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读者系统的对周代有个基本的了解,本文概括性的谈谈几个在史学界基本是共识,但对于普通人来讲却是很少了解的问题。
周代分两个阶段,即西周时期和东周时期,而西周时期又分为宗周和成周。其实西周和东周只是为了区别不同阶段而言,并没有真正的“西”、“东”之分,毕竟西周同时又分为宗周和成周,“东”和“西”本身就是并存的。都城丰镐称为宗周,是为西都,都城洛邑称为成周,是为“东都”,如《左传·昭公三十二年》说:“昔成王合诸侯城成周,以为东都。”东周相对西周而言,研究起来相对容易一些,原因是有比较可靠的史书春秋三传,以及《竹书纪年》、《国语》等文献。而研究西周则相对繁琐一些,原因是没有可靠的史书能够依据,《尚书》虽然含有不少有用的信息,但是里面被后人附加的信息却更多,没有其他资料支撑的情况下,无法知道哪些是原始记载,哪些是后人附加上去的,也就无从判断内容的正确性,当然也有几篇《逸周书》可以依据,《左传》和《国语》中也有少量内容可以参考,相对而言,可靠资料比较有限。
比较幸运的是,西周时期,是青铜器铸造比较兴旺的时期,青铜器铭文记载了很多有用的信息,和其他资料互为补充、互相认证的情况下,能够理清很多西周历史,通过青铜器铭文也可以了解一些宗周和成周的信息。周武王和周成王时营建成周洛邑,原因是洛邑在“土中”、“中国”,四方诸侯到此路途比较均等,可以“抚四夷”,可以“依天室”,天助不难。关于“中”的概念,早在大禹时期就有,直到周公时期都是比较稳定的概念,如大禹说“宅天心”,周公观景台都在登封告成镇一带,而“商邑翼翼,四方之极”也相去不远,夏商周时期的“中”不言而喻,广义一点来说“中”为诸夏,其余为四夷,如“陵暴诸夏,侵灭小邦”就能看出四夷和诸夏的关系内涵,当然也要注意到“中国”一词在春秋战国时期内涵的变化。在此,我们也应该看出“国”字的含义,多数情况下,并非诸侯国之义,实际上指的是“区域”,如“中国”,“南国”、“东国”、“四国”等,如《诗·大雅·崧高》:“揉此万邦,闻於四国。”
从记载以及青铜器铭文来看西周时期,周王们讨伐东夷、南夷的战争,可以看出当时的疆域关系,也可以看出当时宗周和成周的关系。如成王、康王、昭王、穆王、恭王、懿王、孝王、厉王、宣王等时期都存在战争,而这些战争基本都和成周有关。周夷王、周幽王二人共执政18年,除此之外的历代周王均对东夷或南夷进行了征伐。虽然如此,周夷王、周幽王时期对西夷和北夷的征伐却不乏记载,周幽王会诸侯于“太室”也是闻名于耳,都和成周有着重要的联系。对于东夷和南夷的征伐,我整理了一些青铜器铭文,并标注了时期,见附录。从这些征伐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些宝贵的信息,如经常提到成周、八师、上侯等,这些都说明成周是重要的军事中心。而成周同样是祭祀的重要地点,如《柬鼎》铭文:“癸卯,王来奠新邑”。《何尊》铭文:“隹王初迁宅于成周,复廪斌王褴,福自天”。成周和宗周一样,都有完整的官僚机构,如《令方彝》铭文:“隹八月,辰在甲申,王令周公子明保尹三吏四方,受卿事寮。丁亥,令矢告于周公宫。公令诞同卿事寮。”并且西周时期,周王频繁往来、居住在成周,如《何尊》、《柬鼎》、《甲戌鼎》、《叔尊父盔》等皆言王在成周、康宫、般宫等。
