多一字没有。《穆天子传》与竹书同次出土,记载周穆王西行。”
《起初竹书》以正史为基础,博采众长,不管是传说、野史还是天文地理等知识都运用其中,不仅用他擅长的北京话写,还用到了不地道夹生的外地话,上海话、粤语、吴语、陕西话、英语、土耳其语、网络梗、自创方言、仿写先秦古歌,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做不到的。
比如他这样描写“后羿射日”:羿,东夷有穷国战士,姓穷,排行老三,又称夷羿,羿叔。家族世为职业军人,诸侯征伐,许玉帛以为佣兵,尤以善射称于世,父、祖皆古之名射师。
祖穷羿,曾为帝尧御驾右射夫,在陶唐国组织的一次各诸侯国选手参加国际射术大赛中,越野速射,将环丘陵布设十面铜镜射碎九个,获得比赛亚军。时,正值盛夏午后,按八卦方位放置的十面铜镜交相辉映,还引起一场不大不小山火,半坡草木被烧焦,参与救火的一些老乡不留神瞅见草中镜子,发生短时失明。
射日原来不是射落天上十个太阳,而是仅仅射碎了十面铜镜。
余不一一。
叶兆言:王朔童心太重,给人感觉老在成长。
姜文:王朔的小说思想、感情、内涵,有以荒诞风格为特征的现代审美因素。
马未都:我觉得王朔应该得诺贝尔文学奖,因为他影响过整整一代人。
阿城:王朔是当代最好的作家。
冯唐:当代文坛只有三位大师:阿城,王朔,王小波。
刘震云:当代文坛如果没有王朔,将会失去很多趣味。
王朔的文字充满京味儿,幽默,风趣,读着读着,就会莫名其妙泪如雨下,哭完又想大笑一场,有着大悲悯和大彻悟。
话不多说,王朔还是那个王朔,文风还是那个文风。喜欢的朋友可以买一本看看,先睹为快。
起初·纪年起初·竹书作者王朔新书作品集当代文字精选¥35打开百度APP立即扫码购买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