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山西,大家情不自禁地就会联想到山,的确如实,山西自古名山众多,最为大家所熟知的便是五岳中的北岳—恒山。作为道教活动道场,恒山一直为大家所赞颂。当然除了恒山的道教道场,山西的另一座山也堪称中国的四大佛教圣地之首,那就是五台山。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寺庙建筑最早地方之一,历代修造的寺庙鳞次栉比,佛塔摩天,殿宇巍峨,金碧辉煌,是中国历代建筑荟萃之地。
而我们今天要说的是山西的另一座名山,绵山,有名介山。它地处汾河之阴,距介休城东南20公里,跨介休、灵石、沁源三市县境,最高海拔.6米,相对高度米以上,是太岳山(霍山)向北延伸的一条支脉。绵山山势陡峭,多悬崖绝壁,苍松翠柏,自然景色非常优美,是山西省风景名胜区。因春秋时期晋国忠臣介子推携母隐居此地被晋文公焚烧死而得名,所以又名介山。
相传说春秋时期,晋国发生内乱,侍卫介子推跟随公子重耳逃亡,曾在饥饿时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熬汤给重耳吃,救了重耳一命,留下割股奉君典故。重耳返国登上君主宝座后,成为历史上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晋文公封赏了帮助过他的功臣,唯独忘了奖赏最大功臣介子推。由此,介子推背着母亲来到绵山隐居,晋文公自知其错,为逼介子推出山而放火烧山,结果使母子抱着一棵大树被烧死在山上。晋文公十分悲痛,下令将绵山改为介山,阳县改为介休县,封绵山为介推田;下令介子推的忌日百姓不得烧火煮饭,每家只能吃冷饭,这也是中国传统寒食节的由来。后来,民间也把纪念介子推说成是清明节的起源。
现在的绵山是国家5A级景区,山西重点风景名胜区。景区内有白云庵、光岩寺、云中寺、地藏殿、世姑庙、龙王庙、柏龙、说法台、棋盘石、五龙墓、舍身崖等。绵山的奇、险、秀堪称是这里最值得一看的自然景观,在加之众多的寺庙、古建筑和碑刻、彩塑。虽然几经劫难,但依旧保留下来,而这里始建于三国曹魏时期的抱腹寺和始建于唐代的回銮寺等堪称中国最早的山区佛教寺院,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如今,到访绵山的游客除了追寻历史割股奉君典故和三贤故里之外,这里独特的风景也是不枉此行的重大收获。而绵山中风景秀色当属水涛仙沟,据记载夏秋季节这里常有彩虹升起美得如诗如画,北魏时期郦道元在《水经注》里记载了绵山石桐水千回百转、飞流激荡所形成的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数十处瀑布,宛若镶嵌在密林中的一串串碧玉,使人仿佛置身于南国水乡中,美不胜收。沟中有一颗五龙树,树枝分为五杈,犹如一只巨手,人称五龙树。相传五龙爬到树上,听空王佛讲经,后修成正果,而留下的打坐痕迹,被后人视为祈福消灾的龙椅。
在水涛仙沟终端则是五龙瀑,五龙瀑布堪称华夏奇瀑,落差高达80米,飞瀑跌落到五龙潭后,潭里的水漫过堤坝飞流直下,形成又一壮观瀑布。在龙潭里还有孩童牧牛的雕塑,以及五龙潭堤坝上建有两条巨龙雕塑。这也是大部分客户来五龙潭的真正目的。
而栖贤谷则传说当年介子推背着母亲就是从这里去的归隐地。这里以幽、险著称,是25亿年前形成的天然大峡谷,峡谷中溪水川流不息,栖贤谷是一道蜿蜒而上、九曲一线天的峡谷。两边怪石嶙峋,谷底流水潺潺,必须攀越10多架天梯才能通过峡谷。峡谷两侧岩壁陡峭高耸,之说以命名栖贤谷,就是千百年来介子推的忠孝清烈,历史以来这里文人雅士、帝王将相总是络绎不绝。
栖贤谷还算不上绵山的真正的惊险之地。真正能让你领略到惊险的应该是天桥-云中栈道。天桥与大罗宫为邻,因修在悬崖绝壁上的栈道而得名,天桥上离山顶80米,高入云端;下距地面多米,悬于危岩上。每逢雨后的云海最美,特别是人在桥上走,云在脚下飞,给人以平步青云、飘飘欲仙的感受,栈道沿途绝壁凿有多窟洞穴,里面的人物塑像栩栩如生。这里虽历经千年历史,如今依然坚固的立在云端。
这里还有两处最重要的古代军事要塞:石勒寨吊桥门和观星拜月台。据记载十六国时期北方后赵政权的建立者石勒,就是凭借石勒寨天险,在观星拜月台预见东晋王朝星象暗淡气数已尽,才起兵征讨,最后统一了整个北方地区。
不过,最值得一看的还是绵山第一景观:大罗宫。这是每位游客必去之景点,当地人称中岩。三清上、曰大罗,道家认为天有三十六重,三十六重之上为大罗天,故这座宫殿为大罗宫,意最高的仙宫。大罗宫总高多米,被游客赞为可与布达拉宫媲美,真正的天下道家第一宫观。
虽说绵山历史传统是道教名山,但对外非常包容,如佛教、基督教等宗教山上都有,与道教并存,不像其他山是一山一教。所以在绵山14个大景区,多个小景点中都能看到道教和佛教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