因为一般读者对于成周了解较少,所以本文对成周描述的比较多,这些描述都是概括性的,方便读者迅速的了解成周,但是如果想对其真实性、来龙去脉进行全面了解的话,仍需阅读大量的其他文章。研究历史,难免旁征博引,征引资料多的话,也难免雷同,说明不同问题时,也难免重复引用,这是历史研究的特性造成的,既然如此,研究结论的正确性和完整性才显得更加重要,所以我撰写的文章,力争结论的正确和完整,有些历史的真实性,往往就如隔着一层纸,捅破了,很简单,如不捅破,一直都是朦朦胧胧、云里雾里,所以我撰写的文章都力争捅破一些“纸”,也许重要的内容仅是三言两语,但是作用是巨大的。
说句实话,前一段时间发生了一件另我寒心、令我惊悚、令我无语的一件事,有一篇文章被恶意举报了,但是投诉无门,平台不作为,对恶意举报者不绳之以法,反而对于我们这些原创者不给予保护。所以现在很茫然,不知道该不该写一些有用的文章,如果写,旁征博引是错,文章又该如何写?不坏好心的破坏者,我相信是有很多的,而坚持写文章的人,难免会碰到几个,而平台对他们不加审核,反而对于原创作者任意践踏,却逍遥法外,到最后作者退网或被封禁,这是极其不负责任的行为,应当引起相关部门的大量重视,并采取有效的行动,以捍卫我们这些作者的尊严和权益。
附录一:
《小臣单觯》铭文:“王后黜克商,在成师,周公锡小臣单贝十朋,用作宝尊彝。”(周成王时期)
《小臣逨簋》铭文:“东尸大反,伯懋父以殷八师伐东夷。”(周康王时期)
《启卣》铭文:“王出狩南山,寇册山谷,至于上侯滰川上,启从征”(周昭王时期)
《不栺方鼎》铭文:“隹八月既望,戊辰,王才上侯,祷祼。”(周昭王时期)
《邓公簋》:“唯十又四月,王在侯罘,登公作旅簋。”(周昭王时期)
《师艅尊》:“王如上侯,师艅从,王夜功,赐师艅金。”(周穆王时期)
《录卣》:“王命或曰:‘淮夷敢伐内国,汝其以成周师戍于叶师。’”(周穆王时期)
《冬戈卣》铭文:“王命冬戈曰:‘虘!淮夷敢伐内国,汝其以成周师氏,戍于古师。’伯雍父蔑录历,赐贝十朋。”(周穆王时期)
《班簋》铭文:“呈戈人伐东或……三年静东或。”(周穆王时期)
《竞卣》铭文:“惟伯屖父以成师即东,命戍南夷。”(周穆王时期)
《曶鼎》:铭文:“王呼尹氏册命曶,曰:‘更乃祖考作冢司徒于成周八师。’”(周共王时期)
《史密簋》铭文:“隹唯十又二月,王令师俗、史密曰:‘东征。’敆南尸肤、虎、会、杞尸、舟尸,雚,不折,广伐东或。”(周懿王时期)
《小克鼎》:“唯王卄又三年九月,王在宗周,王命膳夫克舍命于成周,遹正八师之年。”(周孝王时期)
《禹鼎》铭文:“王廼命西六师、殷八师曰:‘扑伐噩侯御方,勿遗寿幼!’”(周厉王时期)
《应侯见工钟》铭文:“唯正二月初吉,王归自成周,应侯视工遗王于周。辛未,王格于康宫,荣伯入佑应侯见工”。(周厉王时期)
《应侯见工簋》铭文:“唯正月初吉丁亥,王若曰:“应侯视工,伐淮南夷逆。”(逆)敢薄(迫)厥众,瞎(胥)敢加兴作戎,广伐南国。王命应侯征伐淮南夷逆,休,克剪伐南夷。我俘戎。”(周厉王时期)
《兮甲盘》:“王令甲政(征)司(治)成周四方责(积),至于南淮夷”(周宣王时期)
撰稿人:侯孝岩
年4月13日