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古代分裂时期文化经济制度,春秋战

01前言

在中国历史的蓝图上,朝代千千万,但不是每个朝代都可以从一而终,其中也有朝代裂变的情况出现。第一次大分裂是春秋战国时期;第二次分裂是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第三次是五代十国,辽宋夏金时期。

要浅谈东周的文化、经济和制度,得先对东周有所了解。在史书上,东周和西周和称周朝,周朝由周武王姬发建立,公元前年西周覆灭。第二年,周平王东迁,都城从镐京迁到成周,史称东周。历史上以公元前年为分界线,之前的称之为西周,之后的称为东周。

东周又被分为两个时期,一是春秋时期,二是战国时期,而这两个时期的分界线是三家分晋,从而得来,三家分晋前为春秋时期,三家分晋后为战国时期。

周平王东迁之后,手中的权力被削弱,许多诸侯国崛起,出现百家争鸣的美丽画卷。但随着诸侯国发展日益强大,也掀起了一场血雨腥风,奴隶制度就此瓦解。

02东周文化

东周文化可以分为:商文化和周文化。靠近东方的,提倡的是商文化,乃文化强国;靠近西方的,提倡的周文化,乃文化弱国。历史上著名的周灭商,文化弱国打败文化强国,软势力敌不过硬实力。

周灭商后,周朝文化得到较快的发展,如果没有一大批人才的涌入,周朝很难得到蓬勃的发展。灭商之后,虽说调整了当时的统治秩序,周人的政治势力大于东方,但文化和政治是两个不同的方面,政治势力强,不代表文化地位高。

齐国是西周时期的一个诸侯国,在各诸侯中,文化方面,齐国的发展最早。最先称霸的是齐桓公,帮助齐桓公称霸的乃是管仲,齐国的丞相。管仲采用尊王攘夷的方针,帮助齐桓公建立霸业。随着各个诸侯国的崛起,产生自己的思想,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思想得到空前解放,形成一幅美丽的画卷,这也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最为繁荣的时期。

儒家,道家,墨家思想均产生于这一时期,这三家属于商(殷)文化系统,除此之外,还有法家,法家属于周文化系统。在地区上的分布,儒家和墨家思想发源地是当时的鲁国,鲁国位于齐国的西南方。在这四家中,儒家思想因为以鲁国的历史背景为依据,极具地域色彩。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尤其注重仁德学说,提倡用仁德治理天下,这样的思想在当时非常先进。在之后的中国历史上,儒家学派的思想得到许多君王的认同,用于治理国家,就算在现在也依旧不过时。

03东周经济

经济方面最明显的变化,牛耕的推广和铁农具的大量使用,这些经济措施使得东周的农业生产力大大提高。春秋时期,牛耕和铁农具只是大量使用,得到有效推广是在战国时期。虽说战争给人们带来伤害,但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经济的发展。许多荒地在当时得到了有效利用,被开垦成为良田,再加上耕作技术的提高,农作物产量大增。荒地开垦后,百姓的私有土地面积增加,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诸侯国们不得不得进行改革,承认土地私有化,但土地所有者必须要缴纳田税。虽然开始征收田税,但农民的耕作积极性大大提高,毕竟现在土地是自家的了。在这之后,也开始出现土地买卖。

井田制的瓦解,让一部分百姓获得自由,劳作的积极性有所提高。春秋时期,没有受到战争的影响,各国的农业发展迅速,但在战国时期,由于战争的爆发,导致许多耕地被毁,农业发展出现滞后的情况。

春秋时期产生了金属货币,晋国是最早铸造和推行金属货币的地区。后来金属货币得到发展,逐渐取代之前使用的贝币和其他货币。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空前繁荣,货币流通性加强,金属货币和刀币以及布币,在许多诸侯国之间并行流通。战国以后,开始出现一种新的货币圜钱。战国末期,圆形方孔钱开始问世,最初流通在秦国、齐国和燕国,在秦统一全国后,市面上流通的钱币都变成了圆形方孔币。

04东周制度

春秋战国大变革中,奴隶制度走向瓦解,封建社会开始形成,最终得以确立,一直延续到清朝。

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其实已经没多少实权在手,分封制度和宗法制度日益崩溃。这就意味着奴隶制社会,正在慢慢瓦解。到后来春秋五霸的产生,更是说明奴隶制度早已名存实亡,没人认可这个制度,等待它的只有瓦解。

齐桓公在管仲的帮助下,成为霸主,当时齐国实施的一系列政策,意味着井田制即将被颠覆。之后,各诸侯国实行土地改革制度,就意味着土地再也不是周天子一人的,也可以是私人的,封建地主从这时开始萌芽。公田变成私田,加速奴隶制度瓦解,也奠定封建制度基础。

战国时期,土地争夺赛越演越烈,战国七雄的战争实际上就是对土地的争夺。而且各国的改革变法,更是变相的推动了封建制度的发展,极具代表性的则是商鞅变法。此时的周天子,只仅仅有一个称呼,手中无半分实权。

秦国在战国七雄中,脱颖而出,最后统一中国,封建制度得以正式确立。

结语

东周从建立到灭亡,存在多年,其实从周朝东迁开始,东周就埋下了灭亡的种子。僧多粥少,僧人们分不到粥,只能自起炉灶。

长期的战争,让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给他们带来了无数痛苦,但不可否认也有好的方面:加速社会统一,出现百家争鸣的美丽画卷,完成新旧制度的更替。特别是奴隶制度的瓦解,促进社会向前发展,推动历史进展。

参考资料:《史记》《春秋三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3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